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 后接棒!中国机器人 “黄金一代” 如何改写全球格局?
发布时间:2025-11-01 09:20 浏览量:2
2025 年 8 月,世界机器人运动大会上传来捷报:北京星动纪元的人形机器人以 95.641 厘米的原地跳高刷新世界纪录,宇树科技子公司 “灵翌科技” 在 1500 米田径决赛中夺冠。
2025年8月17日,人形机器人在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上参加比赛
这两项突破背后,是一群 “90 后” 创业者用技术与务实精神,将实验室里的未来机器转化为市场上的赚钱机器,悄然重塑全球机器人产业格局。
西北工业大学的樊亚洲大二时为参加机器人比赛,曾蹲守校长办公室争取经费,甚至自掏腰包拉赞助。这种 “预演式” 创业经历,让他从单纯的工程师思维转向产品经理视角。他回忆说:“比赛时就经历过资金短缺、技术瓶颈,真正创业时反而更从容。”
云鲸智能创始人张峻彬的创业起点同样源于校园赛事。华中科技大学 “飞豹杯” 机器人比赛中,他学会了从组队、融资到技术攻关的全流程管理。这些经验直接助力他打造出解决 “手洗拖布” 痛点的扫地机器人,2024 年公司营收同比增长 130%,海外市场暴增 700%。
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则靠机器人比赛赢得的 8 万元奖金开启创业之路,如今其产品已服务全球 300 家头部企业。
这种 “以赛代练” 的模式,不仅培养了技术能力,更锻造了抗压韧性。正如优艾智合创始人张朝辉所说:“比赛教会我们如何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快速迭代,这是创业最核心的能力。”
在具身智能领域,中国创业者走出两条差异化路径:
全栈自研的学者型创业:清华大学助理教授陈建宇创立的星动纪元,同步研发机器人 “大脑”(ERA-42 模型)与 “身体”(人形机器人本体)。其自主研发的多模态大模型性能媲美 GPT-4V,但成本仅为 1/3。2025 年,星动纪元已实现超 300 台产品交付,全球市值 TOP10 科技巨头中 9 家成为其客户,海外订单占比超 50%。
场景驱动的极客型创业:云鲸智能从解决扫地机器人 “二次污染” 问题切入,2025 年完成 1 亿美元战略融资后,正式进军家庭具身智能领域。创现科技则针对宠物清洁推出 “喵卫床面机器人”,在天猫月销破百万。
喵卫床面机器人
这种 “软硬一体” 的技术路线,得益于中国高校深厚的技术积累。清华大学自 1988 年起开展人形机器人研究,国防科大、哈工大等院校的 “863 计划” 项目,为创业者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底座。同时,珠三角完整的电子供应链体系,让创业者能在 3 个月内完成原型机开发,成本较海外低 40% 以上。
2025 年,中国机器人企业出海呈现爆发态势:
星动纪元的 “灵巧手” 产品销往 10 余国,海外收入占比超 50%;创现科技的 “喵卫” 机器人首年出海即获 3000 台订单;深海智人自主研发的 Phoenix 600 深海机器人,击败欧美巨头斩获阿联酋订单,实现中国深海机器人商业化出口零的突破。这种 “换道领跑” 的底气,源于中国创业者的全球视野。陈建宇在伯克利读博期间,师从机电控制领域先驱,其研发的机器人模型融合国际前沿技术与本土场景需求。优艾智合创始人张朝辉则通过参与国际机器人赛事,精准捕捉半导体、能源等高端市场需求,其工业移动操作机器人在全球细分领域市占率第一。
政策支持与资本助力进一步加速出海进程。北京、上海等地出台具身智能产业规划,计划培育千亿级产业集群;腾讯、红杉等机构持续加码投资,为企业提供资金保障。
当被问及成功秘诀时,云鲸智能张峻彬的回答颇具代表性:“学生时代是有限游戏,创业是无限游戏。我们不追求炫技,而是聚焦用户未被满足的需求。” 这种务实精神,让中国机器人创业者在技术研发与商业落地之间找到平衡点。
数据显示,2025 年中国市场人形机器人本体产值预计超过 45 亿元,全球具身智能市场规模将突破千亿。在这场技术革命中,中国 “90 后” 创业者正以 “比赛经验 + 本土创新 + 全球视野” 的组合拳,重新定义全球机器人产业的竞争规则。未来已来,他们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 上一篇:犹太人问题,究竟是宗教问题、种族问题还是阶级问题?
- 下一篇:为什么贫穷时期虱子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