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车主福音!公路边停车新规落地,4种情况可直接拒付
发布时间:2025-11-12 18:57 浏览量:1
“路边停了20分钟被收1小时费,不缴还怕影响征信?”“收费员只给私人二维码,没发票还强要缴费?”2025年起,全国多地停车缴费新规陆续落地,核心直指路边停车乱收费痛点——明确“合规收费才需付,违规收费可拒付”,但这绝非“所有路边停车都能逃费”。今天用大白话拆解新规,4种合法拒付场景、3类必缴情况、维权实操指南一次说透,让车主不再当“冤大头”,也不踩恶意逃费的坑。
一、先搞懂核心:新规不是“鼓励逃费”,是给车主“维权底气”
过去车主遇到路边停车乱收费,要么忍气吞声缴费,要么担心拒付影响征信不敢较真。2025年新规的出台,正是国家发改委、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针对“收费不透明、计时乱、票据杂”等问题的精准治理,核心原则是“收费方先合规,车主再付费”。
这里先明确两个关键结论,避免误解:
1. 合法拒付≠逃费:只要收费方存在违规行为,车主拒付属于合法维权,不会影响个人征信;
2. 合规费用必须缴:收费主体有资质、信息公示全、按标准计费的,逾期未缴可能面临追缴,甚至影响后续停车。
新规的本质是划清收费方和车主的权利边界,既整治乱收费“微腐败”,也保障正规停车服务的有序运行。目前西安、济南、淮南、惠州等多地已落地实施,全国统一遵循“15分钟计费单位、明码标价、免费时长”等底线标准,具体细节可打12315或12345热线确认本地政策。
二、4种情况可直接拒付!附真实案例,一看就懂
这4类违规场景,车主完全有权当场拒付,有政策依据和实际维权案例支撑,不用怕纠缠:
1. 收费信息未公示或公示不全(最常见)
新规要求,路边停车收费点必须在入口、泊位旁显眼位置设置统一标价牌,清晰标注5项关键信息:收费主体(谁收费)、收费标准(时段/单价)、计费方式(按分钟/小时)、免费时长、投诉举报电话,少一项都算违规。
• 真实案例:广东仲恺高新区某商圈路边泊位,公示牌只写“每小时8元”,没标注15分钟免费政策,车主停了20分钟被要求付费,当场以“公示不全”拒付,投诉后收费方被市场监管部门责令整改,还退还了已缴费车主的超额费用;
• 实操判断:没看到标价牌、牌子模糊不清、只写“停车收费”却不标具体标准,都可直接拒付;
• 政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明码标价要求,各地新规进一步明确“公示信息不全的,车主有权拒付”。
2. 未执行法定免费政策(这些情况本就该免费)
新规统一了3类免费场景,收费方未执行的,车主可拒付超出部分费用,甚至全额拒付:
• 临时免费:路边路内泊位和市场调节价停车场,停放15分钟内免费;政府定价/指导价停车场(如公立医院、交通枢纽配套),30分钟内免费(济南明确交通枢纽配套停车场免费时长不少于15分钟,其他政府定价停车场不少于30分钟);
• 特殊车辆免费:军车、警车、救灾抢险车等执行公务车辆,残疾人本人驾驶的机动车(持残疾证、驾驶证、行驶证三证,西安新规扩大范围,持C1、C2、C5驾照均可),在政府定价泊位/停车场可免费;
• 新能源汽车优惠:路边泊位停放新能源汽车,1小时内免费,超1小时后按8折收费,济南更明确“新能源汽车充电期间,不得另行收取停车费”;
• 真实案例:车主驾驶新能源汽车在路边泊位停了40分钟(含充电30分钟),收费员要求按每小时5元付费,车主出示充电记录和新规条款,成功拒付全部费用,后续投诉还让该泊位管理方整改了收费规则。
3. 计时、收费标准违规(别被“凑整多收”坑了)
新规规范了计费规则,从根源上避免“停车1小时1分钟收2小时费”“低价公示高价收费”等问题:
• 计费单位违规:全国统一按15分钟为一个计费单位,不足15分钟按15分钟算,不能“凑整”多收。比如西安某停车场原按1小时计费,停1小时10分钟收2小时8元,新规后按5个15分钟(75分钟)计费,费用降至5元,降幅37.5%;
• 超标准收费:收费标准需按公示执行,不能擅自提高,且路边泊位实行“阶梯价”(1小时内低价、3小时以上加价),长时停车费用高于短时,若按高价时段标准收短时停车费,可拒付超额部分;
• 重复/错计时:系统故障、未记录进出时间导致的重复计费、错计时(比如明明早上8点离场,账单算到中午12点),车主可凭行车记录仪、现场照片拒付;
• 实操判断:缴费时核对计时时长,若和自己实际停留时间差距大,或计费单位不是15分钟,直接提出异议,拒付不合理部分。
4. 收费主体无资质或无合法票据(警惕“私人圈地收费”)
• 无资质收费:路边泊位需政府依法施划,由有正规资质的单位管理(如城投公司、正规停车管理企业),私人擅自圈地画车位、无审批文件收费,车主可直接拒付,还能报警举报;
• 无合法票据:缴费后必须提供财政票据或税务发票(含电子发票),收费员只给私人微信/支付宝二维码、不开票或给无效票据,车主可拒付;
• 真实案例:北京某小区门口,有人私自用油漆画了10个车位收费,没有任何公示和资质,车主拒付后报警,相关人员被责令拆除车位,还被处罚款。
三、3种情况必须缴费!逾期未缴可能被追缴
别以为新规是“免单福利”,以下合规场景必须按规定缴费,否则可能面临追缴:
1. 收费主体合规+信息齐全+按标准计费
收费方有政府授权资质(可要求出示审批文件),标价牌信息完整,计时、收费符合新规要求(15分钟计费单位、执行免费时长),超出免费时长后,必须按规定缴费。
2. 超出免费时长且无优惠政策适用
比如普通私家车停政府定价停车场40分钟(30分钟免费),需付10分钟费用(按15分钟计费单位,即1个计费周期费用);新能源汽车超1小时停放且未充电,需按8折付费。
3. 欠费追缴已落地,恶意逃费不可取
目前广东惠州、湖北荆州、山东青岛、陕西西安等多地已试点“停车欠费联动追缴”:西安市高新区启动智慧停车欠费联动,拖欠路边停车费的车辆,在部分公共停车场离场时,需补缴至少最近一笔欠费才能抬杆;广州、深圳等市每天发送催缴短信,欠费超千元直接发律师函。
注意:合规拒付不会影响征信,但合规费用经催收后仍恶意拖欠,且收费方通过法律程序起诉、法院判决后仍不缴纳的,可能被申请强制执行,进而影响征信。
四、拒付+维权实操指南:3步搞定,证据是关键
遇到违规收费,别硬刚也别忍气吞声,按这3步来,维权成功率超高:
第一步:先取证(核心中的核心)
无论是否拒付,先拍照片或视频留存证据,缺一不可:
• 拍收费公示牌(没有的话拍现场环境,证明无公示);
• 拍停车泊位的位置编号、自己的车牌号;
• 拍收费员的工牌(若有)、电子计费屏幕显示的时长和费用;
• 缴费后一定要保留好电子凭证或发票截图(若已缴费)。
这些证据是后续投诉维权的关键,哪怕收费方后续整改,有证据也能要回超额费用。
第二步:当场合规拒付,别发生冲突
明确告知收费员:“你这收费不符合2025年停车新规(说明具体违规点,比如‘没公示收费主体’‘超过15分钟免费时长却收费’),我有权拒付,已经留存证据,后续会向监管部门投诉。”
说完后可直接驾车离开,若收费员纠缠不休,别争吵,直接打110报警,说明“遇到违规收费,对方阻碍通行”。
第三步:投诉维权,这些渠道超管用
若拒付后被骚扰,或已经缴纳了乱收费款项,可通过以下正规渠道举报,一般1-3个工作日会被受理:
• 首选12315:拨打热线或通过全国12315平台线上投诉,填写停车时间、地点、收费情况和证据附件,市场监管部门会依法查处乱收费行为;
• 12345市民热线:万能投诉渠道,说明“路边停车违规收费”,会转派对应部门处理;
• 国务院互联网+督查平台:微信搜索“国务院客户端”小程序,找到“互联网+督查”板块,提交诉求和证据,国家级平台督办效率高,适合12315处理无果的情况;
• 报警:遇到私人圈地收费、无资质收费等违法行为,直接打110。
• 真实案例:西安车主王女士在路边泊位停了1小时20分钟,收费员按2小时收8元(新规应按6个15分钟,即90分钟计费,5元),王女士拒付后通过12315投诉,3天后收到收费方退款,监管部门还对该泊位管理方处以2000元罚款。
五、新规还有这些利好!车主必看
除了“违规可拒付”,2025年停车新规还有不少实打实的福利,能帮车主少花钱、少跑腿:
1. 计费更精细,告别“凑整多收”
全市所有停车设施(含经营性停车场)统一按15分钟为一个计费单位,不得借机加价。以收费标准4元/小时的停车场为例,停1小时10分钟,以前按2小时收8元,现在按1元/15分钟收5元,支出降低37.5%。
2. 阶梯收费+路内低于路外,短时停车更划算
路边泊位实行“一阶降、二阶平、三阶升”的阶梯式收费:1小时内收费下降,1-3小时持平,3小时以上加价,鼓励短时停车;同时建立“路内高于路外”政策,长时停车在政府定价停车场更划算。比如西安一类区停车5小时,路边泊位需21元,政府定价停车场仅15元,低28.6%。
3. 新能源汽车优惠升级
路边泊位停放新能源汽车,1小时内免费,超1小时后8折收费;鼓励有充电设施的停车场在新能源汽车充电期间减免停车费,济南已明确“充电期间不得另行收停车费”。
4. 包月/包年可选,老旧小区车主有福利
机动车停车场(含老旧小区周边道路泊位)可实行包月、包季、包年收费,具体标准在公示范围内确定优惠价,长期停车的车主可咨询办理,比按次缴费更省钱。
六、这些误区要避开!不然福利变麻烦
很多车主容易误解新规,踩坑后反而维权困难,这3个误区一定要避开:
误区1:所有路边停车都能拒付?
错!只有收费方违规(如未公示、超标准收费)才能拒付,合规收费的必须缴,恶意逃费可能被追缴,甚至影响后续停车(如西安的联动追缴)。
误区2:拒付一定会影响征信?
错!合规拒付是合法维权,收费方没有权利上报征信;只有合规费用经法院判决后仍不缴纳,被申请强制执行的,才可能影响征信。
误区3:电子收费路段不会乱收费?
不一定!电子计费设备可能故障,导致错计时、重复计费,遇到这种情况,凭行车记录仪、进出时间凭证(如商场消费小票、加油站发票)可拒付不合理部分,投诉后会核实退费。
七、新规背后的民生温度:不止是“拒付权”,更是规范与保障
2025年停车新规的落地,不仅给了车主拒付乱收费的“底气”,更体现了对民生痛点的关注。过去,路边停车乱收费、计费不透明,让不少车主“停得憋屈”,有的为了省钱不敢长时间停车,有的被迫接受不合理收费;而正规停车管理方也面临“收费难、追缴难”的问题。
新规通过明确收费边界、规范计费规则、畅通维权渠道,实现了“双赢”:车主不用当“冤大头”,合法权益有保障;正规收费方的权益也得到维护,恶意逃费有追缴机制。同时,阶梯收费、路内路外差异化定价等政策,能引导车主短时停车、优先选择路外停车场,缓解城市道路拥堵,让停车资源更高效利用。
对老年车主来说,明码标价、统一计费单位让缴费更清晰;对新能源车主来说,专属优惠降低了用车成本;对异地车主来说,全国统一的底线标准让出行更省心,这些细节都让政策更有温度。
总结与互动:合规拒付不手软,合规缴费不拖延
2025年公路边停车新规的核心的是“规范”:收费方合规,车主就按标准缴费;收费方违规,车主就大胆拒付维权。4种合法拒付场景(未公示、不执行免费政策、计时收费违规、无资质无票据)要记牢,3步维权法(取证、拒付、投诉)要会用,既能少花冤枉钱,又能推动停车收费环境越来越规范。
我们也期待未来新规能进一步完善:比如全国统一停车收费查询平台,让车主提前了解目的地收费标准;优化智能计费设备,减少故障导致的错计费;扩大联动追缴范围,打击恶意逃费的同时,也让违规收费方付出更大代价。
你有没有遇到过路边停车乱收费的情况?当时是怎么处理的?2025年新规落地后,你成功拒付过吗?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经历和疑问,也可以转给身边的车主朋友,让更多人知道这份“维权指南”,一起守护合法权益,让停车更省心、更划算!
- 上一篇:让法治为平台经济健康发展“续航”
- 下一篇:山东技能人才何以向“新”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