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走红,合肥也有!有人吃完直接烧到39℃,医生紧急提醒
发布时间:2025-11-17 21:21 浏览量:1
最近,一种被称为“固体版杨枝甘露”的甜品,在不少地方火得一塌糊涂。有的店门口排起长队,有人说吃一口就“上头”,还有人专门奔着这款甜品打“飞的”去尝鲜。
但也有不少人吃完后不舒服,有的甚至烧到39℃发高烧,吓得家属连夜送医院。医生的提醒也来了:这类网红食品,不是人人都能吃,更不是多多益善。
这不是吓唬人,尤其是家里有老人、孩子、慢性病患者的,更要警惕。
说白了,它就是把原来喝的杨枝甘露做成了能咬着吃的固体版。里面通常有芒果块、西米、椰奶冻、柚子粒、炼乳,还有不少会放奶油、冰淇淋、芝士球,有些还撒上五彩缤纷的糖果。
看起来五颜六色、香甜诱人,一口下去冰冰凉凉,确实很解馋。
但这口甜蜜的背后,问题可不少。这类甜品的糖分、脂肪含量极高,尤其是对中老年人来说,吃多了不仅会上火,还可能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
有老人吃完就出现发烧、恶心、肚子痛、拉肚子的情况,一查体温飙到39℃。
家属很紧张,以为是感冒,后来医生判断,是急性胃肠炎,多半是吃了不干净的食物或肠道一时适应不了这类高糖高脂的食物。
这种甜品因为含奶制品、水果、冰制品,如果保存不当或者制作过程不卫生,很容易滋生细菌。尤其是天气热的地方,一不注意就变质。年纪大的人肠胃功能本来就弱,吃下去后更容易中招。
不是食物越火越安全,食材越多越营养。对中老年人来说,吃进肚子的东西,得讲究干净、清淡、易消化,不能贪嘴。
首先是肠胃受不了。大量奶油、糖浆、冰制品一下子灌进去,容易导致胃部痉挛,肠道功能紊乱。轻则拉肚子、恶心,重则引发肠炎。
其次是血糖容易飙升。这类甜品一份糖分能顶三碗米饭,尤其是里面的炼乳、冰淇淋、甜芒果,都属于高升糖指数的食物。
糖尿病人吃了以后,血糖上升得很快,可能引起头晕、乏力、出汗,严重的还可能诱发酮症酸中毒。
还有就是高脂肪、高热量让血脂、血压“雪上加霜”。不少老年人本身体重偏高,或者有高血压、高血脂,吃这类甜品等于给身体“添堵”。脂肪多、糖分高,不仅容易长胖,还可能加重心脏负担。
更别说有些甜品店为了“好看”,还会加色素、香精、防腐剂等添加剂。这些对年轻人或许问题不大,但对年纪大的人来说,肝肾代谢能力下降,长期吃这些“化学成分”,可能增加肝肾负担。
能吃,但要吃得巧、吃得对。不是所有甜食都要一刀切,关键是看吃什么、吃多少、怎么吃。
比如,想吃点甜的,可以用红薯、南瓜、玉米来替代蛋糕和奶油类甜品。这些天然的“甜味”,含糖量相对低,而且富含膳食纤维,对肠道也有好处。
也可以将苹果、香蕉、火龙果切片冷藏后吃,既能解馋又能补充维生素。比起冰淇淋或奶茶,这些水果冷盘健康太多了。
实在想喝点甜汤,自己在家煮点银耳莲子羹,或者绿豆百合汤,加一点冰糖就行,比外面那些五六种添加剂的甜品强太多了。
进入秋冬季节,人体阳气渐收,肠胃功能也变得更脆弱。一旦受凉、吃多、吃乱,就容易出问题。
尤其是冰的、凉的食物,对老年人来说简直就是“炸弹”。很多人吃完冰的东西后,胃部立马不舒服,有时还会拉肚子。
建议老年人尽量少吃、生冷食物最好不要碰,水果也尽量放室温吃,不要直接从冰箱拿出来就吃。
饭菜也别贪凉,最好是现做现吃。隔夜饭菜容易滋生细菌,尤其是米饭和豆制品,容易产生“米酵菌酸”这种有毒物质,严重的可能导致多器官损伤。
另外,吃饭别着急,七分饱就够。饭后可以起来走走,帮助消化。别一吃完就坐着不动,更别立马躺下睡觉,那样对胃的伤害很大。
像这种“固体版杨枝甘露”一类的网红甜品,建议家中老人最好别碰。即使偶尔想尝尝,也要控制在“两三口”的量上,吃完后多喝点温水,观察有没有不舒服。
同样需要注意的还有冰淇淋、芝士蛋糕、奶茶、膨化零食、火腿肠、罐头、腌制食品,这些都属于高盐、高糖、高脂的食物。吃了没好处,反而容易拉肚子、上火、血压升高、血糖飙升。
比起这些,日常吃点苦瓜、菠菜、西兰花、胡萝卜、黄豆、燕麦、红薯这些天然的食物,才是真正“养命”的法宝。
吃东西不是一味地“管住嘴”,而是要学会“挑着吃”。越是年纪大,越要懂得身体的底线。有时候一口吃进嘴里的甜,换来的可能是一周的病床。
如果实在嘴馋,也可以自己动手做些健康版的甜点,比如用豆浆加燕麦煮粥,加点枸杞和红枣,香香甜甜又不上火;或者煮点红薯、紫薯,撒点芝麻,比外面卖的那些“花里胡哨”的甜品好上几十倍。
健康从来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每一口吃进去的东西,每一次对身体的负责。身体是自己的,咱得自己当心。
总结“固体版杨枝甘露”这些网红甜品虽好看、好吃,但对中老年人来说,就是一颗“甜蜜陷阱”。吃得不当,不仅肠胃出问题,血糖、血压、血脂也可能跟着“闹情绪”。
想吃甜的,不妨换个方式,多选天然、低糖、少脂的食物,既解馋又安心。老话说得好:“嘴巴一时爽,身体两行泪”,咱不能为了嘴,委屈了命。健康这事,得从吃开始。
参考文献:
[1] 杨志敏,李志红,王慧娟. 老年人饮食营养与慢病防控[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24,44(10):2532-2535.
[2]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 急性胃肠炎诊断与处理指南(2023年版)[J]. 中华消化杂志,2023,43(8):515-520.
[3] 中国营养学会.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