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退休年龄,社保只交了13年,怎么办退休?

发布时间:2025-09-21 02:13  浏览量:7

最近总收到粉丝留言:“马上就到退休年龄了,查社保才发现只交了13年,差2年没满15年,这还能领养老金吗?”其实这种情况很常见——有人换工作时断缴没补,有人灵活就业时忘了续交,等到退休才发现年限不够。但大家别慌,2025年社保政策对这种情况有明确的解决办法,既不会让你之前交的钱打水漂,也能帮你找到合规的退休路径。今天就用大白话把这些办法讲透,再说说要避开的坑,让你一步一步清楚该怎么做。

先明确:没交满15年,到退休年龄能直接领养老金吗?

答案很明确:不能直接领。

根据《社会保险法》第十六条规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才能按月领养老金:一是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比如男职工60岁、女工人50岁、女干部55岁),二是累计缴费满15年。少一个条件都不行,哪怕只差1年,也没法直接办退休手续。

但这绝不意味着“之前的社保白交了”。2025年人社部修订的《实施〈社会保险法〉若干规定》里,专门针对“缴费不足15年”的情况,给出了3种合规处理方式。不管你是企业职工、灵活就业人员,还是在多个地方交过社保,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办法,核心就是“要么补够年限,要么合理处理已缴费用”。

办法一:继续缴费,补够15年再办退休(最推荐,能领全额职工养老金)

这是最主流、也最划算的办法——差几年就接着交几年,等缴满15年,再办理退休手续,按月领城镇职工养老金。这种方式能让你享受完整的职工养老待遇,养老金金额比城乡居民养老金高不少,适合大多数人,尤其是差年限不多(比如1-3年)的情况。

具体怎么交?分两种身份操作

1. 还在企业工作的职工:让企业继续帮你交

只要企业愿意继续聘用你,就能按“在职职工”身份交社保,企业承担单位部分(比如养老保险16%),你承担个人部分(养老保险8%),和没到退休年龄时完全一样。这里要划重点:根据《劳动合同法》,只要你没办理退休手续,企业不能以“到了退休年龄”为由强制辞退你,双方协商一致就能继续签劳动合同、交社保。

比如你是50岁的女工人,到退休年龄时社保只交了13年,企业继续聘用你,你就接着交2年,到52岁缴满15年,再办退休,从52岁开始领养老金。

2. 已离职或灵活就业人员:以灵活就业身份自己交

如果已经从企业离职,或者一直是灵活就业人员(比如个体户、自由职业者),可以自己去社保部门续交,按“灵活就业人员”身份参保,只需要承担全部费用(但缴费基数可以自己选,通常是当地社平工资的60%-300%,选的基数越低,每月交的钱越少)。

办理流程很简单,不用跑很多趟:

1. 带身份证、户口本(有些地方不用),去当地政务大厅的社保窗口;

2. 填一张《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登记表》,选好缴费基数(比如当地社平工资6000元,选60%基数就是3600元);

3. 绑定银行卡,每月会自动扣款,不用手动交。

按最低基数算,多数地方每月交几百到一千多(比如3600元基数,每月交720元养老保险),差2年的话,总共交一万多就能补够年限,压力不算大。

两个关键细节要记牢

- 能不能一次性补缴? 2025年政策明确:只有“2011年7月1日前参保”的人,到退休年龄没满15年时,才能一次性补缴剩下的年限;2011年7月1日后参保的,只能按月续交,不能一次性补。比如你2012年才开始交社保,差2年就只能一个月一个月交,不能一下子补2年的钱。

- 续交有没有时间限制? 没有明确的“截止时间”,哪怕差5年、8年,都能一直交到满15年。比如你60岁退休时只交了10年,也能继续交到65岁,缴满15年后再领养老金。虽然领钱时间晚了,但交的时间越长,个人账户里的钱越多,未来养老金也会多一点,不算亏。

办法二:转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一次性补够年限(适合差年限多、经济压力大的人)

如果社保差的年限比较多(比如差5年以上),按灵活就业身份续交觉得压力大,也可以把之前交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转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然后一次性补缴够15年,到退休年龄就能领城乡居民养老金。

这种方式的好处很明显:一是能一次性补缴,不用按月续交,尽快领上钱;二是缴费成本低,每年缴费档次从几百元到几千元(比如每年交200元、500元、2000元),经济压力小。但缺点也很直接:城乡居民养老金比城镇职工养老金低不少,多数地方每月只有几百元(比如500-800元),适合更看重“尽快有稳定收入”、对养老金金额要求不高的人。

具体怎么转、怎么补?

1. 先办转移手续:带身份证、职工养老保险缴费记录(在“电子社保卡”APP上就能打印),去当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经办机构(一般在街道办、村委会,或者政务大厅专门窗口),填《养老保险关系转移申请表》,申请把职工养老保险的“缴费年限”和“个人账户余额”转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

2. 再算年限、补缴费:转移完成后,工作人员会帮你算“还差多少年满15年”(比如之前职工社保交了10年,转入后算10年,还差5年),你选一个缴费档次(比如每年交2000元),一次性补缴5年的费用(总共10000元),补缴完就能办退休,按月领城乡居民养老金。

重点提醒:转移后,之前的缴费不会“缩水”

很多人担心“职工社保转居民社保,之前交的钱会少算”,其实完全不用怕。政策规定:职工养老保险的个人账户余额会全部转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个人账户,一分都不会少;之前的缴费年限也会累计计算,不会清零。只有职工养老保险里的“统筹账户”资金(比如企业交的部分)不会转,但这部分钱本来就是用于统筹发放的,不影响你个人账户的积累,所以不存在“吃亏”的说法。

办法三:申请退保,提取个人账户余额(最不推荐,只适合特殊情况)

如果实在不想继续交,也不想转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还有最后一条路——申请“退保”,把之前交的社保里“个人账户”的钱取出来。但必须强调:这是最不推荐的办法,不到万不得已千万别选。

因为退保后,你会失去未来领养老金的资格,之前交的“统筹账户”的钱(比如企业交的养老保险费)也没法取出来,相当于只拿回了一部分钱(比如你自己交的8%的养老保险费,加上少量利息)。长远来看,晚年没有养老金保障,风险很大,只适合“以后肯定不在国内养老”“身体不好且没有继承人”等极端情况。

具体怎么退?

1. 带身份证、户口本、社保缴费记录,去当地社保经办机构的“养老保险退保窗口”;

2. 填《养老保险退保申请表》,说明退保原因(比如“长期定居国外”);

3. 社保部门审核通过后,会把个人账户余额一次性打到你绑定的银行卡上,通常1-2个月到账。

这里要再次提醒:退保后,之前累计的缴费年限会全部清零,以后再想交社保,只能重新开始算年限,相当于之前的社保白交了大半,一定要慎重再慎重。

两个避坑提醒:别白跑、别被骗

提醒一:先查全社保记录,别漏算年限

很多人以为自己只交了13年,其实可能有“漏算的年限”,查清楚说不定就能凑够15年,不用再续交。常见的漏算情况有两种:

1. 外地交过社保没转移:比如年轻时在深圳、上海工作交过社保,后来回了老家,没把社保转回来,这部分年限就没算进去。可以在“电子社保卡”APP上查“养老保险缴费明细”,看有没有外地缴费记录,有的话在APP上就能申请转移,不用跑外地,转移完成后年限会合并计算。

2. 有“视同缴费年限”没申报:比如当过兵、下乡插队,或者在1992年之前有正式工作(部分地方1996年之前),这些时间属于“视同缴费年限”,虽然没实际交钱,但也算缴费年限。可以带相关证明(退伍证、老档案)去社保部门申报,审核通过后就能加上这部分年限。

比如有人本来算着只交了13年,后来查到20年前在广州交过1年社保,又申报了1年当兵的视同缴费年限,加起来刚好15年,直接就能办退休,不用再续交,省了不少事。

提醒二:别信“代缴补年限”,都是违规的

有些中介会说“能帮你一次性补缴职工社保,不用续交就能补够15年”,千万别信!2025年政策明确,除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不允许违规补缴,这些中介所谓的“代缴”,其实是虚构劳动关系、伪造工资记录,属于骗保行为。

一旦被查,不仅补缴的钱会被追回,还会记入“社保失信名单”,以后领养老金、办医保报销都会受影响,严重的还可能被追究法律责任。想补年限就按上面说的3个合规办法来,别走歪路。

最后说句实在话

到了退休年龄社保没交满15年,确实会让人着急,但只要选对合规的办法,总能解决。如果差的年限少,优先选“继续缴费补够15年”,虽然晚领几年,但能领更高的职工养老金;如果差的年限多、经济压力大,再考虑转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至少能保证退休后有份稳定收入;至于退保,除非万不得已,否则别选,别让之前的社保白交了。

如果不知道自己差多少年,或者不清楚怎么转移社保、怎么以灵活就业身份缴费,也可以打当地12333社保热线咨询,或者去政务大厅的社保窗口,工作人员会帮你算清楚,指导你办手续。社保是咱们晚年的保障,多花点时间弄清楚,未来就能多一份安心。

如果你想查询自己的社保缴费记录,或者需要“社保转移操作步骤清单”,我可以帮你梳理具体流程,标注需要带的材料,让你不用跑冤枉路就能完成查询或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