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饭碗不香了?有人抢着上岸,有人主动辞职,背后真相很现实

发布时间:2025-11-13 05:03  浏览量:1

现在网上天天说考公热,上千万人挤破头想上岸,觉得只要端上铁饭碗,这辈子就稳了。可偏偏有另一群人,已经考上了公务员、事业编,却主动把铁饭碗扔了。

这事儿看着矛盾,其实一点都不奇怪,就像过日子,有的人就喜欢安稳平淡,有的人就想折腾出点花样,没有绝对的好与坏,只有合不合适。今天就好好聊聊这事儿,说说为什么有人挤破头要上岸,又为什么有人毫不犹豫地离开。

先说说考公的热度,那真是一年比一年夸张。2025年国考报名人数突破260万,平均每个岗位竞争比达到60:1,热门岗位更是上千人抢一个名额。很多年轻人刚毕业就一头扎进考公大军,考了一年又一年,哪怕屡战屡败也不放弃。还有不少已经工作的人,宁愿辞掉月薪上万的私企工作,在家全职备考,就为了能考上一个月薪几千的公务员岗位。

为什么大家对铁饭碗这么执着?核心还是稳定。现在就业环境越来越卷,私企里996是常态,工资看着不低,可随时可能面临裁员。尤其是近几年,很多互联网公司、房地产企业大规模裁员,不少人三十多岁就被优化,上有老下有小,再找工作难上加难。而公务员不一样,只要不犯大错,就能干到退休,生老病死都有保障。

社保公积金更是不用多说,公务员都是按最高基数缴纳,公积金一个月就能有几千块,买房贷款能省不少利息。退休后的养老金也比企业职工高很多,2025年数据显示,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月均养老金超过6000元,而企业退休人员只有2900元左右。还有各种隐性福利,节日补贴、体检、带薪年假,这些都是私企很难比的。

对女性来说,公务员更是被当成最优选择。怀孕生子有充足的产假,不用担心被裁员;工作强度相对不大,能兼顾家庭和工作。很多女性考公就是图这份稳定,不用像在私企那样,担心结婚生子影响职业发展,也不用天天焦虑被年轻人替代。

再看看普通老百姓的工作状态,就知道为什么大家挤破头想考公。很多人在工厂里打工,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一个月工资才三四千块,没有社保,没有公积金,生病了只能自己扛,老了也没有保障。还有地铁里的派遣工,干着白夜休休的班次,经常熬夜,一个月工资才3000多块,连养活自己都费劲。对比之下,公务员的工作虽然工资不高,但胜在稳定、福利全,难怪大家都把考公当成救命稻草。

可就是这样人人羡慕的铁饭碗,却有人主动辞职。这些人不是脑子发热,而是各有各的苦衷和追求。

第一种人,是不满足于现状,想追求更高的发展。公务员的工资虽然稳定,但涨幅很小,一辈子一眼就能望到头。很多年轻人考上公务员后,发现每天的工作都是重复的琐事,写不完的材料,开不完的会,根本没有施展才华的空间。尤其是一些高学历人才,名牌大学毕业,本来有很多选择,考上公务员后却觉得英雄无用武之地,不甘心一辈子平庸。

有数据显示,近几年主动辞职的公务员中,30岁以下的年轻人占比超过60%,其中不乏985、211高校的毕业生。他们辞职后,有的去创业,有的去企业做管理,有的投身互联网、新能源等新兴行业,虽然辛苦,但收入比以前高很多,发展空间也更大。

第二种人,是受不了职场的人情世故,不想阿谀奉承。公务员体系里,人际关系比较复杂,不是光靠努力工作就能升职加薪的。很多人不会溜须拍马,不会搞人际关系,哪怕工作做得再好,也得不到领导的赏识,甚至还会被穿小鞋。

见过不少这样的案例,有个年轻人考上基层公务员,为人正直,工作认真负责,可就是不会讨好领导。每次评优评先,都没他的份;有晋升机会,也总是轮不到他。反而那些天天围着领导转,嘴上说得好听的人,却步步高升。时间久了,他心里越来越不平衡,看着那些欺上瞒下、拉帮结派的人,实在忍不下去,最后选择了辞职。

还有些人看不惯官场里的尔虞我诈,你争我夺。为了一个职位,大家互相算计,到处打听消息,甚至背后打小报告。这些人本性正直,有良知,只想安安稳稳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可在这样的环境里,他们觉得压抑、窒息,最后只能选择离开。

第三种人,是觉得基层工作太辛苦,看不到希望。很多基层公务员,每天要处理大量的琐事,接待群众投诉,应对各种检查,加班是常态,节假日也经常要值班。工资不高,压力却很大,晋升渠道也很窄,很多人干了十几年还是科员,看不到上升的希望。

尤其是在偏远地区的基层公务员,条件更艰苦,远离家乡和亲人,工作环境差,任务重,很多人熬了几年后,实在坚持不下去,就选择了辞职。2024年有媒体报道,某偏远县城一年内就有12名基层公务员辞职,大多是因为工作压力大、发展空间小。

其实,主动辞职的公务员,并不是不想要稳定的生活,而是他们想要的稳定,不仅仅是一份不会失业的工作,更是能实现自我价值、工作舒心的稳定。如果一份工作只能给你温饱,却让你每天过得压抑、痛苦,看不到未来,再稳定也留不住人。

这里有个很现实的问题,大量高学历人才挤破头考公务员,其实是一种人才浪费。除了一些领导岗位和专业技术性强的岗位,大部分基层公务员岗位,只要认真负责,平庸一点的人也能胜任。可现在,很多985、211高校的毕业生,甚至硕士、博士,都挤在基层岗位上,每天做着重复的琐事,这不仅浪费了他们的才华,也浪费了国家培养人才的资源。

比如有个名牌大学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考上了某机关单位的公务员,每天的工作却是整理文件、写工作总结,专业知识一点都用不上。他本来可以在互联网行业大展拳脚,研发出有价值的产品,可现在只能埋没在琐碎的行政工作中。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大量高才精英为了稳定进入公务员队伍,其实是就业服务的错配。

反过来想,那些主动放弃铁饭碗的人,未尝不是在做一件好事。他们离开体制,去创业、去企业、去新兴行业,把自己的才华发挥出来,不仅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还能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和就业岗位。比如有个辞职的公务员,利用自己在体制内积累的经验,创业做政务服务咨询,帮助中小企业解决政策对接问题,短短几年就做得风生水起,还带动了几十人就业。

还有些辞职的公务员,投身教育行业,开办培训机构,把自己的学习经验分享给更多考公的人;有的进入企业做管理,把体制内的规范管理经验运用到企业中,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这些人离开铁饭碗后,不仅没有过得不好,反而活得更精彩、更有价值。

我的观点是,职业选择没有对错,关键是要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并且愿意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对于想考公的人来说,别盲目跟风,先想清楚自己是不是真的喜欢安稳的生活,能不能接受体制内的工作节奏和人际关系。如果只是为了逃避就业压力,或者觉得公务员轻松好混,那就算考上了,也可能会后悔。考公不是终点,而是另一种生活的开始,需要认真对待,踏实工作。

对于已经考上公务员,却想辞职的人来说,也别冲动。辞职前一定要做好规划,想好自己辞职后要做什么,有没有足够的能力和积蓄支撑自己度过过渡期。体制内的稳定是一把双刃剑,它能给你保障,也会让你失去斗志,辞职后可能会面临更大的压力和挑战,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对于社会和政府来说,应该给年轻人更多的选择空间,不要让考公成为唯一的最优解。一方面,要完善私企的劳动保障体系,提高私企员工的福利待遇,规范企业的用工行为,让年轻人在私企也能感受到稳定和保障;另一方面,要优化公务员的考核和晋升机制,让有才华、肯实干的人能得到重用,减少人情世故的影响,让公务员队伍更有活力。

同时,也要引导人才合理流动,让高学历人才流向更需要他们的领域,比如科研、教育、企业创新等,避免人才浪费。比如可以出台一些政策,鼓励公务员辞职创业,给予资金、税收等方面的支持;对在基层工作满一定年限的公务员,提供转岗到专业技术岗位的机会,让他们的才华得到发挥。

考公热和公务员辞职潮,看似矛盾,实则反映了年轻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自我价值的实现。铁饭碗有铁饭碗的好,自由职业有自由职业的精彩,没有最好的选择,只有最适合自己的选择。

无论是抢着上岸,还是主动下岸,只要想清楚自己要什么,并且为之努力奋斗,就能活出自己的精彩。希望每个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道路,不盲目跟风,不将就妥协,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坚定地走下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