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十大巅峰之作豪放词,无人超越,你认同吗
发布时间:2025-11-16 00:27 浏览量:1
01
《念奴娇》
——北宋·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这首词写于北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当时诗人贬居黄州,出游黄州城外的赤壁矶时,写下了这首“千古绝唱”,这首词常被视为豪放词中的“千古第一词豪放词”。
站在赤壁矶上,面对着远处的滔滔江水,俯瞰今古的诗人一时豪情万丈。
汹涌奔腾的大江之水,正滚滚东流而去,千百年来,不知淘尽了多少风流人物?那些才能超群,风流倜傥的英雄人物,都随着这奔流远去的浪涛而隐去了。
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就是三国时周瑜破曹军的赤壁,在那儿,陡峭的石壁直耸云天。汹涌澎湃的惊涛拍击着江岸,激起的浪花犹如卷起的千万堆白雪。雄壮的江山奇丽如画,那个时代(三国时)一度荟萃了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当年的周瑜,正春风得意,绝代佳人的小乔刚嫁给他,他英姿勃发豪气满怀。手摇羽扇,头戴纶巾,在潇洒从容的谈笑间,就把强敌的战船烧得灰飞烟灭。
而此时此刻,我怀想着三国的旧事,在凭吊古人的同时,不由得念及自己:一生坎坷而壮志未酬,人生无常而年华虚掷,可笑我多情善感,过早地生出了满头白发。人生犹如一场梦,我还是把酒倒满,举杯奠祭这江上的明月吧。
02
《破阵子》
——南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辛弃疾,应该算是南宋官员中难得的能臣武将,可谓提笔能安天下,上马能定乾坤。一心报国,却不被重用。
辛弃疾一生颇有政绩。在任职期间,曾多次上书,陈抗金复国方略,但都未被采纳,后被劾落职,退居江西上饶、铅山等地二十余年。终以报国无路,忧愤而死。
在诗中,诗人说自己喝醉了,在醉里挑灯观看宝剑的青锋。在迷迷糊糊的梦中,自己又回到了军营,听见号角声在军营里响起。
军营正把八百里加急送来的烤牛肉分给麾下将士,军中五十弦乐器奏响雄浑的塞外战歌,秋日的沙场上,军队正庄严列队,接受检阅,尽显战前的豪迈与肃杀。
战马像的卢马般跑得飞快,弓箭射出时的弦声像惊雷般令人心惊;本想替君王平定天下,建功立业,赢得生前与死后的美名,可叹啊——如今只能空怀壮志,徒生满头白发,壮志未酬而白发丛生!
03
《满江红》
——南宋·岳飞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公元1136年,岳飞率领岳家军第二次北上出击金兵,收复了洛阳西南险要之地,逼近黄河,眼看马上就能将金军一举攻破,却因朝廷不供应军粮而功败垂成。被召回的岳飞,虽然升职为太尉,但他却壮怀激烈,心绪不能平,于是写下了这首千古佳作。
面对不共戴天的国仇家恨,诗人不由得怒发冲冠,独自登上高楼,凭栏而立,
抬头遥望远方,外面骤雨已经停止,风烟沉浸风景之家。一场潇潇细雨刚刚停歇。诗人抬头望向一片辽阔的大地,触景感怀,一腔报国之心充满胸膛,于是仰天长啸,倾泻胸中乃斛的英雄壮志。
回望这三十多年来,虽已建立了一些功名,但如同尘土微不足道,转战南北八千里,经过了多少风云人生。这时光流逝得好快,诗人告诫自己:不要虚度年华,不要等少年老去,青丝变成了白发,才独自悲切,到那时,再怎么悲伤也来不及了。
靖康年的耻辱(靖康二年,金兵入侵占据中原,掳走徽钦二帝,这是宋朝的奇耻大辱),尚未洗雪。臣子的愤恨,何时才能息灭?
我要驾着战车,向贺兰山进攻,连贺兰山也要踏为平地。打仗饿了就吃敌人的肉,谈笑渴了就喝敌人的鲜血。我要从头再来、收复旧日河山,朝拜故都京阙。
04
《临江仙》
——明·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滚滚长江向东流,无休无止,千古英雄人物,都随着这东去的流水,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是非成败,瞬息万变,转眼之间,一切成空。只有青山依旧在,夕阳几度落下又升起。
那生活在江渚之上的白发渔翁,早已看惯了这世间风云,任他是非成败,全不在意,只着意于秋月春风,悠然自适。
与友人惊喜相蓬,共饮一壶浊酒,把酒言欢,纵谈古今。古往今来发生的多少事,都在他们的淡笑中,那古往今来无数的历史兴衰、英雄豪杰的是非成败,在他们那一杯浊酒相伴的笑谈间,淡然逝去。
05
《沁园春·雪》
——现代·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毛泽东的这首《沁园春》,其磅礴的气度,豪迈的胸襟,满腔的豪情,可谓是冠绝古今,伟人就是不同,那份气度和胸襟无人能比。
诗意开篇,就是冰封万里的壮丽河山图。我国北方的风光,千里冰封冻,万里雪花飘。眺望长城内外,只剩下白茫茫一片;黄河的上上下下,因结冰而立刻失去了波涛滚滚的气势。
群山就像一条条银蛇在舞动,而那高原上的丘陵,又好像许多白色的象在奔跑,它们都想与老天爷比比高。
要是等到晴天的时候,看红艳艳的阳光和白皑皑的冰雪交相辉映,那就更为娇艳美好。祖国的河山是如此的美丽可爱,引得古今无数英雄竞相倾倒。
只可惜秦始皇、汉武帝,略差了点文学才华;即使是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赵匡胤,虽然都是开创盛世的杰出帝王,但若论及文学才华与文化风流,仍稍显不足。连那称雄一世的成吉思汗,也只知道拉弓射大雕。
这些人物如今全都过去了,能称得上真正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还要看今天的人们。
06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南宋·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这首词是诗人登临北固亭的有感而发。诗人怀古伤今,既叹历史兴亡,又赞英雄孙权,借此暗讽南宋朝廷苟安。
站在北固楼上,何处才能望见沦陷的中原故土?映入眼帘的只剩眼前的秀丽风光。
古往今来的朝代兴衰、世事变迁,多得数不清,都随着时间慢慢远去,唯有长江之水浩浩荡荡,一路向东奔流不息。
回想当年孙权,年纪轻轻就统领千军万马,占据东南之地,始终坚持抗战,从没有向敌人低头屈服。
天下间能成为他对手的英雄是谁呢?只有曹操和刘备罢了。难怪曹操会感慨,生儿子就该像孙权这样有能耐。
07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南宋·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历经千古的江山,再也难找到英雄像孙权那样的。当年的舞榭歌台还在,英雄人物却随着岁月的流逝早已不复存在。
斜阳照着长满草树的寻常小巷,人们说那是当年刘裕曾经住过的地方。回想当年,他领军北伐,收复失地的时候,金戈铁马,气吞万里,是何等的威猛。
南朝宋文帝刘义隆草率兴兵北伐,想效仿霍去病“封狼居胥”的伟业,最终战败,落得仓皇逃命,北望追兵泪下无数。
四十三年过去了,如今瞭望长江北岸,还记得扬州战火连天的情景。
回首往昔,当年佛狸祠(北魏太武帝南侵的遗迹)下,只剩百姓祭祀的喧闹鼓乐与乌鸦啄食祭品的景象,早已忘了故土沦陷的耻辱。
如今还有谁会问我——像廉颇那样年老的老将,依旧能吃能战,尚可为国效力吗?
08
《江城子》
——北宋·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诗人怀着一种少年般的豪情和狂放,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托起苍鹰,头戴华美鲜艳的帽子,身穿貂鼠皮衣,带领着浩浩荡荡的大队随从一同出猎。千骑一同奔驰,在平坦的山冈上卷起阵阵尘土。
为了报答全城的人跟随自己出猎的热情,诗人决定自己要像当年的孙权一样,亲自射杀猛虎以显身手。
打猎回来,诗人又开宴畅饮,在酒酣耳热之际,诗人更加豪情满怀,兴致也更加浓厚。接着,诗人发出了豪情壮语:虽然自己已两鬓斑白,那又有何妨碍呢?
是呀,年岁已高又何妨?头发白了又何妨?诗人一直在等待着朝廷能够像汉文帝派遣冯唐去云中赦免魏尚一样,对自己委以重任,赶赴边疆杀敌。
到了那时候,他一定将挽弓如满月,瞄准西北,狠狠的打击那些侵扰边疆的西夏军队。
09
《水调歌头》
——北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在序中,诗人先作了交待:丙辰年(公元1076年)中秋,高高兴兴喝酒的诗人,一直喝到天亮,喝了个大醉,于是作了此篇,抒怀自己,也借此怀念自己的弟弟苏辙。此时的诗人,与弟弟已有七年未相见了。
如此皓然的朗月,几时能够常有呢?诗人在这圆月高照的中秋之夜。手拿酒杯向青天发问。不知道天上的宫殿里,今晚是哪一年?
诗人本想乘着风飞到天上的月宫去看一看,却又担心美玉砌成的楼宇太高了,高处太过寒冷,自己经受不住。倒不如依然留居人间,对于翩然起舞。
月影移动,转过了朱红色的楼阁,皎洁的清辉低低地洒进雕花的窗内,照着每一个深夜不能眠的人。
想到自己的弟弟,在这佳节之夜,月圆人未圆,本不该埋怨明月,但诗人还是忍不住诘问:为何明月总是在人们离别之时才圆呢?
随后诗人又意识到:人生本来就充满了悲欢离合,正如月亮总有阴晴圆缺一样,自古以来就难求全满。
想到此,诗人的心境忽儿豁达洒脱,超然物外,发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希望每一个人都可以长长久久地在一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10
《沁园春·长沙》
——现代·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深秋时节,眺望着湘江,只见江水缓缓北流,在橘子洲头。
万千山峰全都被秋染成了红色,一层层艳丽的秋色绚烂无边。江水清澈澄碧,一艘艘大船乘风破浪,在江面争先竞发。
广阔的天空里,鹰在矫健有力地飞翔,鱼在清澈的江水里,轻快地游动。
万物都在秋光中争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
面对着无边无际的宇宙,思绪万千的我要问:这苍茫大地的盛衰兴废,由谁来决定主宰呢?
我和我的同学,经常携手结伴,来此游玩,在一起商讨国家大事,那无数不平凡的岁月,至今还萦绕在我的心头。
当时,大家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每个人都踌躇满志,意气风发,指点着国家大事,挥洒着激昂文字,将那些权势显赫的万户侯们,视作微不足道的粪土。
还记得吗?那时的我们,曾到湘江中流劈波斩浪,那激起的浪花竟能阻挡飞速前进的船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