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米粒心理编著《新手心理咨询师必须掌握的 90 个咨询技巧》

发布时间:2025-11-15 19:46  浏览量:1

告别新手焦虑!飞米粒心理编著的这 90 个核心咨询技巧,让你的执业之路更顺畅

作为心理咨询师,你是否在咨询中屡屡卡壳?面对沉默的来访者不知如何引导,遇到阻抗不知如何化解,处理危机时紧张慌乱?飞米粒心理编著的《新手心理咨询师必须掌握的 90 个咨询技巧》,正是为破解这些痛点而来,从关系建立到危机干预,从伦理合规到专业成长,全方位覆盖执业核心场景,是新手入门的实操手册,也是资深咨询师的技能升级工具。

这本书最核心的价值,是将复杂的咨询技术转化为可直接套用的实操方法。不同于纯理论书籍,它聚焦 9 大核心模块,涵盖咨询关系建立、伦理合规、倾听共情、CBT 基础、问题分析、干预应用、阻抗处理、危机干预、专业成长,每个模块下设 10 个高频问题,精准命中执业痛点。

从 “用罗杰斯三大条件快速建立信任”,到 “识别隐性ZS信号的 10 个技巧”,从 “OH 卡牌咨询的引导方法”,到 “个案概念化笔记的记录框架”,每个技巧都结合真实案例拆解,步骤清晰、话术具体。

它特别注重实用性与安全性的平衡。伦理合规部分明确了保密例外、双重关系规避、线上咨询保密等关键问题,给出具体话术与操作流程,帮你守住执业底线;危机干预模块详解急性焦虑发作、ZS风险评估、创伤稳定化等核心技巧,让你在紧急场景下从容应对。书中没有晦涩术语,而是用 “5-4-3-2-1 感官着陆法”“四步认知干预” 等通俗表述,搭配 “提问模板”“行动清单”,新手跟着做就能快速上手。

针对不同咨询场景,书中提供了差异化解决方案。面对青少年来访者,有 “非语言互动建立连接” 的技巧;处理家庭矛盾,有 “循环提问发现互动模式” 的方法;应对职业倦怠,有 “情绪耗竭快速调适” 的策略。无论是线上咨询的连接中断处理,还是同辈督导的反馈技巧,都能在书中找到具体答案,真正实现 “一书在手,咨询无忧”。

更难得的是,它兼顾技能提升与专业成长。除了具体咨询技巧,还涵盖个案复盘、督导协作、个人成长计划制定等内容,帮你建立可持续的执业能力。书中的每个技巧都经过飞米粒心理数千个真实个案验证,既符合行业伦理规范,又贴合本土咨询场景,避免了 “水土不服” 的问题。

无论你是刚入行的新手,想快速搭建执业技能框架;还是有经验的咨询师,想突破瓶颈、丰富工具箱,这本书都能满足需求。它不是 “读完就忘” 的理论书,而是会被你频繁翻阅的 “咨询宝典”,遇到问题翻一翻,迷茫时看一看,能帮你少走弯路、快速成长。

现在入手阅读,就能掌握 90 个核心咨询技巧,让你在咨询中更有底气,在执业路上更显专业。专业成长无需摸索,这本凝聚飞米粒心理实战经验的技巧手册,值得每位心理咨询师收入案头,成为你执业路上的得力助手。

全书目录

一、咨询关系建立与维护技巧

1.如何用罗杰斯三大核心条件(共情、积极关注、真诚一致)快速建立信任?

2.初次咨询时,哪些非语言信号(坐姿、目光、手势)能增强来访者安全感?

3.面对沉默的来访者,该用哪些话术避免尴尬并引导表达?

4.如何通过 “具体化提问” 帮来访者从模糊抱怨转向清晰表达?

5.来访者出现防御心理时,有哪些温和的回应方式能降低阻抗?

6.怎样用 “合作式提问” 与来访者共同制定咨询目标?

7.对青少年来访者,如何通过非语言互动(如沙盘、绘画)建立连接?

8.咨询中发现与来访者文化背景差异时,该用什么技巧保持尊重?

9.适度自我暴露的边界在哪里?有哪些安全的暴露话术?

10.咨询结束时,如何做总结能强化来访者的改变动力?

二、伦理合规与风险防控技巧

1.签署保密协议时,需明确哪些 “保密例外” 情形才符合伦理守则?

2.怎样处理 “亲友求助咨询” 的请求,既不破坏关系又规避双重关系风险?

3.在督导群讨论个案时,如何做到 “细节脱敏” 避免来访者被识别?

4.面对来访者赠送的礼物,哪些接受或拒绝的话术符合伦理规范?

5.如何进行专业胜任力自评,避免因超出能力范围接案引发风险?

6.使用 AI 心理测评工具时,需遵循哪些伦理原则防止误判?

7.发现来访者有ZS倾向时,第一步该做什么符合危机伦理?

8.咨询记录需包含哪些核心信息,才能既满足督导需求又保障隐私?

9.跨平台开展线上咨询时,有哪些技术手段确保沟通内容保密?

10.当来访者提出 “延长咨询时间” 等额外要求时,如何回应既合规又暖心?

三、倾听与共情回应技巧

1.如何区分 “表面倾听” 与 “深度倾听”?深度倾听需关注哪些细节?

2.来访者表达复杂情绪时,怎样用 “情绪命名” 技巧帮其梳理感受?

3.面对来访者的自责,如何回应能做到共情而不认同自我否定?

4.倾听创伤经历时,哪些话术能传递 “安全接纳” 而非 “猎奇窥探”?

5.来访者语速过快时,如何用非打断式技巧帮其放慢节奏?

6.怎样通过 “澄清式提问” 确认对来访者表达的理解无误?

7.倾听文化差异带来的困扰时,如何避免 “经验主义” 倾听陷阱?

8.来访者多次重复同一问题时,如何倾听才能发现潜在需求?

9.线上咨询中,无法观察肢体语言时,如何通过语音细节实现深度倾听?

10.倾听儿童来访者的 “游戏表达” 时,有哪些解码技巧?

四、认知行为疗法(CBT)基础技巧

1.如何用 “思维记录表” 帮来访者识别自动性思维?

2.新手常用的认知性错误识别技巧有哪些?(如过度概括、灾难化等)

3.开展 “真实性检验” 时,如何设计简单易操作的家庭作业?

4.针对焦虑来访者,如何教其快速掌握 “腹式放松训练” 技巧?

5.怎样用 “行为功能分析” 帮来访者找到问题行为的触发点?

6.应对社交恐惧时,如何分步设计 “系统脱敏” 的层级任务?

7.如何用 “去注意” 技巧帮来访者缓解 “被审视焦虑”?

8.开展自信训练时,有哪些角色扮演的引导技巧?

9.怎样帮来访者用 “认知自控法” 应对突发的负面情绪?

10.新手实施 CBT 时,如何避免 “技术堆砌” 而忽略关系建立?

五、问题分析与目标设定技巧

1.初次评估时,如何用 “生态系统理论” 全面收集来访者信息?

2.用叙事疗法 “问题外化” 技巧时,有哪些入门级提问方式?

3.面对多重困扰,如何帮来访者排序优先级?有哪些实用工具?

4.怎样区分 “来访者想要的目标” 与 “真正需要的目标”?

5.用家庭疗法视角分析问题时,新手需掌握哪些基础提问技巧?

6.设定咨询目标时,如何确保其符合 “具体、可衡量、可实现” 原则?

7.发现来访者目标模糊时,有哪些引导技巧帮其明确方向?

8.如何用 “优势视角” 在问题分析中挖掘来访者的潜在资源?

9.分析青少年问题时,怎样兼顾 “个体需求” 与 “家庭系统” 影响?

10.目标实施过程中遇阻时,如何调整才能保持来访者动力?

六、干预与技术应用技巧

1.短焦疗法中,如何用 “奇迹提问” 帮来访者聚焦解决方案?

2.OH 卡牌咨询的入门技巧:如何引导来访者解读卡牌而不主观评判?

3.艺术疗法中,如何通过绘画作品提问而避免过度解读?

4.家庭咨询中,如何用 “循环提问” 发现成员间的互动模式?

5.催眠疗法的基础引导技巧有哪些?适合新手的入门场景是什么?

6.存在 - 人本疗法中,如何用 “开放式提问” 帮来访者探索生命意义?

7.针对失眠问题,如何用 CBT 中的 “睡眠限制疗法” 设计干预方案?

8.怎样用 “自我管理” 技巧帮来访者培养新的行为习惯?

9.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干预中,新手可安全使用的稳定化技巧有哪些?

10.用角色扮演技术处理人际冲突时,如何避免来访者产生二次焦虑?

七、阻抗与脱落预防技巧

1.如何区分 “情绪性阻抗” 与 “治疗性沉默”?识别技巧有哪些?

2.来访者连续迟到时,如何沟通才能探知原因而非引发对抗?

3.当来访者说 “咨询没用” 时,哪些回应技巧能预防脱落?

4.面对 “过度依赖型” 来访者,如何逐步建立健康的咨询边界?

5.文化差异引发的阻抗有哪些表现?如何用 “文化共情” 化解?

6.咨询进展停滞时,如何引导来访者共同分析原因而非归因于 “失败”?

7.青少年来访者 “被迫咨询” 时,有哪些破冰技巧降低阻抗?

8.来访者因费用问题犹豫续费时,如何回应既专业又有人情味?

9.线上咨询中,来访者频繁中断连接时,如何判断是技术问题还是阻抗?

10.如何在咨询初期就建立 “脱落预警机制”?有哪些实用工具?

八、危机干预基础技巧

1.识别来访者 “隐性自ZS” 的 10 个关键技巧是什么?

2.危机访谈中,如何用 “非评判式提问” 了解ZS计划的细节?

3.建立危机干预支持系统时,如何获得来访者家属的配合?

4.面对急性焦虑发作的来访者,第一步该用什么技巧快速稳定情绪?

5.校园危机干预中,与青少年沟通的禁忌话术有哪些?

6.如何用 “安全契约” 技巧为高风险来访者提供临时保障?

7.危机事件发生后,如何判断来访者是否需要转介?转介技巧有哪些?

8.线上危机干预时,如何快速获取来访者的地理位置等关键信息?

9.危机过后,如何用 “创伤稳定化技术” 帮来访者重建安全感?

10.新手开展危机干预前,必须掌握的 “自我保护” 技巧有哪些?

九、专业成长与督导协作技巧

1.如何记录 “个案概念化” 笔记,既方便自我反思又适合督导讨论?

2.向督导师汇报案例时,有哪些结构化框架(如问题 - 资源 - 目标)?

3.如何区分 “技术问题” 与 “伦理问题”,精准向督导求助?

4.参加同辈督导时,如何给出反馈既能帮助他人又不越界?

5.怎样制定个人成长计划,避免陷入 “技术焦虑”?

6.咨询后出现 “情绪耗竭” 时,有哪些快速自我调适的技巧?

7.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督导类型?(个体督导 / 团体督导 / 同辈督导)

8.新手如何通过 “案例复盘” 技巧实现每次咨询后的即时成长?

9.面对督导提出的改进建议,如何制定可落地的执行计划?

10.如何在咨询实践中平衡 “遵循理论” 与 “灵活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