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宅设计大奖评委说|张清平:“新共生”是一种从表层形式进化为深层机制的设计观
发布时间:2025-11-14 14:17 浏览量:1
作为华人设计界的领军人物,张清平坚持将本土特色融入设计中,致力于实现古代智能现代化、西方设计中国化、中西融合国际化的目标。他以深度提炼的设计思考,忠实反映空间与使用者的内涵,将人与空间的价值外化呈现,赋予人们不一样的体验与感动。他的作品涵盖住宅、会所及公共空间。他开创了“心奢华”蒙太奇美学风格,并持续向世界传递东方美学的当代价值。
张清平
天坊室内计划创始人 总设计师
室内设计心奢华蒙太奇美学风格开创者
张清平擅长大空间的规划和设计,从他的设计中可以看到科技、艺术与自然彼此滋养。此次我们特别邀请作为2025PChouse Award私宅设计大奖评委的张清平,从设计师的视角,分享他心中“新共生”的深刻内涵,一同探寻设计背后的新理念与新趋势。
大明大放©天坊室内计划
对话张清平
PChouse:您如何看“共生”这个话题?我们如何做到将自然、艺术、智能等等要素在居住空间里达成和谐共生的状态,并让空间和时间相伴相生,承载居住者的情感需求与记忆,能否结合您的作品谈谈?
张清平:空间不只是静止的容器,而是随时间流动与情感记忆共同演化的载体。在我看来,“新共生”不只是设计理念的革新,更是一种人、空间与时间的深层对话。
中体西用的新东方艺术©天坊室内计划
在实际设计中,我会从居住者的生命故事出发,深入理解他们的情感需求与生活习惯,将这些转化为空间的语言。例如我曾设计一处住宅,屋主是一位艺术工作者,我便透过光影的设计、材质的肌理,乃至动线与留白,让空间本身成为一种能容纳创作灵感与静思时刻的“时间容器”。这样的设计,不只是功能的呈现,而是与居住者情感共鸣的结果。
蒙太奇,又一变©天坊室内计划
我相信,当艺术透过空间与人产生关系,美学与记忆便自然生成。这种空间与人之间的互动,不喧哗,却时时陪伴,就是我所理解的“新共生”最动人的样貌。
PChouse:艺术、自然与智能科技是当下设计中尤为关注的,您如何在设计中让这三者形成“共生”关系,既满足功能性又保留空间的人文温度?
张清平:要让艺术、自然与智能科技形成“共生”关系,可以从设计理念上的整合:以“人”为核心,达到功能性与人文温度的双重平衡。而以人本设计为出发点,将科技作为辅助而非主导,艺术作为情感的载体,自然作为空间的呼吸,三者共同营造有温度的智慧空间。
东方之冠©天坊室内计划
重要的是,不把三者当成分离的元素拼贴,而是从概念层就思考如何彼此滋养与强化。艺术让科技不冷酷,自然让科技有节制,科技让艺术与自然更具延展性。
PChouse:您认为当下在讨论“共生”这一话题时,是否存在一些误区?结合您对未来居住空间的展望,您认为“新共生”的理想状态应该是怎样的?它又将如何影响未来的设计趋势?
张清平:“新共生”是一种从表层形式进化为深层机制的设计观,不仅关注美感与功能,更关注系统性的适应与人类未来生活模式的重构,而空间与时间的“共生”,关键在于设计是否尊重变化,拥抱弹性,并让使用者能主动参与空间的生成与演变。当设计能承载情感与记忆,就能真正实现“新共生”的价值。
大明大放©天坊室内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