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10分钟!老人在深圳莲花山昏迷被救
发布时间:2025-11-13 21:59 浏览量:1
11月8日上午9时50分,深圳莲花山公园簕杜鹃赏花周正值人流高峰。漫山遍野的三角梅如霞似锦,游客摩肩接踵。然而,在这片绚烂与热闹之中,一场无声的危机正悄然逼近。
莲花山公园簕杜鹃赏花周期间,大批深圳市民前来赏花。(深圳晚报记者 陈玉 摄)
80多岁的黄先生来自湖北黄冈,当天与老友——同为八旬老人的深圳市民冯先生,以及另外两对夫妇相约赏花。几位老人本是轻松出游,拍照留念,却未曾料到,高温与低血糖在这一刻联手,将黄先生推向了危险边缘。
“我们三个男的对花不太感兴趣,就在旁边聊天。”冯先生回忆,“那天特别热,赏花的市民又很多,空气都闷得喘不过气。”
就在这闲聊之间,黄先生突然感到眼前发黑,身体发软。“我跟旁边的同事说:‘是不是低血糖?’话刚出口,整个人就开始往下倒。”他模糊记得自己被旁边的腿稳稳顶住,那是同行的老友及时反应,避免了他直接摔在地上。
“他眼睛泛白,身子慢慢滑下去。”冯先生声音急促,“我立刻喊同事扶住他,自己转身去找糖或吃的。可刚一回头,他就晕过去了!”
冯先生(深圳晚报记者 任宪平 摄)
千钧一发之际,周围的游客没有驻足围观,而是迅速行动起来。
“别围太紧!让开点,要通风!”有人高声提醒。
“快掐人中!”另一人蹲下施救。
“120已经打了!”还有人拨通急救电话。
但冯先生心里清楚:救护车穿过人山人海赶到现场,至少需要十几分钟,而低血糖昏迷的“黄金抢救时间”,往往只有几分钟。
“打120来不及!”他果断冲向最近的保安岗亭,几乎是吼出来的:“老人80多岁晕倒了!快找人抬到门口!”
不到一分钟,四名保安火速集结。两人在前,两人在后,徒手抬起老人,逆着人流奋力奔跑。“三四分钟时间,我们就冲到了公园大门口。”冯先生说。此时正值红灯,车流如织。执勤交警见状立即挥手拦停车辆,为这支“临时救援队”开辟出一条绿色通道。
10点整,一行人将黄先生送至深圳市儿童医院急诊科。“我冲进去就喊‘救人!救命!’”冯先生回忆。医生闻声而出,迅速了解情况后,立即指挥护士推床、测血压、安排进入抢救室。
据深圳市儿童医院急诊科主管护师方晓丽介绍,当时黄先生神志已恢复清醒,能正常行走。医护人员第一时间测量其体温、脉搏、血压、呼吸等生命体征,数值均正常。“我问他是否还有不适,因为儿童医院没有救治成人的资质,建议他转院。但他和同行老人表示暂时不需要120,只是非常担心,看到对面是医院就赶紧送来了。”
几分钟后,黄先生完全苏醒。医生确认他暂无生命危险,建议后续住院观察。随后,家属立即将他转至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进一步治疗。
正在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接受治疗的黄先生 (深圳晚报记者 任宪平 摄)
事后,黄先生提笔写下一封情真意切的感谢信:
“我是湖北黄冈市的一名八旬老人。十一月八日我来莲花山参观花展,因天气炎热、人流拥挤,突感不适,昏迷倒地,幸得众人救助,将我送到贵院。贵院医务人员发扬白求恩精神,救我于危难之中。救命之恩,没齿难忘!我要将你们高风亮节、深圳的文明风尚带回去广为宣传,让深圳精神传遍大江南北!”
黄先生手写的感谢信
这封信,不仅是对医护人员的致敬,更是对那群素不相识却挺身而出的深圳市民的礼赞。
“深圳市民素质真高。”黄先生感慨道,“科技领先全国,文明也走在前列。这次经历让我真切感受到,什么叫‘来了就是深圳人’。”
采写 | 深圳晚报记者 王新根 任宪平 周倩
编辑 | 陆楚一
审读 | 吴秀玲
二审 | 潘韵琪
三审 | 蔡志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