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蒙机器人亮相!A股10大强关联企业核心优势全梳理
发布时间:2025-10-31 12:48 浏览量:1
2025年10月28日,国内首款搭载开源鸿蒙系统的人形机器人“夸父”在武汉鸿蒙生态创新中心正式亮相。这款实现核心元器件国产化率超90%的机器人,不仅打破了国外操作系统在机器人领域的垄断,更标志着我国全自主可控机器人生态的成型 。随着这一千亿级赛道加速启动,A股产业链上的核心参与者正迎来发展机遇,以下为10家强关联企业的核心优势梳理。
注意:以下内容绝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引导或承诺,仅供交流研讨。
1. 软通动力:鸿蒙机器人OS开发核心力量
作为华为鸿蒙生态核心服务商,公司深度参与机器人操作系统级开发与应用适配,是鸿蒙行业发行版的重要开发商。其打造的机器人专用OS及配套应用商店,实现了机器人功能的“即插即用”,大幅降低了应用落地门槛。同时,公司成立机器人研究院攻关核心软硬件,与智元机 器人联合推出的“天鹤C1”机器人已落地多个场景,2025年一季度鸿蒙业务收入占比已达30% 。
2. 拓斯达:工业场景协同先锋
公司与华为共建“具身智能产业创新中心”,联合攻克具身智能“大脑”“小脑”等核心根技术。基于昇腾芯片与鸿蒙系统开发的机器人运动控制平台,已应用于工业搬运机器人,接入华为CloudRobo平台后任务精度显著提升 。在“夸父”机器人的工业场景落地中,其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为设备协同提供了关键支撑,形成“鸿蒙+工业机器人”的独特优势。
3. 兆威机电:灵巧关节核心供应商
作为“夸父”机器人的核心零部件供应商,公司的微型传动系统与精密行星减速器直接应用于机器人灵巧手及关节模组 。技术上对标国际水平,独家供应的灵巧手微型传动模组,完美适配人形机器人轻量化、高精度的运动需求。双方联合成立的具身智能产业创新中心,进一步深化了在运动控制平台开发的合作,有望受益于机器人量产带来的订单增长。
4. 柯力传感:机器人“触觉神经”提供者
公司是国内唯一量产高精度六维力传感器的企业,其产品通过华为认证后,成为“夸父”机器人感知系统的关键部件。这款传感器应用于机器人手腕部位,力控性能可对标美国ATI产品,为机器人实现精准抓取、力反馈控制提供了核心支持。目前已完成华为样机测试,全面适配机器人关节力控需求,是感知层国产化的核心代表。
5. 润和软件:鸿蒙生态底层共建者
作为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OpenHarmony项目核心共建单位,公司代码贡献量位居A股前三。其深度参与鸿蒙底层架构设计,开发的智能物联解决方案赋予“夸父”机器人强大的多设备协同能力 。在金融、电力等行业的鸿蒙发行版开发经验,可快速复用于机器人行业场景,形成技术协同优势。
6. 中科创达:“鸿蒙+昇腾”生态枢纽
公司作为华为“鸿蒙+昇腾”双生态核心伙伴,联合开发的机器人操作系统支持20+语言实时交互,响应延迟低于50ms。主导研发的边缘计算模块与TurboX Edge系统,完美适配鸿蒙端侧AI推理框架,为机器人自主决策提供了算力支撑。其智能汽车操作系统技术的跨领域复用,进一步提升了在机器人交互体验开发中的竞争力。
7. 科力尔:伺服动力核心保障
作为华为机器人伺服电机的重要A股供应商,公司的伺服系统已应用于“夸父”机器人的腰部与腿部关节 。产品不仅通过华为严苛的性能测试,还已批量供应芯片检测设备、新能源汽车等领域,技术实力得到充分验证。随着机器人量产推进,其高精度伺服驱动产品订单有望持续增长,成为动力系统国产化的核心力量。
8. 埃夫特:工业场景解决方案专家
公司深度参与华为巨深智能技术落地,为鸿蒙机器人提供本体制造与工业场景定制化方案。与华为云合作开发的具身智能方案,成功推动工业机器人实现智能化升级,已在汽车制造等场景完成试点应用。其在机器人本体设计与系统集成的双重优势,使其成为“夸父”机器人工业落地的重要合作伙伴。
9. 和而泰:控制器国产化领军者
公司与乐聚机器人、东方精工联合成立人形机器人控制器公司,技术直接对接华为鸿蒙生态。作为机器人“大脑”的核心部件,其控制器产品实现了对传统进口产品的替代,在算力、响应速度等关键指标上达到行业先进水平。依托在智能控制领域的多年积累,已成为鸿蒙机器人生态中控制层的核心参与者。
10. 达实智能:智慧场景协同服务商
公司物联网平台已完成鸿蒙系统认证,与华为联合输出的智慧园区机器人协同解决方案,已在30余个城市的展示中心落地 。其方案实现了鸿蒙机器人与园区安防、能源管理等系统的无缝联动,在“夸父”机器人的商业服务场景拓展中发挥了关键作用。独特的“物联网+机器人”场景整合能力,使其在民用场景落地中具备先发优势。
自主可控生态成型,理性看待产业机遇!“夸父”机器人的亮相,是鸿蒙生态与机器人产业深度融合的里程碑,从操作系统到核心零部件的国产化突破,正在重塑全球产业格局 。上述企业覆盖了操作系统、核心部件、场景应用等产业链关键环节,其技术积累与生态绑定优势值得关注。
需特别提醒的是,本文仅为产业信息梳理,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机器人产业仍面临成本控制、技术迭代等多重挑战,市场波动风险不容忽视。随着政策扶持与技术突破的持续推进,具备核心技术壁垒的企业或将长期受益于行业发展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