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昌市道路交通更新改造状况、措施与改进方案研究报告

发布时间:2025-10-31 06:58  浏览量:1

根据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精神,撰写关于甘肃省金昌市道路交通更新改造状况的研究报告。

报告的主要内容如下:

研究背景与引言:介绍金昌市城市更新政策背景和地理特征,说明研究目的和框架。道路交通更新改造的现状与成效:从路网体系优化、智能交通系统建设、民生导向的微循环改善和绿色出行环境塑造四个方面评估现状成效。主要措施与创新模式:分析规划引领、集约建设、智慧管理和绿色发展四方面的具体措施。问题与挑战:探讨地理环境制约、系统协同不足、资金人才压力和服务均衡性四大挑战。改进建议与未来展望:提出规划体系完善、基础设施升级、管理服务优化和体制机制创新四方面的具体建议。结论:总结金昌市道路交通更新改造的成果与经验,展望未来发展前景。

1 研究背景与引言

在城市更新成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道路交通作为城市发展的动脉系统,其更新改造工作直接关系到城市品质的提升和民生的改善。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明确指出,要优化城市交通网络体系,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向系统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金昌市作为甘肃省重要的工业城市和西北地区重要的交通节点,其道路交通更新改造不仅关乎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更对促进区域协同发展河西走廊经济带建设具有战略意义。

金昌市近年来面临城市基础设施老化、交通需求增长与城市功能提升的多重挑战。特别是作为工业城市,金昌的道路交通状况直接关系到城市形象和居民生活质量。在此背景下,金昌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道路交通更新改造作为城市更新行动的重要抓手,统筹推进城市交通系统的整体优化与提升。本报告基于实地调研和文献分析,系统梳理金昌市道路交通更新改造的现状成效、主要措施和面临挑战,并结合《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精神,提出进一步改进的建议。

研究发现,金昌市通过系统规划、集约建设、精细管理和智慧赋能等创新模式,在道路交通更新改造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经验做法。截至2025年,金昌市已累计新建、改造19座桥梁和92条城市道路,总长度达204公里,路网密度提升至10.69千米/平方千米,人均道路面积从24.67平方米跃升至61.41平方米,这些数据既是城市交通体系日益完善的有力印证,也生动体现了市民出行条件的显著改善。

2 金昌市道路交通更新改造的现状与成效

2.1 路网体系优化与骨干道路建设

金昌市以完善城市骨干路网体系为核心,大力推进道路交通更新改造工作。近年来,全市实施了一系列重大道路交通项目,包括城市主干道改造断头路打通微循环优化等工程,显著改善了城市交通条件。自2015年起,金昌市全面推进道路建设,累计新建、改造19座桥梁和92条城市道路,总长度达204公里。这些道路基础设施的更新改造,不仅提高了交通效率,更促进了城市空间结构优化区域协调发展

在路网架构上,永昌路如坚固纽带串联城市要道,搭建起大路网骨架;昌华巷、宝星巷等小巷道路则似"毛细血管",细化交通脉络,让城市交通体系更趋完善。其中,永昌南路通车后贯通市区南北环路,有效促进城区道路大循环;曾经拥堵的南京路和北京路,通过改造缓解了交通压力,让出城道路更安全便捷,市民出行效率大幅提高。机场路、金川路等主干道改造注重细节,通过铺设平坦路面、科学规划车道,提升行车的舒适性与安全性,让出行成为愉悦体验。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金昌市在区域交通连接方面取得重大突破。S52金昌至山丹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加快推进,兰州至张掖高铁武威至张掖段正式开工建设,站前广场及其周边交通路网建设任务高效推进。随着这些高速新通道和高铁的建设,外通内畅、互通互联的立体式交通网络正在形成,将为金昌市民的出行提供更加顺畅便捷的选择。

2.2 智能交通系统建设与科技赋能

金昌市在推进道路交通硬件设施更新的同时,注重智能交通系统的建设与应用。全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不断完善,在重点道路提升了交通信号灯的智能化水平,通过优化信号配时,大幅提高了道路通行效率。2024年,金昌"智慧交管"项目通过竣工验收,交通安全管理基础设施和科技装备迎来新突破,全市道路交通数字化、精细化、智能化管理能力进一步提升。

"智慧交管"项目建设内容共包括前端感知全域覆盖、警用装备配齐配强、集指平台应用创新、基础设施加固完善、指挥中心改造升级和便民服务基础强化六个部分。项目的建成不仅补齐了金昌市交通安全管理基础设施长期存在的前端感知点位量少质弱、信号灯控制机老旧不具备联网能力的短板,而且提供了统一的非现场违法和车辆过车数据的统一、智能接入的能力。这一系统实现了金昌市交通运输运行状态的可视、可测、可控,能够更好服务交通事故预防、隐患排查治理、车辆安全监管、路面秩序管控等领域。

在公共交通智能化方面,金昌市创新推进巡游出租车和网约车深度融合,借助网约车平台提供数字化服务和数据分析支持,积极开展巡游出租汽车"巡网融合"和"95128"电召服务试点工作。智慧化服务场景突破体现在打造"一键约车"服务体系,线上依托"滴滴出行"平台智能派单系统和"95128"热线实现全天候服务覆盖、线下巡游出租并轨运营,充分融合路面扬招和网络预约两种不同运营方式的特性实现智慧化服务。试点期间,注册驾驶员达426人,日均订单量从起初200多单突破至3800单,驾驶员收入提升35%。

2.3 民生导向的微循环系统改善

金昌市高度重视民生导向的交通改善,特别是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断头路"和"瓶颈路"问题,采取了有力措施。自2021年起,金昌市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开展系列整治行动:新建永昌南路、永昌北路、大连路等14条道路共13.92公里,市区断头路全部被打通;改造泰安路、上海路、金川路、南京路等22条道路共56.4公里,彻底解决了主城区主次干道年久失修导致的路面车辙、拥包、坑洼、裂缝等严重病害,以及地下管网破损、不完善等问题。

针对背街小巷和住宅小区路灯不亮、路面破损、上下水不配套等问题进行集中整治,既改善了居民生活环境,又提升了城市整体形象。正如市民张玉芝感慨:"以前老路坑洼、光线昏暗,现在路好灯亮,走在路上心里踏实,生活幸福感更强。"这番话道出了众多市民的心声。

在解决市民过街安全方面,金昌市采取了务实策略。考虑到已建成的3处地下通道和1处过街天桥利用率较低的现状,金昌市通过进一步优化路网结构、疏解部分路段交通压力以及全面完善道路基础设施、交通安全管控设施及加大依法管控等方式,缓解部分区域过街难问题。在市区交通繁忙的路段(如金川路龙门学校门口、延安路实验小学及市一中、庆阳路市五中、天水路步行街、双建市场)等人流密集的路段加装了中央隔离栏,设置了人行红绿灯,进一步制止行人、非机动车肆意横穿马路和机动车随意调头的行为。

2.4 绿色出行环境与道路景观塑造

金昌市在道路交通更新改造中,注重绿色出行环境的塑造和道路景观的提升。为增添城市魅力,金昌市打破单一绿化模式,精心培植开花、彩叶乔灌木,配套建设道路绿道、灯光等设施,增设立体花架、木质花箱,打造"一段一景"的道路景观,既彰显了精致城市形象,又提升了道路绿道的生态价值,让市民出行时尽赏绿色美景。

城市生态空间也在不断优化。根据《金昌市精致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在未来3年,金昌市将充分挖掘城区边角地、空闲地以及其他可利用空间的潜力,大力建设口袋公园、社区游园,打造林荫式停车场,并合理配置充电设施。按照规划,3年内将打造300处美轮美奂的花艺场景、10个精致文明小区,建成24个"口袋公园"、9个林荫式停车场,安装21000个智慧充电桩。

满城绿色筑就了美丽金昌的基调,托起了市民触手可及的美好生活。金昌市市区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天数稳定在300天以上;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分别由2015年的32.11%、36.29%提高到现在的40.56%、45.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由2015年的21平方米提高到现在的37.2平方米,"一环两屏双廊五带八园"的城市绿地格局得以构建。这些生态建设成果与道路交通更新改造相结合,共同营造了宜居宜行的城市环境。

3 道路交通更新改造的主要措施与创新模式

3.1 规划引领与系统治理

金昌市在推进道路交通更新改造过程中,始终坚持规划引领,注重与城市发展战略的紧密协同。金昌市委、市政府跳出金昌看金昌,站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大坐标系下,以战略性、前瞻性眼光,谋篇布局城市建设。秉持"打造全域生态宜居宜业宜游宜乐城市"理念,金昌市致力于建设面向未来的现代化生态绿城。

在城市规划编制和实施中,金昌市坚持规划的"超前性、系统性、科学性和权威性"原则,按照"做强、做大、做优、做美"要求,建立科学规划决策体制。充分考量生产生活、局部整体、地上地下、近期远期等需求,做到"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杜绝短期行为,编制独具特色的城市总体规划。围绕建设"和合善治"的文明之城,依据2024年金昌市城市体检报告,立足当下、着眼长远,突出重点、补齐短板。

金昌市将精致理念融入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服务各环节,研究制定《金昌市精致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力争3年实现主城区断头路打通、高铁连接线贯通,路网结构更完善。燃气、供热、给水等生命线安全保障全面升级,排水防涝体系更健全,城市韧性不断增强。这种系统性的规划方法,为道路交通更新改造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路径。

3.2 基础设施建设与集约高效模式

金昌市在道路交通更新改造中,积极探索集约高效的建设模式,以有限资源实现最大效益。针对城市道路改造,金昌市依托城市更新补短板PPP项目,系统推进道路建设与配套基础设施同步完善。通过金昌市金川区城市更新行动补短板PPP项目,于2021年开始,计划用3年时间新改建市区道路28条,同步配套完善给排水工程、桥涵工程、热力工程、环卫工程等,解决部分路段路面积水、内涝、破损等问题。

在道路建设过程中,金昌市注重全要素提升,不仅关注路面改造,还同步完善排水防涝系统。2025年,金昌市投资1.67亿元,实施金川区城市排水防涝项目,敷设雨水管网9.45千米,修建雨水蓄水池3座共800立方米,铺设透水路面337公顷,改造下沉式绿地646公顷,增强了雨水的就地消纳和滞蓄能力。这种整体推进的建设模式,有效避免了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提高了工程建设效率。

值得一提的是,金昌市在道路建设中创新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提升工程质量。特别是在丰马项目建设中,针对河西走廊盐渍土地质难题,创新采用"两布一膜"技术,有效隔绝水分,防止盐渍土遇水膨胀、失水收缩导致的路基损坏。同时,在桥头或正常路段长的地方设置消胀槽,消除路基在温度变化过程中的涨和缩。这种技术创新为特殊地质条件下的道路建设提供了可靠解决方案。

3.3 智慧化管理与精准服务

金昌市在推进道路交通硬件设施更新的同时,更加注重智慧化管理精准服务创新。全市通过建设"智慧交管"系统,实现了交通管理的数字化转型升级。该系统整合前端感知、警用装备、集指平台等六大组成部分,实现了交通运输运行状态的可视、可测、可控。特别是对城区91个路口梯次设置3-18个信号灯配时方案,并实现"绿波带"集成管控,路口通行时间平均节约2分钟左右。

在停车管理方面,金昌市积极探索智能化解决方案。天泰苑市民公园地下停车场通过合理规划和技术升级,扩建为二层立体机械车库,车位数量从449个大幅增至821个,并配套建设了汽车充电桩等设施。这种智能化停车设施不仅满足了公园游客的停车需求,也为周边居民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提供了便利,充分体现了城市建设的人性化和前瞻性。

更为创新的是,金昌市建立了客货邮数字化监管平台,实现"人车货场"全要素可视化监管。该平台提供实时查询、在线预约等12项便民功能,与邮政、申通、韵达等快递物流建立数据共享机制,跨区域配送时效提升40%。同时,金昌市创新"公交带货"模式,实现统仓共配,物流成本下降30%。这种智慧物流模式有效解决了城乡物流"最后一公里"问题,促进了城乡经济循环。

3.4 绿色发展与人本理念践行

金昌市在道路交通更新改造中,深入践行绿色发展人本理念。在绿色交通方面,金昌市大力推进新能源车辆应用。永昌县3个镇(河西堡、六坝、焦家庄)客运班线已全部实现城乡公交一体化经营,车辆全部更新为纯电动新能源客车。这种绿色出行方式的推广,有效降低了交通领域的碳排放,促进了城市可持续发展。

在人本理念践行方面,金昌市注重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2025年,金昌市成功入选全国第四批儿童友好型城市,把"实施儿童公共服务设施改造项目",打造儿童友好社区、医院、学校、公园等内容列入了十件民生实事项目。计划打造4个儿童友好社区、1个儿童友好医院、1个儿童友好学校、3个儿童友好公园、2个儿童友好场馆。这些举措将极大地提升城市对儿童的友好程度,为孩子们的成长提供更优质的公共服务。

此外,金昌市还注重社区生活圈建设,着力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依据市区现有人口密度、居民需求等多方面因素,经过深入调研和科学分析,将城区合理划分为12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在每个生活圈内,都配备了完善的生活服务设施,让市民在步行15分钟的范围内,就能满足日常生活的各种需求。昌安里社区新建的上下3层、1800平方米的便民服务中心,构建起了"一中心两站"的服务全新格局,涵盖了政务服务、生活服务、医疗服务等多个领域。

4 道路交通更新改造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4.1 地理环境制约与自然灾害应对

金昌市地处河西走廊咽喉要地,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给道路交通更新改造带来了独特挑战。盐渍土地质是金昌市道路建设面临的主要自然障碍。在丰马项目建设过程中,沿线部分路段的盐渍土含盐量高,像一块巨大的海绵——遇水膨胀、失水收缩,反复循环下,路基容易被"掏空",进而导致路面开裂、沉降。这种特殊地质条件需要采取针对性的工程技术措施,如"两布一膜"技术隔离水分,设置消胀槽消除路基胀缩等,增加了工程建设的技术难度和成本压力。

极端天气事件增多也给道路交通带来严峻考验。2024年,金昌市遭遇"8·24"特大暴雨,造成农村公路路肩、路面塌陷、边沟破损等问题。这类极端天气事件对道路基础设施的耐久性和安全性构成了严重威胁,需要加强道路防灾减灾能力和应急修复能力。特别是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增多的趋势可能将持续,对道路基础设施的适应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此外,金昌市作为工业城市,重载交通对道路的损耗较大。G312线等主干道重型货车排成长龙、缓慢挪动的场景较为常见,拥堵的车流、嘈杂的噪音、漫长的等待,不仅让过境司机疲惫焦灼,更成了困扰本地居民多年的民生难题。重载交通对道路结构的破坏较为严重,导致路面车辙、拥包、坑洼、裂缝等病害频发,增加了道路养护的难度和成本。如何有效应对重载交通对道路的损耗,是金昌市道路交通更新改造面临的重要课题。

4.2 系统协同与一体化发展挑战

道路交通更新改造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协同推进融合发展,但金昌市在这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一方面,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衔接不够顺畅。虽然金昌市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多种运输方式协同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仍然存在,影响了综合交通系统的整体效能。特别是区域交通与城市交通的衔接需要进一步加强,G312线等干线公路穿城而过,导致过境交通与城市交通相互干扰,既影响区域交通效率,又加剧城市交通拥堵。

另一方面,城乡交通一体化发展仍有提升空间。虽然金昌市已建立"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节点、行政村为终端"的农村客运运营体系,但城乡客运服务水平仍存在差距。部分农村地区客运班次少、等待时间长,物流配送成本高、效率低,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提高。这种城乡交通服务不均等的现象,降低了农村公路的使用效益,影响了农村居民的获得感。

此外,跨区域协同发展也面临挑战。道路交通网络具有跨区域的特点,需要不同地区之间的协同配合。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行政区划分割、利益诉求差异等原因,跨区域交通项目的规划衔接、建设时序、技术标准、运营管理等环节存在不协调现象。如金昌市与武威市在交通连接方面的协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长效机制尚未完全建立。如何打破行政区划限制,促进区域交通一体化发展,是金昌市道路交通更新改造面临的长期挑战。

4.3 资金压力与专业人才短缺

道路交通更新改造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金昌市作为西部地区城市,财力有限,资金短缺成为制约道路交通更新改造的主要瓶颈。特别是随着材料价格和人工成本上涨,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成本不断增加,给财政带来较大压力。虽然金昌市通过PPP模式等方式多渠道筹措资金,但仍难以满足巨大的资金需求。如何建立可持续的资金保障机制,是金昌市道路交通更新改造面临的重要挑战。

专业人才短缺同样是金昌市道路交通更新改造面临的现实问题。道路交通规划、设计、建设、管理、运营等各个环节都需要专业人才支撑,但金昌市在吸引和留住交通专业人才方面面临较大竞争压力。特别是既懂交通技术又懂信息化、智能化的复合型人才严重缺乏,难以满足智慧交通发展需求。同时,基层交通部门技术力量薄弱,专业人才缺乏,难以满足道路交通更新改造的技术和管理需求。

随着智慧交通、绿色交通等新兴领域的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人才短缺问题更加突出。金昌市在智慧交管、客货邮融合等领域的创新实践,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支持。如何培养和引进这些专业人才,成为金昌市道路交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课题。特别是需要加强本地人才培养,与高校、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构建人才培育和引进的长效机制。

4.4 精细化管理与服务均衡性挑战

随着道路交通网络的不断完善,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但金昌市在这方面仍面临挑战。在交通管理方面,虽然金昌市已建设智慧交管系统,但精细化水平仍有提升空间。例如,信号配时优化、交通组织设计等方面需要进一步精细化,提高道路通行效率。特别是学校、医院等交通拥堵突出点,需要采取"一点一策"的精细化治理方案,缓解局部交通拥堵问题。

在停车管理方面,金昌市仍面临停车难问题。特别是老旧小区、商业区等区域停车位不足,乱停乱放现象较为普遍。虽然金昌市通过建设天泰苑市民公园地下停车场等公共停车场缓解停车压力,但停车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衡的问题仍然存在。如何通过智能化手段提高停车资源利用效率,是金昌市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公共服务均衡性也是金昌市面临的挑战。虽然金昌市已打造12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但不同区域之间的服务品质仍存在差异。特别是城乡接合部、老旧小区等区域的交通服务设施相对不足,影响了居民的生活品质。如何提高公共服务的均衡性和可及性,让所有市民都能共享城市发展成果,是金昌市道路交通更新改造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

5 推进金昌市道路交通更新改造的建议与未来展望

5.1 完善规划体系与长远谋划

为进一步推进金昌市道路交通更新改造,建议强化战略引领顶层设计。金昌市应结合《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和《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等国家政策,制定更加完善的道路交通更新改造专项规划,明确分阶段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规划编制应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紧密结合金昌市情和地域特点,突出工业城市特色,注重与"一带一路"建设、乡村振兴战略、新型城镇化等国家战略的有效衔接。

在规划内容上,应着力构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级配合理的道路网络系统,提高路网密度和连通性。特别是要加强对外连接通道建设,完善区域交通网络布局,减少交通瓶颈。同时,应注重道路网络的功能分级和合理分工,形成层次分明、衔接有序的道路网络系统。建议研究构建金昌市"内联外通"的骨干路网格局,内网疏通城市交通,外网分流过境交通,实现交通的高效集散。

在区域协同方面,应强化与周边城市的交通一体化规划。建议研究编制《河西走廊区域交通一体化规划》,统筹推进区域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重点加快金昌至武威、金昌至张掖等区域连接道路建设,构建便捷高效的城际交通网络。同时,加强金昌南站等区域交通枢纽的集疏运系统建设,提升区域交通服务水平。通过这些措施,强化金昌在河西走廊经济带中的交通节点功能,促进区域协同发展。

5.2 推进基础设施升级与韧性提升

面对自然灾害和重载交通等挑战,金昌市应加快推进道路基础设施的韧性提升。建议针对盐渍土等特殊地质条件,推广"两布一膜"等技术创新,提高道路基础处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同时,加强对现有道路的定期检测和维护,建立道路状况评估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路面病害,防止小问题演变为大病害。特别是对重载交通频繁的路段,应采取加强型路面结构设计,提高道路的耐久性和承载能力。

在排水防涝方面,应进一步完善城市排水防涝系统。金昌市已实施的金川区城市排水防涝项目取得了良好效果,应在此基础上扩大覆盖范围,特别加强对低洼地段、下穿立交等易涝点的综合治理。通过建设雨水管网、雨水蓄水池、透水路面等灰色基础设施与下沉式绿地等绿色基础设施相结合的方式,构建"源头减排、管网排放、超标应急"的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提高城市应对极端天气的能力。

此外,应积极推进交通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在道路建设中预埋传感器等智能设备,建立道路基础设施数据库,实现设施状态动态监测和养护科学决策。特别是对桥梁、隧道等重要交通基础设施,应建立结构健康监测系统,实时掌握设施运行状态,确保交通安全。通过数字化手段,提高道路设施管理的精细化和智能化水平,延长设施使用寿命,降低全生命周期成本。

5.3 优化管理服务与智慧赋能

为提升道路交通运行效率和服务品质,金昌市应进一步优化交通管理服务,强化智慧赋能。建议完善"智慧交管"系统功能,扩大覆盖范围,提高系统的智能化水平。特别是加强交通大数据分析应用,实现对交通流量的精准预测和智能调控。通过建立交通仿真模型,评估不同交通管理措施的效果,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提高交通管理的预见性和精准性。

在停车管理方面,建议建设全市统一的智慧停车平台,整合路内停车位、公共停车场、配建停车场等各类停车资源,实现信息查询、车位预约、无感支付等一站式服务。平台可通过价格杠杆引导停车需求,提高停车资源利用效率。特别是应推广共享停车模式,鼓励机关事业单位、商业设施等停车资源错时共享,有效缓解停车难问题。通过智慧化手段,实现从"车找位"向"位找车"的转变,减少因寻找车位导致的交通拥堵。

在公共交通服务方面,应进一步完善智能公交系统。金昌市已建立的城乡公交线路网络取得了良好成效,应在此基础上优化线路布局和班次安排,提高公交服务的准点率和可靠性。特别是应加强公交智能调度系统建设,实现车辆运行的实时监控和智能调度,提高公交运营效率。同时,完善公交到站预报系统,为乘客提供准确、及时的公交到站信息,提升公交出行体验。

5.4 创新体制机制与政策保障

面对资金、人才等挑战,金昌市应加快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政策保障。在资金保障方面,建议构建多元化投融资机制。一方面,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资金支持,用足用好各类政策资金;另一方面,创新投融资模式,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等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对停车设施、充电设施等具有一定经营性的项目,可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投资运营。

在人才保障方面,应建立健全专业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建议与高校、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开展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同时,制定有吸引力的人才引进政策,吸引交通规划、智能交通等领域的专业人才来金昌工作。特别是应加强本地人才培养,通过培训、进修等方式提升现有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构建人才培育和引进的长效机制。

在协同机制方面,应建立健全跨部门跨区域协调机制。建议由市领导牵头,相关部门参与,统筹协调重大交通规划、建设和管理问题。特别是应加强规划、建设、管理三个环节的衔接,建立从规划到建设到运营管理的全过程协同机制。同时,完善与周边城市的协同发展机制,在区域交通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加强协作,促进区域交通一体化发展。

6 结论

金昌市道路交通更新改造是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本报告系统分析了金昌市道路交通更新改造的现状成效、措施创新、问题挑战和改进建议,主要结论如下:

金昌市道路交通更新改造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系统规划、科学建设、智慧管理和绿色发展,金昌市基本形成了功能完善、安全便捷的道路交通网络体系。截至2025年,金昌市已累计新建、改造城市道路92条总长204公里,路网密度提升至10.69千米/平方千米,人均道路面积大幅提高至61.41平方米。这些成效充分体现了金昌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道路交通更新改造作为重要民生工程扎实推进。

金昌市探索形成了多种创新模式。在规划引领方面,注重前瞻性和系统性;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采用PPP模式整体推进;在管理服务方面,创新智慧交管、客货邮融合等模式;在体制机制方面,建立协同推进机制。这些创新做法为同类城市提供了有益借鉴,特别是"智慧交管"系统建设、客货邮融合发展等创新实践,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

未来,金昌市应从四个方面进一步推进道路交通更新改造:一是完善规划体系与长远谋划,增强规划的科学性和前瞻性;二是推进基础设施升级与韧性提升,提高道路设施耐久性和安全性;三是优化管理服务与智慧赋能,提升交通运行效率和服务品质;四是创新体制机制与政策保障,为道路交通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总之,金昌市道路交通更新改造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通过持续努力,金昌市将构建起更加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城市交通体系,为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和河西走廊经济带的发展,金昌市作为西北地区重要节点的地位将更加凸显,道路交通更新改造将为城市发展注入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