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岁大妈凌晨心梗猝死,医生警告:夜间再口渴,也要少喝这几种水

发布时间:2025-11-12 18:48  浏览量:1

凌晨三点,急诊室的灯亮得刺眼。急救车刚停稳,担架上躺着一位72岁的老太太。儿子哭着说:“她就口渴,喝了点水,刚躺下就不对劲了……”心电图一拉,是急性心肌梗死。没能抢回来。

这不是个案。心梗、脑梗、猝死,有相当一部分发生在夜里。很多人以为“喝水是好事”,可深夜这口水,真能喝错。医生不是说不要喝水,而是,有几种水,夜里最好别碰。

心血管病的“午夜杀手”,往往不是大鱼大肉,而是一杯水喝错了时间、喝错了方式。

很多人习惯晚上喝点冰镇水,觉得“解渴又舒服”。尤其是夏天,冰箱里拿出来就喝。可你知道吗?这个习惯,在高龄人群身上,是一枚定时炸弹。

夜间本就交感神经兴奋,血压不稳。冰水刺激下,血管骤缩,心率波动剧烈,会引发冠状动脉痉挛。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医生曾在研究中指出,夜间低温饮水与冠脉痉挛性心绞痛之间存在显著关联。

尤其是原本就有动脉粥样硬化的人,血管弹性差,一旦收缩,供血就断了。凌晨是心梗的高发时段,一杯冰水,可能成了压垮心脏的“最后一击”。

建议是:夜里口渴,可以喝温水,但水温最好接近体温,30~40℃为宜。

有些老人夜里口干,以为是血糖低,起身喝点蜂蜜水。看似体贴身体,实则埋下隐患。

糖类摄入会快速升高血糖,引起胰岛素反应,身体进入高代谢状态,交感神经进一步兴奋,心率加快、血压升高。

研究显示,高血糖状态下血液黏稠度升高,红细胞聚集性增强,容易形成血栓。《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的一项临床统计发现,夜间血糖跃升与清晨脑卒中发作有高度相关性。

而不少老年人本身就有糖耐量异常或糖尿病前期,喝完甜饮料,血糖一飙,血管一堵,第二天可能就是醒不过来的清晨。

建议是:夜里口干,不要喝含糖饮料。白水永远是最安全的选择。

有些人听说夜里多喝水能预防心梗,于是睡前一口气灌下500毫升,甚至更多。结果反而出事。

夜间肾脏功能减弱,排水变慢。短时间大量饮水,会稀释血钠,导致低钠血症,出现意识模糊、抽搐,严重者甚至猝死。

南京鼓楼医院曾收治过一位69岁老太太,因“防心梗”睡前喝了800毫升水,凌晨出现恶心、头晕、意识模糊,确诊为急性水中毒合并低钠血症

而对心功能本就不全的老人,大量饮水增加血容量,加重心脏负担,本是“护心”之举,反而成了“压心”的稻草。

建议是:夜间饮水不宜超过200毫升,分小口慢慢喝,避免快速灌水。

有人爱喝“养生茶”:金银花泡水、甘草红枣水、陈皮枸杞混合茶。白天喝倒也罢了,晚上喝,风险多。

中药材本身就是活跃成分,有些具有利尿、兴奋、扩血管等作用,夜里喝,可能影响心率、血压,甚至造成电解质紊乱。甘草含有甘草酸,过量摄入会引发低钾血症,诱发心律失常。

北京协和医院的临床报告中提到:一名老年男性因长期夜间饮用甘草红枣水导致心律不齐,最终发展为心衰。

建议是:中药泡水请遵医嘱,不要迷信“养生水”,更别晚上喝不明成分的茶水。

有些家庭用的是保温壶,水一壶烧几天。夜里口渴,顺手就倒上一杯。可你知道吗?反复烧开的水,亚硝酸盐含量显著升高。

虽然单次含量不高,但长期摄入会干扰血液携氧能力,造成慢性缺氧、头晕乏力,更可能诱发胃肠道肿瘤。《中国食品卫生杂志》一项调查指出,反复烧开的水中亚硝酸盐含量是新鲜开水的4~5倍。

尤其是老年人代谢慢,这些微量毒素更容易在体内蓄积,影响血压、血氧,增加心脑血管风险。

建议是:夜里喝水也要讲究,新鲜烧开后自然冷却的温水,才是对身体最友好的选择。

说到这,你会明白,水不是“多喝就好”的事,尤其是深夜这口水,喝错了,不是难受一晚,是可能再也醒不过来。

夜间是身体最脆弱的时候,心率慢,血压低,血流缓。任何刺激——不管是冰冷、甜腻、药性复杂或过量的水——都可能打破平衡,诱发猝死。

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太多教训让人痛心。72岁的她,也许只是口渴了点,也许只是水温不对,也许只是喝多了一点。

我们常说“喝水养生”,但别忘了,正确的时机、正确的方式,才是“养”的前提。

你晚上睡觉前,是不是也会放一杯水在床头?如果放,那就请换成温水、少量、白水。别再让“解渴”变成“冒险”。

你的身体,不会因为一夜没喝水就出事,但它可能真的会因为一杯错的水,再也醒不过来。

喝对水,是一种敬畏生命的方式。

别把健康,交给侥幸。

参考文献:

[1]张建民.夜间低温饮水对冠状动脉痉挛的影响[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21,49(3):233-237.
[2]李宏宇.夜间高血糖与清晨脑卒中发作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20,22(6):512-516.
[3]赵玉英.饮水方式与老年人低钠血症的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9,39(9):745-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