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狗咬人纠纷”命案开庭,辩方为何坚称是正当防卫?

发布时间:2025-11-14 08:43  浏览量:1

2025年11月13日,山西长治中院,一场看似“狗事”的人命案结束了一审庭审。
一只狗被摔死,引发两家人械斗,最终一死三伤。
被告人申红良的律师当庭喊出“无罪,正当防卫!”
检方却给出折中结论:
对死者郭勇刚是“防卫过当”,对重伤者韩某则认可“正当防卫”。
同一刀、同一场混乱,为何结果“一人一半”?
法院未当庭宣判,但留下的争议足以让每个人心里打鼓:
如果半夜有人踹门砸窗,我还手,到底算自卫还是犯罪?

正月初二,15 岁的申宇浩出门打水,被邻居郭家拴路边的狗咬伤。
少年一怒,把狗摔死。
双方家长微信协商不成,民警通知郭妻去派出所,郭妻没去。
当晚 7 点,郭妻赵某晖带着妹夫韩某、外甥刘某伟冲到申家。
目击者说,三人先砸门、再砸窗,韩某一脚踹开大门。
申红良一家三口从厨房冲出,黑夜混战中,申红良摸刀乱刺。
结果:
郭勇刚当场死亡,韩某重伤,另两名亲属轻伤。
六小时后,血案落幕,两个家庭一起被推进了看守所和太平间。

辩方观点:
北京至普律师事务所李圣律师提出“无限防卫”——
“对方持械闯入住宅,属于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不法侵害,
黑暗中随手摸到刀挥刺,没有具体伤害故意,
应整体认定正当防卫,无罪。”

检方观点:

对死者郭勇刚:防卫过当,构成故意伤害罪;对重伤者韩某:认可正当防卫。
理由尚未公开,但接近案情人士透露,
检方认为郭勇刚虽参与冲突,却未持械,致命一刀“必要性不足”。

法院:
未当庭宣判,将择期宣判。

2025 年最新司法实践,对正当防卫仍坚持“五个必须”:

不法侵害客观存在;侵害正在进行;针对侵害人本人;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具备防卫意图。

其中最难拿捏的是第 4 条——“必要限度”。
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指导意见》明确:
“判断是否过当,要综合现场危险程度、双方力量对比、防卫人心理紧张程度。”
黑夜破门、多人砸窗、呼喊威胁,
这些因素足以让普通人陷入极度恐惧,
但致命一刀是否“唯一选择”,仍留给法官自由裁量 。

• 若法院采纳检方意见,申红良或被判故意伤害(防卫过当),刑期 3-10 年,可减轻处罚;
• 若全盘认定正当防卫,则将再次成为“住宅防卫”的标杆案例;
• 折中判决可能性最大:对死亡结果负责,量刑大幅减轻。

一只狗、一扇门、一把刀,
背后是每个人对“家”的安全底线。
法律不是计算器,无法给出 100% 精确答案,
但它正努力让好人不孤单,让坏人不嚣张。
我们在等待判决的同时,也在等待一份安全感:
“当黑夜有人踹门,法律与我同在。”

案件尚未宣判,我们将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