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AI竞争已分明!Airbnb创始人,还是中国好,美机器人落后亚洲

发布时间:2025-10-31 14:28  浏览量:1

前几天Airbnb创始人切斯基的一番话,在硅谷炸了锅。

作为OpenAI创始人奥特曼的老同学,他公开说自家平台主要用阿里的Qwen模型,部署的GPT-5基本没派上用场。

这话不是空口吹牛,有实打实的测试撑着,就在十月,一个叫nof1的平台组织了中美六大顶尖AI,去加密货币市场实盘操作。

结果挺意外,中国的DeepSeek和Qwen都赚了一倍多,美国的OpenAI和谷歌AI却一路亏损,到最后亏得快见底了。

加密货币市场的波动本来就大,对AI的判断和反应速度要求极高。

能在这种场景下盈利,说明中国AI的实操能力确实经得起检验。

本来以为OpenAI凭着先发优势,在这类场景里应该稳赢,后来发现实际应用中,好用、便宜才是企业最看重的。

切斯基的选择就很能说明问题,他和奥特曼是多年好友,按说该给几分情面。

但企业运营要讲实际,Qwen反应快还省钱,GPT-5却没准备好,这种情况下,换谁都会选对自己更有利的工具。

这也不是个例,前Facebook高管查马斯新开的公司,即便排在亚马逊AI平台前二十名客户,也把大量工作转到了中国开源模型上。

Qwen的优势还不止于此,它是开源的多模态大模型,除了基础的语言能力,数学、代码、多模态识别这些专项能力也很能打。

衍生出来的模型超过十七万个,各行各业都能用,连英伟达发布的一些小模型,都是在它基础上改的。

学术圈也认可它,哈佛艺术博物馆都把它集成到了公开的AI探索工具里。

《华盛顿邮报》都不得不承认,中国在这个关键领域已经领先美国。

AI领域的反差刚显出来,美国制造业那边的矛盾也挺扎眼。

一边是工厂建得热火朝天,一边却是岗位不断流失,机器人技术还跟不上亚洲。

建厂热与裁员潮

过去几年,美国工厂建设确实火过一阵,疫情打乱了供应链。

拜登政府又砸钱补贴半导体和清洁能源,工厂建设支出占比从3.5%涨到了8%,创下四十年新高。

但好景不长,去年第三季度后就开始下滑,原因出在关税上。

特朗普政府突然对几十个国家加征关税,进口原材料价格一下就涨了。

企业算了算,新工厂根本赚不到钱,纷纷叫停项目。

无奈之下,不少企业只能先搁置计划,后来市场稍有缓和,才又重启了一部分投资。

今年前九个月,制造业设施投资有八百六十亿美元,大多投给了半导体和制药工厂。

更奇怪的是,工厂越建越多,岗位却在减少。

美国制造业现在有一千二百七十万从业者,看着比疫情时回升了些,但整体一直在慢慢减少。

半导体、汽车零部件这些本该是支柱的行业,裁员最厉害。

一年时间里,半导体行业少了两万四千多个岗位,汽车零部件行业也流失了两万三千多人。

英特尔拿了联邦政府几十亿美元补贴,还计划裁员两万五千人,这事当时震惊了业界。

企业也挺无奈,不少公司不直接裁员,但员工离职后就不再招人。

再加上特朗普政府收紧移民政策,不少工厂用工更难了,爱荷华州有家猪肉加工厂,就因为移民身份问题一下解雇了两百多人。

工厂要提高效率,机器人是关键,但美国在这方面的差距有点大。

机器人差距有点大

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的数据显示,美国每万名制造业工人只配三百台机器人,排在全球第十位,连斯洛文尼亚这些小国都比不上。

中国是四百七十台,韩国更厉害,超过一千台,稳居世界第一,不是美国企业不想用机器人,而是用不起、用不好。

美国大多制造企业是小企业,机器人本身的价格就不低,买回来还得请人编程、维护。

这类技术工人不好招,小企业根本负担不起,很显然,没有足够的技术人才支撑,再好的设备也玩不转。

美国政府也想解决问题,推出了税收抵免和技术培训计划,但效果怕是没那么快显现。

制造业生产力停滞不前,福特CEO就多次警告,制造和运输行业的生产力甚至在倒退。

而服务业却一直在增长,制造业在美国经济中的占比从2000年的15%跌到了10%,中国则保持在30%以上。

如此看来,中美之间的竞争,早已不是单一领域的比拼。

AI领域,中国靠实用和开源站稳了脚跟,制造业领域,美国空有建厂热情,却受困于岗位流失和技术滞后。

中国则把制造业当成经济发动机,再加上AI的赋能,竞争力只会越来越强。

未来的竞争,拼的还是技术落地和产业融合的真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