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万国考人新选择:985弃互联网赴西部,二本扎堆高原,求稳优先
发布时间:2025-11-15 18:19 浏览量:1
2025 年国考报名数据一出炉,直接刷新了纪录,300 多万考生挤破头想 “上岸”,这背后藏着一个特别的趋势,越来越多年轻人把 “远方” 当成了考公的突破口,不再扎堆往大城市挤,反而转身奔向偏远地区。
以往大家考公,眼里大多盯着北上广深这些繁华都市,或者各省会城市,觉得那里机会多、资源好。可现在不一样了,不少考生把志愿填到了千里之外的西部小镇,还有海拔几千米的高原县城,宁愿离开熟悉的环境,也要抓住这些地方的岗位。
985 毕业生小李就是其中一个,他本科读的是热门的计算机专业,毕业时手里握着好几家互联网公司的 offer,薪资待遇都很可观。但他没选这些,反而报名了新疆某小镇的基层岗位,收拾行李时跟朋友说 “大城市内卷太厉害,想找个安稳的地方踏实做事”。
像小李这样的高学历考生不在少数,有数据显示,今年西部部分基层岗位,报名者中 985、211 毕业生占比比去年涨了 15%。他们放弃了一线城市的霓虹灯光,背着行囊走进西部的街巷,有人去了乡镇政务大厅,有人扎根农村做乡村振兴工作,每天跟老百姓打交道。
二本毕业的小张也走了一条不一样的路,他老家在东部沿海的地级市,家里人本来盼着他在家附近找份工作,方便互相照应。可他偷偷报了青海某县城的岗位,笔试面试都过了,才跟家里说 “家乡岗位竞争太激烈,几十个人抢一个,不如去高原拼一把,还能换个环境”。
小张说,他身边有好几个同学都跟他想法一样,有的去了西藏,有的去了甘肃,大家都觉得与其在家乡 “卷” 到没希望,不如去偏远地区找机会。这些县城岗位虽然条件不如家乡,但竞争压力小,只要考上就能稳定下来,对他们来说是个不错的选择。
为什么年轻人会突然转变方向?最核心的原因还是 “稳定” 二字。现在就业市场不确定性多,很多行业波动大,年轻人怕了那种朝不保夕的日子。考公能带来稳定的收入、完善的保障,而偏远地区的岗位竞争相对小,更容易 “上岸”,自然成了不少人的选择。
还有个现实因素是生活成本,大城市房价高、房租贵,就算考上公务员,想在当地扎根也不容易。但西部小镇、高原县城不一样,房价低,生活开销小,考上之后不用为住房、日常开支过度焦虑,能更快过上安稳的小日子,这对想求稳的年轻人很有吸引力。
不过,逆向考公也不是没挑战。有考生到了岗位所在地才发现,气候环境跟老家差太多,西部冬天冷得刺骨,高原上还会有轻微的高原反应。还有语言沟通问题,有的乡镇老百姓说方言,刚开始工作时交流都费劲,得花好长时间适应。
工作内容也比想象中琐碎,基层岗位事情多且杂,今天要帮村民办社保,明天要去村里统计数据,后天还要处理邻里矛盾,跟在大城市坐办公室的工作完全不一样。不少年轻人一开始会不适应,但慢慢也能在这些琐碎里找到价值感。
当地政府也在想办法留住这些外来的年轻人,有的地方给基层公务员提供住房补贴,有的解决子女入学问题,还有的定期组织培训,帮他们提升能力。有西部某县的组织部工作人员说 “这些年轻人有文化、有想法,能给当地带来新活力,我们得让他们留得下、干得好”。
网友们对这种逆向考公的现象看法不一,有人觉得 “年轻人有勇气,知道自己要什么,不盲目跟风去大城市,挺好的”;也有人担心 “他们会不会只是为了‘上岸’将就,待不了多久就想走,反而浪费资源”;还有人说 “不管去哪里,只要能踏实做事,都是好选择”。
其实,不管是 985 毕业生赴西部,还是二本学子扎高原,本质上都是年轻人对生活的一种选择。他们放弃了眼前的繁华,选择了远方的安稳,带着对未来的期待踏上逆流行程。这种选择没有对错,重要的是他们能在新的岗位上找到自己的位置,实现自己的价值。
未来,随着基层建设不断推进,偏远地区的工作生活条件会越来越好,可能会有更多年轻人加入逆向考公的队伍。但也希望这些年轻人在做选择时,不要只看 “上岸” 的容易程度,也要考虑自己是否真的能适应那里的环境,是否能长期坚持下去,这样才能在这条逆流行程上走得更稳、更远。
- 上一篇:退税通知!
- 下一篇:退伍战友速办!12月前搞定4个手续,社保医疗福利全锁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