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78%支出流向富人!郑功成揭穿:强者通吃,穷人只月领190元
发布时间:2025-11-14 09:00 浏览量:1
在最近开的养老金论坛上,郑功成讲了几句实在话。他担任全国人大常委和社保学会会长,平时讲话一向稳重,这次却直接批评现行养老金制度:他指出高收入人群缴费多、领取也多,低收入者靠补贴维持生活,这完全不是“多缴多得”的原则,而是“强者通吃”的现象。这话听起来有点刺耳,但很多人一听就明白。
国家的养老金现在主要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企业职工养老,职工自己出一份钱,单位帮着交得更多,财政上也会补贴一些,不过各地情况差得远,像珠三角的退休人员拿到的钱,差不多是东北地区的两倍;第二部分是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养老,他们不用自己交钱,全由财政负责发放,和他们原来的工资没有直接关系;第三部分是农民和城乡居民的养老,平均每个月大概只有一百九十块钱,这笔钱大部分是中央出的,地方上往往负担不起。这三块合在一起叫做“基本养老保险”,很多人搞不太清楚,觉得都是国家统一发的,其实它们差别很大。
郑功成提出三个改革方向:财政责任要重新分摊,企业职工养老不能全由中央负责,地方也要分担一些;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改为省级统筹,中央根据人口和经济情况给予补贴;农民养老需要更精准地落实,避免村干部或已进城人员占用资金。针对快递员、外卖骑手等灵活就业者,设计新的缴费方式——平台承担一部分,政府配套支持,个人也能灵活储蓄;全国统一调整养老金标准,防止地方自行操作,浙江和江苏已在试点,效果有待观察。
有个问题很少有人关注:现在国家在养老金上的支出占到社保总开支的78%,而养老服务、长期护理保险两项加起来还不到12%;收入高的人喜欢购买个人养老金,每年最多可以省下1.2万元的税,2024年参加这项政策的人当中,月收入超过两万的占了68%。普通人连基本缴费都觉得吃力,更不用说享受税收优惠了,结果就是收入高的人通过这种方式减税,普通人的保障却不足,导致资源分配越来越不均衡。
有人提出要扩大个人账户,认为这样能让资金更透明,但这其实是将公共福利变成私人储蓄。美国以前也试过这种做法,结果低收入人群参保率不到30%,最终导致代际之间不公平。还有人想提高个税递延优惠,可中国的个税起征点是5000元,月收入低于一万的人基本不用缴税,这样的政策好处大多被前15%的高收入群体获得。郑功成指出,这些措施表面上是“市场创新”,实际上是在增加富人的福利,破坏了养老制度的公平底线。
以前我也觉得“多缴多得”很有道理,现在仔细一想,发现情况并不是这样:高收入的人本来就能通过投资理财增加收入,养老金制度再给他们增加福利,等于让他们的优势更明显;低收入的人连基本生活都困难,根本拿不出钱来交社保。设计制度的时候应该优先照顾最需要帮助的群体,照现在这样发展下去,贫富差距只会继续拉大。这不是个人努力的问题,而是制度从一开始就没有给所有人提供公平的机会。
郑功成的话说得直白,却没人反驳,数据摆在眼前,现实也摆在面前。养老金不是简单的数字问题,它关系到每个人老了以后能不能有尊严地生活。现在的问题不是钱不够,而是钱怎么使用、用在哪些人身上。
如果继续按现在的路子走下去,恐怕十年后我们看到的不是“老有所养”,而是穷的更穷、富的更富——这不是吓唬人,是正在发生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