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一外卖骑手见义勇为救火被索要新灭火器,最新回应:无需赔付

发布时间:2025-11-12 20:40  浏览量:1

外卖骑手吴伟帅路遇轿车自燃,借用警务工作站两只灭火器把火扑灭;

次日被告知需补新灭火器约两百元,引发争议,相关部门介入后明确无需赔付,平台同步予以重奖

那天是11月7日傍晚,泰安万达广场外的风里还有点白天的热意,车来车往的声音混着喇叭短促地响

一辆白色轿车的引擎盖先是冒出淡淡的白烟,几分钟就变成黑烟,缝隙里火苗“嘶嘶”往外蹿,路边的人本能地后退,拿手机报警,没人敢贴近

吴伟帅骑着电动车穿行过来,刹车时车筐里的打包盒还晃了一下,他抬头看了一眼火,眉头瞬间拧紧

他转身就往不远的警务工作站跑,借到两只干粉灭火器,抱着就往火头冲回去,没有一句废话

说白了,真跑起来那两只灭火器挺沉,脚下步子却没停

他到车前,拔保险销、握喷管、压把,干粉就对着火根喷过去,白雾一团团盖住火光

周围有人喊“加油”,也有人帮忙把车往外引,空气里都是粉末味和烤热的金属味

几分钟后火势被压住,只剩引擎盖上的青烟和一层淡淡的粉

火头下去了,他确认没复燃,顺手抹掉额头上的汗,回身跨上车走人,没留名也没留联系方式

风向在第二天变了

11月8日,他在平台上发帖,说接到工作人员联系,说灭火器是警务设备,让他补两只新的,大概两百元

对一个靠一单一单跑出来的骑手来说,这不是小钱,更扎心的是心里那口气——救火变成“欠账”,感觉像被泼了一盆冷水

那天因为救火,他五个订单超时,自己已经赔了一百多元,再加上灭火器的事,心里不免打鼓:下次再遇到,还出不出手?

“当时脑子里就一个念头,先把火压住,别让人和车受更大损失”

他后来反复说这句话,语气里夹着委屈也夹着不解

很快,帖子被转发出圈,评论区炸开了锅

有人气不过:“见义勇为还要倒贴钱?”

也有人提醒管理流程的尴尬:设备有账有物,工作人员也怕担责,可能是把程序走成了门槛

换句话说,制度没跟上人心,就容易给好事添堵

“见义勇为不该被追着算账”

这句在评论里被顶到前排,像个共识

媒体联系了现场的警务工作站,工作人员确认了救火这事,但对“索赔”细节不太清楚,建议问辖区的三里派出所

当天下午,事情迎来转折

有关部门介入协调后,明确给了答复:灭火器无需他个人赔付

这下,不光他松了口气,围观的网友也都舒了心

当地部门表态清楚:用于救火的灭火器,不需要由当事人掏钱补

平台的动作也没慢

了解到他在配送高峰救火,导致多个订单超时,平台把这些超时记录全部剔除,避免二次损失;

紧接着,还给他授了“先锋骑手”称号,发了5000元奖励,锦旗和证书一并跟上

对一线骑手来说,这种“该表扬就表扬”的态度,才是最及时的托底

“把时间还给好人,把荣誉给到好事”

这次平台的处理,传递了一个清晰信号

细聊才知道,这不是他第一次出手

此前在天津,他见到小女孩落水,自己不会游泳,就把绳子系在腰上下水救人

那一刻,他说没想太多,先把人拽上来再说

他确实不是完人,但在关键节点,他总能把“先救人”放在前面

我更在意的是,这次争议像一面镜子,照出基层管理在应急与问责之间的缝

应急物资要有台账没错,可遇到紧急风险,程序如果挡在第一步,谁还敢第一时间伸手?

说到底,我们要的是“先救人、后走账”的机制,清清楚楚写进流程:紧急情形下社会公众借用应急器材免责,事后按单位统一补充库存就行,别把善意推到秤上称重

制度要对接人心,流程要给善意让路,这不是破例,而是常态

据公开信息显示,党的二十大以来,全国依法确认见义勇为行为超过三万例,相关人员近四万人

牺牲近五百人,致伤致残近七百人,这些数字背后是鲜活的选择和代价

多地也在完善“集中表彰+及时奖励”的机制,比如评选“见义勇为勇士榜”,强调“关心关爱是对奉献者的回馈,更是对正义的支持”

放到更大的坐标里看,类似的“好人遇索赔”并非孤例

比如2024年9月,杭州一位快递员路上救助倒地老人,过程中不慎碰倒对方的保温壶,家属起初提出赔50元

后经社区调解,家属道歉并认可救助行为,街道为他颁发“见义勇为积极分子”,网点奖励2000元

看似是小事,但流程清楚、态度明确,最后没有伤到人心

再远一点,2025年3月在美国得州,一名外卖员用店内灭火器吓阻劫匪,灭火器用尽后店方一度让他赔,警方核实其见义勇为后,店方撤销索赔还送了礼品卡,当地警方授予“社区勇气奖”

对比下来就明白:文化背景不同,但共识趋同——该争气的时候为正义站台,该出手的时候制度别犹豫

更扎心的是,如果每次伸手都要先想钱包和责任,社会的“冷漠成本”其实更高

公共安全靠每个人的一秒钟判断,如果那一秒被犹豫吞掉,损失可能不是两只灭火器能弥补的

看似几十上百元的小账,刺破的可能是公众对正义的信任薄膜

说回泰安

11月8日傍晚,街头的风还是那股子干冷劲

吴伟帅把外卖箱扣好,手机里一串订单滴滴作响

他路过那条街,远远看见当晚那辆车的位置空着,路灯下的地面还残留着一点干粉印子

他说起以后再碰到类似的事,还是会出手,“不可能看着不管”

真正让人有底气的,不是呼吁大家都当英雄,而是让英雄不吃亏,让普通人敢伸手、愿伸手

这几天,当地部门也开始梳理后续流程,类似“先救人后走账”的常识化安排,值得再明确一些

我们也许等不到每一次都完美,但每一次正向纠偏,都会把这座城的温度加一度

愿每一个挺身而出的人,被看见、被善待;

愿每一份善意,都能被制度稳稳接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