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呗隐形套路被拆穿:多人主动关闭的真实原因

发布时间:2025-10-31 10:23  浏览量:1

现在越来越多人主动关花呗,不是“不用了”,是它的隐形套路让人受不了——今天把这些藏在“方便”背后的坑说清楚。

一、第一个坑:“小额免密”越花越多

花呗默认开了“小额免密支付”(比如200元以下不用输密码),看着方便,实际是“悄悄花钱”:

- 买杯奶茶、买包纸巾都用花呗,月底账单一看,“零碎钱”加起来能有一两千;

- 咱中老年人本来花钱仔细,可免密支付让钱“不知不觉没了”,张阿姨就是因为免密,一个月多花了800块,果断关了花呗。

二、第二个坑:“分期免息”是“温水煮青蛙”

花呗常推“分期免息”,比如“12期免息买手机”,实际藏着俩套路:

1. 占用额度:分期的钱会占花呗额度,想买别的得等分期还完;

2. 逾期罚得狠:哪怕忘还1块钱,逾期利息是“按全额算”——比如分期1万,逾期1天,利息按1万的0.05%算(5块钱),比信用卡罚得重。

李叔叔分期买了个平板,忘还30块,逾期3天罚了15块,觉得“太坑”,直接关了花呗。

三、第三个坑:“提额”是“催你多欠钱”

花呗总提示“你的额度涨到2万了”,看着是福利,实际是让你欠更多:

- 额度越高,越容易超支,很多人本来只欠几千,额度一提就欠到一万多;

- 咱中老年人攒钱不容易,欠得多了还款压力大,王大爷就是额度提到1.5万后,欠了8000块,攒了3个月才还清,之后立马关了花呗。

四、为啥越来越多人关花呗?不是没钱,是怕“被套路”

现在关花呗的人,不是用不起,是不想再踩坑:

- 用现金、银行卡花钱,“花多少剩多少”,心里有数;

- 花呗的隐形消费、高罚息,让钱“越欠越多”,不如关掉踏实。

像刚退休的赵阿姨,关了花呗后,每月花的钱比之前少了三分之一,“终于能攒下钱了”。

最后:关花呗不是“落伍”,是把钱握在自己手里

花呗的“方便”,是建立在“让你多花钱”的基础上——咱中老年人攒钱不容易,与其被套路欠账,不如关掉花呗,用多少花多少,日子过得更踏实。

这不是“不用新东西”,是守住自己的钱包,别让“方便”变成“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