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大喜代表:根植基层沃土 深化民主实践
发布时间:2025-11-13 17:43 浏览量:1
赵大喜同志是清江浦区二届人大代表,也是清江浦区公安分局城南派出所副所长、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长期以来,他将军人本色、公安专业与代表职责深度融合,走出了一条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履职路,成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写照。
建好“前沿哨所”,畅通“民情通道”
要让民主在基层生根,关键是要有贴近群众的阵地和畅通民意的渠道。赵大喜代表深刻理解“阵地即桥梁”的道理,他主动对接街道和社区,推动在恒大名都小区商业区建起了“大喜警务室”。这不仅仅是一个维护治安的“执勤点”,更被他打造成一个集民意收集、矛盾预警、服务群众于一体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前沿哨所”。
警务室24小时“不打烊”,群众有事推门就能讲、随时有人听,实现了民声收集“零距离”。同时,他创新组建“大喜义警队”这一多元共治力量,把民情信息的触角延伸到小区各个角落。他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将警务室升级为“警民融合+代表履职”的双重阵地,他联合其他人大代表、网格员、慈善总会、见义勇为基金会等力量,常态化开展惠民助民活动。这个小小的阵地,成了感知民情、发现隐患的“雷达站”,真正把“群众有呼声,代表有回应”办到了家门口、办到了心坎上。
基层人大工作,关键要围绕中心、服务民生,在办实事、强监督中见实效。赵大喜代表正是这样一位扎根一线、为民履职的践行者。他积极响应“惠民生、助发展”代表履职活动,把履职融入服务发展的大局。
一方面,他深入小区、企业、乡村走访调研,聚焦物业管理纠纷、居家养老、普法防诈等群众“急难愁盼”,开展针对性宣讲和调解。他总结出的“小区和、社区调、所里解”三调工作法,以及“群体性处置工作六法”,推动矛盾就地化解,真正做到了“小事不出小区、大事不出社区”。今年以来,赵大喜代表已成功调解纠纷300余件,成功率94%以上,涉及金额超千万,有效维护了基层稳定。
另一方面,他积极履行监督职责。围绕河长制、环保治理、安全生产、信访稳定等街道重点任务,他不仅参与视察,更直接投身一线。比如在南片区环境整治中,他全程跟进监督,推动勤政路沿线违建和回收站依法拆除,区域面貌焕然一新,赢得周边群众点赞。此外,他还联合派出所、安监办常态化开展安全检查和培训,把监督的“探头”对准公共安全薄弱环节,切实以有效监督助推辖区治理提质增效。
创出“特色品牌”,谱写“善治新篇”
基层人大工作要有活力,离不开特色品牌和工作方法的创新。赵大喜代表的实践,正是城南街道人大工委打造特色、创新方法的鲜活样本。街道人大工委在实现“家站点”全覆盖的基础上,重点培育了像“大喜警务室”这样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基地。
这里不仅是人大代表联络站的延伸,更是代表联系选民、协同义警队等力量化解矛盾的一线平台,真正让“小阵地”发挥了治理“前哨”作用。在方法上,赵大喜的“三调工作法”“群体性处置工作六法”等,为基层矛盾调解提供了可行、可学的经验。街道人大工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炼出“三个十”工作法,核心就是发挥像赵大喜这样的代表作用,联动选民代表一起化解纠纷。这种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工作方法,让基层治理更加精准高效。赵大喜代表也因为出色的工作,先后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获嘉奖7次,被评为区“政法干警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十佳调解能手”,市“最美警察提名奖”“优秀社区民警”“新时代淮安好人”等。
赵大喜代表的履职实践,是清江浦区城南街道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一个缩影。他把军人的忠诚担当、警察的专业本领和代表的为民情怀融为一体,通过建阵地听民声、办实事强监督、创品牌优方法,生动诠释了“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承诺。他的故事也印证了一个道理:只有扎根基层、服务群众,不断创新实践,才能真正让人大制度优势在基层治理中发光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