母亲的骄傲
发布时间:2025-10-31 08:58 浏览量:1
又逢重阳节, “每逢佳节倍思亲”!重阳节想母亲了,把对母亲的思念留在文字上,算作和母亲同度重阳节。
母亲赵秀珍
我喜欢高尔基的一句名言:“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
20世纪50年代,母亲赵秀珍曾是上海大都市里的漂亮姑娘,聪明伶俐的中学生。1949年8月,风华正茂的母亲光荣参军,成为26军77师的一名文艺兵,不满16岁来到烽火连天的朝鲜,把青春芳华献给了保家卫国的战斗。
当年,母亲生下我的时候也就20岁出头,那个时候母亲满头黑发、青春靓丽、头脑机敏,按当下人讲,是一个充满青春朝气的姑娘,让许多人羡慕不已,我也为母亲的青春美丽而骄傲。
母亲赵秀珍母亲到了银发老人的晚年,眼见着她一天天地老下去,80多岁的母亲,脸庞上渐渐堆起了皱纹,黑发间泛起了银花,眼睛慢慢失去了光华。岁月不饶人,岁月催人老,我的母亲也在慢慢变老了。每当想起这些,心底里有些说不出的滋味和难受。母亲虽然芳华已逝,但是,母亲的付出,时光是带不走的;母亲的光荣,岁月是磨不去的;母亲的忠诚,是永恒永存的。母亲的一生,是付出的一生,是勤奋努力的一生,为此,我为母亲而骄傲。我为母亲骄傲,是因为母亲是一个老实人,说老实话,做老实事,一辈子不变的。正因为如此,我觉着母亲一辈子做了一些值得骄傲的事情。
母亲赵秀珍为军人母亲上过烽火连天的战场而骄傲母亲于1934年12月出生在上海一个较为富裕的家庭。姥爷经营煤炭生意,在闸北有一个好大的煤场,日军侵略上海时,把煤场给烧掉了。即便破落了,但家底还有。母亲衣食无忧,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上完小学上中学直至初中毕业。那个年代知识女性寥寥无几,初中毕业生更是凤毛麟角,如果母亲在上海找份工作着实容易。但母亲没有留恋大上海的舒适安逸,积极响应国家和军队的号召,于1949年8月不到15岁就入伍来到26军77师。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国家面临危难,于是母亲听从祖国召喚,离开生她养她的家人,告别朝夕相处的上海,毅然决然参加了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母亲不惧生死来到异国战场,经受了血与火的战争洗礼。
母亲赵秀珍在上海儿童照
为母亲四海为家志在四方而骄傲1952年6月,母亲随26军部队回国,她认为可以回老家上海了。母亲告诉我:“我们从朝鲜回国登上军列,以为要回到上海,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但军列把26军部队拉到山东不走了。”母亲没有回到上海,这不是母亲的个人意愿,哪个人不愿意回家乡。母亲完全是无条件服从组织安排来到山东的,用母亲的话讲:“我是军人,军队叫我到哪我就到哪。”50年代,山东和上海,无论从经济社会还是文化教育等,哪个方面和上海相比,上海都是领先的。那个时候,上海人蛮“傲气”。但母亲从不以上海人自居高傲,从不贪图安逸悠闲,只要是党和国家需要,就服从安排,叫上哪就上哪。在当今社会,现代人来看这样的人生经历,由上海人变成了山东人,由大城市来到了小城市,由安逸变成了艰辛,付出代价大,吃“亏”了。但母亲始终不这样认为,母亲从来没有再也回不上了上海而怨天尤人,抱怨组织,埋怨领导。是母亲自有好女人志在四方的境界?还是怀有随遇而安的心态?但我认定,母亲是个老实人,不让回上海而留在山东,完全听从军队的安排。母亲由一个地地道道的上海人变成了山东人。
70年代作者和母亲赵秀珍在莱阳26军军部
为母亲一生的辛劳付出而骄傲我打小就跟着母亲生活,母亲把我生在青岛,我3岁从青岛来到烟台。父亲因为在部队工作,为国家为军队,只能顾“大家”而顾不上“小家”,我当兵前很少见到父亲。母亲对我说过几次,烟台市学校教学质量好,为了你们的教育,我们不能跟你爸爸随军调动。2018年春节,父亲和我们兄弟几个拉家常,说起我在幼儿园病危住院,父亲听说后非常焦虑,想请假来看看我,但部队因为工作忙没有准假,是母亲从单位请假,一直守护着我,托父母的福,加上医院的及时抢救,把我从死亡线上拉回来了。说到这里,90多岁的父亲掉泪了,他一字一句地说:“你们的母亲不容易呀”。的确,母亲太不容易了,不到24岁,带着3个孩子,一边工作一边顾家,孩子得一点一点地养大,一天天多么熬人。母亲经得起人生这些事情,是因为母亲有担当,既然摊上这些事了,就认真面对,勇于承担,母亲为我和这个家付出了一生辛劳。
70年代在莱阳26军部和父母合影后排左一作者,右一大弟
为母亲让我做了一名军人而骄傲我16岁那年,应该说长大了,由于受军人父母的影响,向往那身绿军装,向往端起钢枪保卫祖国的雄姿,于是怀着一腔青春热血,心中默念着,再见了妈妈,就这样告别了母亲,离开了和母亲共同生活16年的家,去当兵了。其实,20世纪70年代初,我国与美苏关系非常紧张,特别是苏联在我边境陈兵百万,充满了火药味,国家面临着战争的危险。军人,随时要准备上战场。母亲是从战场上走出来的,深知军人的使命和危险,但母亲二话不说,坚决支持我去当兵,我大弟弟也得到母亲支持,已经分配到烟台国有单位又去当兵。母亲身为军人出身,深知战争的残酷和危险。但作为军人的儿女,要去当兵卫国,母亲毫不犹豫毫无保留坚决支持两个儿子去当兵。我20年的军旅生涯,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也让我终身受益。我当兵20年,和母亲不在一起20年。为此,母亲从不埋怨,母亲就是这样做人的。
50年代母亲赵秀珍在青岛
为母亲拥有正确的义利观而骄傲母亲在部队时,有的女兵家里生活困难,发下来的津贴寄回家里,需要花钱时,捉襟见肘,有时候去借母亲的零花钱。母亲明明知道借出去就要不回来了,压根就没有去催还。说起这事,我问过母亲当时怎么想的?母亲想的是,战友们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来到部队,战友们冒着危险,担着重任走到一起不容易。特别是在烽火连天的战场上,别说借钱,就是用生命去掩护战友,也是情理之义。战友间要相互体谅,相互帮助,有的战友家里有困难,借了钱还不上不算什么,团结帮助战友,维护战友情谊更重要,这是母亲重情重义的善良和秉性所决定的。我父亲也对我说过,有战友借他钱不还的事情。由此让我想起20世纪70年代,我在部队时,也有战友借我钱不还的事情。当时我想,他一大家人在农村,确实太困难了,还不上,算作我对他一点微不足道的帮助吧。现在看来,在利义面前,不能把钱物这些东西看得过重,而是以人为本,讲求团结,助人为乐,这是传承母亲友爱信悌的结果。母亲在义和利的选择上,把前者看得更为重要,因此,淡泊名利钱物什么的,母亲向来是个重情重义的人。
1989年作者和母亲赵秀珍在济南部队干休所
过去常讲,说老实话,做老实事,当老实人。我理解,这“三老”,其实就是忠诚,对党对国家对人民忠诚,不计个人得失,听从党的安排,为国尽心尽力,做人本分,做事扎实,这是母亲对自己的基本要求。
如今母亲已经离我而去,但我为母亲一辈子的忠诚、本分、善良、老实而骄傲。26军后代看过此文李微微说:我们都是古稀老人了,仍像孩子般想念父母。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传奇,更有着令人崇尚的高贵品格。思念会伴随我们永远。
WP老马
2025.10.31
- 上一篇:打造教师队伍建设的“襄阳范式”
- 下一篇:正气,人身上最珍贵的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