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了64年的德阳市人民医院,第二次搬迁升级!还带走了……

发布时间:2025-11-01 07:24  浏览量:1

消息大家都知道了。

中西部地区最大的综合医疗中心之一,全国首家第五代医院,德阳市人民医院即将搬迁升级。

从2025年11月24日起,德阳市人民医院旌北院区(五代医院)将全面投入使用。

原旌湖院区(地址:泰山北路一段173号)部分搬迁至旌北院区。

同时,把原设置在德阳市第六人民医院的骨科(医联体)将整体迁入旌北院区。

· 德阳市人民医院旌北院区实景

看到这,城南的朋友默默的擦去了眼泪,以后看病要穿城了哦。

坐高铁要穿城,看病也要穿城,若不是S11线城南有两个地铁站,怕是拉不住都要坐在地上哭。

哭啥嘛哭,应该高兴才对,德阳又好大点嘛,穿城也就半个小时嘛。

以后大不了坐地铁去新的市医院嘛。

我们应该高兴,应该骄傲。

因为这所新医院,真的大不一样。

为啥被媒体誉为全国首家第五代人民医院?

首先是“躺平”,以前的医院是楼越修越高,各科室为中心,病人围到医生转。医院人本就多,楼越高等电梯的时间也越久。

如果你从空中看,它不太像医院,更像一座航站楼。

· 德阳市人民医院旌北院区实景

第五代医院,让医院“躺下来”,建设像航站楼一样的扁平单体建筑,最高楼层不超过7层,让人流和物流尽量在水平方向移动,既提高了移动效率,也更有利于院内转运和医务人员的沟通协作。

并且将以往分散的医技科室、临床科室整合为分布在同一区域的平台或中心,让医疗资源得到最高效地共享。

啥意思呢?

以前看这个病在这栋楼,看另外一个病又在另外一栋楼,你要来回不停地走。

现在是基于人体身体部位进行科室整合,形成头颈中心、胸部中心、腹部中心、肿瘤中心、急诊中心等。

患者进入医院,无需面对传统医院复杂难懂的科室类别,只需要判断疾病发生的身体部位,便可有针对性地寻医就诊,真正做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很大程度上简化患者的就诊流程。

全国首家,意味着创新。

全新的设计,也让这所医院在2024年纽约设计奖评选中,斩获2024年纽约设计奖公建类项目设计金奖。

· 2024年纽约设计奖公建类项目设计金奖

全国首家,也意味着领先。

以前你搜第五代医院,只有德阳市人民医院,现在你搜第五代医院,就会发现全国很多地方都有第五代医院了。

在德阳市人民医院旌北院区还在修建的时候,已经有全国各地60个参观团来参观考察。

一定是先进,一定是高级,才有如此多的参观团前来参观考察,学习到先进的理念与设计,带回去,在当地修建,造福于民。

这么先进的一家医院是怎么来的呢?

那就不得不说德阳市人民医院的院长,麦刚。

· 德阳市人民医院院长 麦刚

麦刚院长在2015年去法国访问学习期间,参观了当地的第五代医院后,被其以患者为中心的设计理念深深吸引,并决心将德阳市人民医院打造成为全新的第五代医院。

当时,国内没有一个可以参考的范例。不像现在,全国可以参考德阳市人民医院。

· 德阳市人民医院旌北院区实景

所以麦院长是深度参与了医院的建设设计,他把想法需求提供给建筑师,再不断沟通修改图纸,医院完成设计后,建筑设计院的设计师也十分感谢他们,通过德阳市人民医院第五代医院的设计建设,他们也成为了国内第五代医院的建筑专家。

建筑师和设计师毕竟不是医生,如何让建筑更有温度的同时,更方便患者就诊,方便医技协作,方便资源共享他们并不擅长。

而如何让各科室,在排列上更规律和科学,他们也不擅长。

以往我们只知道第五代人民医院,但没想到这背后的故事。

麦院长,初到德阳市人民医院做院长时,尽管该院是德阳唯一的三甲医院,但在他看来,当时的德阳市人民医院只是一个水平较低的普通三甲医院。

· 德阳市人民医院旌湖院区

大多中层干部只有本科学历,研究生凤毛麟角,还有些医护人员只有专科学历;如今护理学硕士已经有六七十个,还有几位正在读护理学博士。

当初医院只有不到10万平方米的医疗用房,受空间的限制,很多三甲医院应该有的科室还没有设置,已有的科室也没有得到充分发展,连省级重点学科也没有,两个科室共用一个病区、一个护理单元的现象十分很普遍。

· 宛如机场航站楼的医院门诊大厅

今年11月24日,新医院启用,占地面积约13.59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设置床位1400张,届时,老院区百分之八九十的业务科室都会搬过去。

从2014年至今,德阳市人民医院的高质量发展有目共睹。在全国6次公立医院“国考”,也就是国家卫健委对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德阳市人民医院拿到4次“A+”等级,蝉联全省前五,“跑步”进入了全国10%的行列

A++是什么级别呢?

举个例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就是A++。

那A+是什么级别呢?

四川三甲医院中,还有乐山市人民医院、遂宁市中心医院、绵阳市中心医院在列,就没有了。非常少。

麦刚院长将对安全事故零容忍的“航空理念”全面引入德阳市人民医院,让医院的发展迈上新台阶。

这些故事,在他编著的一本记录德阳市人民医院10年发展历程的书——《院长札记:构建全新就医体验的新型医院》都可以看到。

回想过去的德阳市人民医院。

那时候还叫德阳县卫生院,最早的院址南街的药王庙。始建于民国32年也就是1943年。

第一任院长余大国带领着9名医护人员每天接到病人20-50余人次,设西医内、外科。

5年后在药王庙翻修了一次,从平房变成了小二楼。

两年后,县政府接管卫生院,改名德阳民众医院,不过第二年就又改回了原名德阳县卫生院。

又两年,县卫生院有了妇产科门诊,病床从10张也提高到了14张。

1956年,德阳县卫生院改名德阳县人民医院,也多了放射科。

1958年,三线建设来了,德阳人口激增,大量外来人口涌入德阳,小县城的人民医院扩建门诊部与病房。

病床也增加到了120张,又增加了妇产科、化验室和简易手术室。

3年后,德阳县人民医院与德阳县第三人民医院(原德阳工业区综合医院)合并,改称德阳县人民医院,新增儿科、结核科、五官科等。

同时,德阳县人民医院从药王庙搬迁至县城东门外,也就是今天你所看到的德阳市人民医院所在地。

在旌湖旁,德阳市人民医院一干就是64年。

从10张病床、到14张、120张、400多张,再到今天2059张;

从9名医护人员,到25人、351人,再到今天2789人。

从药王庙的瓦房里,到泰山路边修建了占地80亩的本部,又修建了占地40亩旌南分院。

到现在,占地296亩的城北新院区也将启用!

你敢信,新医院内还分布有咖啡店、书店、超市、音乐广场、艺术展等文化生活设施,看起来就像一座商场,在满足患者和家属的需求同时,也缓解了他们的心理压力。

· 类似机场出发层的循环临停体系

以前我们可能走到本部院区就感觉到堵,以后,新院区地下停车位1625个,地面停车位210个,地面非机动车停车位1500个。

怕是再也不堵车了。

以后老院区,保留老年医学科、全科医学科、肾内科、康复科、眼科、心身医学科、感染科、整形美容皮肤科、中医科、肛肠科等专业。

搬迁工作从11月20日开始,11月23日结束,期间诊疗工作照常进行。

11月22日起,旌北院区、旌湖院区同时运行周末门诊。11月24日起,旌湖院区、旌北院区门诊全面运行,门诊患者按预约挂号提示到相应院区就诊。

新院区正式运营后,对于留在城中心的老院区,麦刚的规划是,老院区会继续保留急救和门诊功能,方便急诊患者就近治疗以及城区患者日常诊疗,需要手术的患者再转到新院区。

同时将对老院区进一步改造,未来把空出来的空间改造为慢病管理和康养结合的复合型中心。

“德阳市的老龄化程度已经超过了20%,老院区在城中心,也方便老年人,未来在保留大门诊大急救检验检查系统的基础上,把慢病管理、运动康复,以及失能半失能患者的照护都放在老院区,并结合需求进行升级改造,在应对老龄化方面做好布局安排。”

写在最后:但愿世间人无病,何妨架上药生尘。

三甲医院再好,但没有人去最好。三甲医院再多,只希望人间无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