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力缺口达6万人!德国扩军遭抵制,72%青年强烈反对!

发布时间:2025-11-13 17:25  浏览量:1

德国扩军惹众怒!年轻人街头抗议,俄军边境紧盯,战力经济双双拖后腿

德国街头最近可不太平,“德国不能成为有能力打仗,而要有能力和平”的口号随处可见。

一群和平活动人士早就放话,12月5日要搞全国行动日,就为了反对政府可能恢复征兵制的计划,现在柏林、慕尼黑这些大城市,抗议的氛围已经提前拉满了。

这场风波的源头,还是德国政府悄悄推进的兵役制度改革。

2011年的时候,德国就暂停了义务兵役制,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政策突然松动。

一项明年1月1日就要生效的新法律,先启动了自愿兵役模式,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就是全面恢复征兵的过渡方案。

总理默茨对此也不藏着掖着,直接放话要把德国武装部队打造成欧洲最强大的常规军队,还把2029年定为做好战争准备的最后期限。

要说最反对这事的,当属18到25岁的年轻人,反对的人一抓一大把。

本来大家毕业后更愿意找份文职工作,安安稳稳过日子,谁也不想一头扎进军营。

卡塞尔那边开过筹备会议后,抗议发起方说得很明白,政府一门心思搞战争准备、大规模集结军备,已经严重影响到社会根基了,大家联合起来反抗也是没办法的事。

年轻人的反对不是没道理。

抗议的人都在说,当局把军事化包装成安全政策,实际上是在挤压社会、卫生和教育领域的投入。

本来这些钱能用来改善医疗条件、提升教育质量,现在都往军费上倾斜,普通民众能乐意吗?德国的和平组织也站出来发声,他们觉得战后这么多年,和平传统早就深入人心,现在突然要走军事化路线,完全违背了大家的意愿。

更让人不解的是,政府还试图把军事化思想渗透到工会、高校这些社会组织里。

高校里的反军事化社团已经开始行动,不少学生表示,不想让校园变成培养军事人才的场所。

工会也明确表态,军费投入过多会影响劳工权益,这可不是什么好兆头。

大家可能会问,德国为啥非要顶着这么大压力扩军呢?答案很简单,联邦国防军缺人缺得厉害。

目前德军现役兵力也就十八万出头,距离默茨政府想要的二十四万目标,差了将近六万人。

就算是之前定的2031年达到二十万出头的目标,推进得也不顺利。

年均新增志愿兵才五千人左右,根本填不上兵力缺口。

无奈之下,政府就想效仿瑞典的模式,让18岁以上男性强制登记,通过筛选和体检决定要不要服役,服役期最短六个月,最长能到二十三个月,这制度预计2026年初就要正式生效。

可这方案一出来,反对声浪更高了,年轻人本来就对军旅生涯没兴趣,强制登记更是戳中了大家的痛点。

本来想靠着扩军刷一波存在感,没想到自家军队的战力实在拿不出手。

不少士兵体重超标,大概三分之一的样子,士气低落、训练不足都是常态。

装备方面更是堪忧,豹2坦克经常出故障,一半以上都没法正常使用;虎式武装直升机更夸张,能正常出动的连五分之一都不到;海军的十三艘护卫舰,能执行任务的也就五艘。

之前还有过调侃,德军在阿富汗的时候,因为装备不足,居然用涂黑的扫帚代替机枪演习。

如此看来,现在急于扩军,很可能最后只建成一支规模大但战力弱的空架子军队。

个人觉得,军队的强大不是靠人数堆出来的,装备维护、士兵训练这些基础工作没做好,再宏大的目标也只是空谈。

雪上加霜的是,德国现在经济状况也不乐观,正深陷经济学家口中的急剧衰退,增长停滞不说,工业也没了往日的活力。

政府一边要砸重金搞扩军,一边又要应对民生领域的各种需求,平衡起来难度极大。

把有限的资源大量投入到军费上,很可能会让经济复苏变得更加艰难,最后陷入恶性循环。

德国的军事化动向,也引发了俄罗斯的强烈反应。

外交部长拉夫罗夫直言,默茨是想把德国重新变成欧洲的主要军事机器,还指责柏林向乌克兰输送武器,已经表明其直接参与了针对俄罗斯的代理人战争。

更值得注意的是,德国已经在立陶宛成立了第45装甲旅,驻地距离白俄罗斯边境不到二十公里,离俄罗斯飞地加里宁格勒也才一百五十公里。

这种明显剑指俄边境的军事部署,自然让莫斯科高度警惕。

俄罗斯方面认为,德国推动征兵制,其实是欧盟快速军事化浪潮的一个缩影,本质上是为了和俄罗斯的潜在对抗做准备,属于对欧洲内部困境的刻意干扰。

毫无疑问,这种针尖对麦芒的态势,只会让欧洲的安全局势变得更加复杂。

一边是12月即将到来的抗议潮,一边是既定的扩军时间表,德国现在正站在和平传统与军事崛起的十字路口。

战后德国能在欧洲站稳脚跟,和平发展的理念功不可没。

现在不顾国内民众反对、不顾经济和战力的现实短板,强行推进军事化,并非明智之举。

个人觉得,一个国家的安全,从来不是靠穷兵黩武就能实现的。

平衡好安全需求与和平承诺、军费投入与民生保障,才是长久之计。

德国最终会做出怎样的选择,不仅会影响到本国的未来,也将深刻改变欧洲的安全格局,大家都在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