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强东把京东物流的未来,押在了300万机器狼兵身上

发布时间:2025-11-12 18:05  浏览量:1

“未来员工可能每周只需工作一天甚至一小时。”

在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上,谈及未来物流生态、工作生态时刘强东如此说道。

刘强东曝京东物流发展蓝图

据媒体报道,11月7日,时隔八年重返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的刘强东表示随着人工智能、机器人产业的快速发展,人类社会的工作生态也将发生天翻地覆般的变化。

在他看来,相关技术的飞速成长意味着人类有望彻底远离繁重的工作。而已经具备规模化部署、简易化操作能力的京东物流无人仓,也有望在这场技术变革中成为人机合作的桥头堡&试验田。

“我们仓库的无人化,从技术角度来讲,早已经实现了。无人卡车在京东内部测试已经超过70万公里,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的无人车测试早就超过几百万公里。”

“未来员工可能每周只需工作一天甚至一小时。”

具体而言,刘强东介绍到2026年4月,京东将建成全国第一个无人配送站。而作为刘强东“无人化物流体系”的源头性建设项目,京东此前官宣的300万台机器人、100万台无人车、10万架无人机采购计划,也可以被看作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具象化体现。

当然,为了加速项目推进、促进京东仓库“机器人货到人系统”的规模化复制,京东还将自己的狼族机器人全球智能工厂项目落户在了无锡。希望以此为自己提供从零部件生产到机器人本体组装、软件系统集成的全流程智能化,进一步强化机器人生产链路的供应能力。

但问题在于。

被刘强东寄予厚望的机器人生态、智能化设备赋能,真是完美无缺的“六边形战士”吗?

机械同事为何引人焦虑

通过关键词搜索,我们发现京东并不是第一个宣布要迈入“人机共存”版本的电商巨头。

像是《纽约时报》此前披露的亚马逊内部文件就显示,该公司被高层寄予厚望的机器人团队,其核心目标便是在2033年以前将企业内部运营的自动化率提升到75%,进而在未来10年内免除60万个潜在岗位的招聘计划。

相关报告预测,仅在2027年,亚马逊的自动化战略就可以帮助他们在美国免招16万名员工。且每个由公司处理的包裹,也将因为机器人的介入而降低约30美分的流转成本。当时间来到2033年时,尽管电商生态的进一步成熟大大提升了亚马逊内部流转的包裹数量,但技术再次进化的机器人、算法,仍可让企业在不招聘员工、不增加岗位的前提下抹平劳动力缺口。

随着上述文件的曝出,我们也看到了亚马逊推出“Blue Jay”多功能机器人、亚马逊全球裁员1.4万人等一系列消息。在这样的背景下,尽管摩根士丹利的分析师提供了亚马逊会因为自动化仓库的推广、成本降低,自2027年起每年节约40亿美元等诸多“利好企业”的消息,但分散在世界各地的员工、企业关注者仍对亚马逊的行为表达了诸多不满。

如202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达龙·阿西莫格鲁就曾评论道:“没有哪家公司像亚马逊这样有动力去寻求自动化解决方案。一旦他们找到能够实现盈利的模式,这种方法就会扩散到其他企业。”

在他看来,亚马逊及其背后电商生态的快速成长,不仅重塑了美国人的购物方式,还借此衍生出了大量同仓储、派送等流程相关的岗位。正因于此,一旦亚马逊转向自动化生态并节约了更多的成本,沃尔玛、联邦快递等美国蓝领蓄水池也将争相跟进以开源节流。

“如果亚马逊的计划得以实现,美国最大的雇主之一将从净就业岗位创造者变成净就业岗位破坏者。”谈及上述话题,阿西莫格鲁感叹道。

刘强东谈技术发展与就业冲突

在这样的背景下,当我们把目光放回到京东身上时,也会发现被刘强东寄予厚望的机器人生态同样有着“双刃剑”标签。

诚然,在面对“机器人会抢夺人类工作”等焦虑情绪时,刘强东曾下场安慰称机器人、自动化设备的存在与员工就业并不冲突。它们存在的核心价值之一,就是把大家从繁复的体力劳动力解脱出来,让每一位基层员工拥有“风不打头、雨不打脸”的工作体验,并且大幅度降低个人的工作时长,帮助我们把更多的精力用在个人兴趣、私人生活上。

但在数据层面,截止到2025年6月30日,京东物流已雇佣了含全职外卖骑手在内的超 66 万名自营运营员工。在庞大的员工基数里,年龄相对大、学习能力相对较差的员工也势必不是个小数目。

尽管刘强东曾要求开发团队遵守模块化设计原则,以此确保快递员在进行简单培训后就能融入到运营监控、设备维修等机器人就业生态中。但这对于部分年长、学习能力较差的员工而言,仍是一个相当艰巨的任务。

除了这些,机器人想要在现代物流体系中做到“降低企业运营成本”,规模化就始终是一个不得不提的问题。在这里我们以京东物流的“智狼机器人箱式货到人解决方案”为例,仅一套含有“智狼搬运机器人 + 智狼飞梯机器人”的组合套装,其报价就高达109万元。即便京东能借助供应链整合优势压缩硬件成本,但工厂本身的产能限制、基层员工培训速度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上述计划的展开速度。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尽管我们都知道“人机共生”是世界未来蓝图的核心框架。但站在现有的就业体系上看,萦绕在京东物流机器人面前的“员工情绪” “推进难度” “舆论风险”三大难题却也是无法回避的。

遗憾的是,在智械时代、AI时代如何平衡效率提升与就业保障之间的关系,目前世界上没有任何一家企业能让京东做到“摸着自己过河”。至于那300万“机器狼兵”能否实现刘强东本人的宏伟愿景,也只有交给时间来验证了。

参考

证券时报:刘强东:未来员工可能每周只需工作一天甚至一小时

21世纪商业评论:刘强东,孵化300万狼族机器军团

IT之家:京东全球首个智能物流机器人超级工厂落地无锡

华尔街见闻:严峻的未来:因AI砍掉10%白领,亚马逊下一步要实现75%的运营自动化,数十万蓝领岗位也不保?

IT之家:109 万元,京东物流智狼机器人解决方案对外开售

IT之家:京东物流 2025 上半年营收 985.32 亿元,同比增长 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