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心理学》——融合而不是二分法
发布时间:2025-11-23 18:33 浏览量:2
一、
没有必要在经验和想象之间做出选择,而是使两者融合。
第一章 机能主义科学与人本主义科学
心理学的目标是了解人及其行为和工作。
在这个世界上,只看到我们强加的东西,而看不到真实的世界,是很危险的。
传统科学的弱点在心理学和民族学领域表现得最为明显。
当一个人希望了解有关人或社会的知识时,机械论的科学就彻底崩溃了。
本书主要是在心理学领域内做出的一项尝试,力求扩大科学的概念,使其更有能力研究人,特别是充分发展和人格完整的人。
第二章 科学家的工作——认识人
任何一位临床医生都知道,在了解一个人的时候,最好让你的大脑远离干扰,全神贯注地观察和倾听,表现出完全地专注、接受、被动、耐心和等待的态度,不要表现得急躁、匆促和不耐烦。
如果你的大脑太繁忙,你将听不明白或看不清楚。
在试图了解他人的时候,最重要的是知而不言,适时缄口。
被理解是好事,甚至令人兴奋且被治愈。
面对人性的深层次,心理学家学会了尊重那些无法表达的、隐晦的、不可言传的、神秘的、古老的、象征的、诗意的以及美学的。
没有这些数据,一个人就不可能是完整的。
第三章 受恐惧与勇气影响的认知需求
一旦我们解决了自己的个人问题,那我们就可以为了自己的利益而真正地对这个世界感兴趣。
成长被视为一系列反反复复的日常选择和决定,每个选择的结果不是退回安全范围就是向前发展。
我们必须一而再地选择成长,也必须再而三地克服恐惧。
知识可能不仅具有成长的前进功能,而且还具有减少焦虑、保护和自我平衡的功能。
寻求知识有助于减轻焦虑。
一般来说,神经官能症和精神病患者除了在其他方面外,一般都可以被认为是认知疾病。
最好的精神分析学家是将歇斯底里和强迫症双方的优点结合在一起的人,而不是将两者的缺点排除。
第四章 安全科学与成长科学:以科学作为防御手段
每个个体之间的推拉和牵引是平行的,每个个体的内部冲突是相似的。
恐惧与勇气、防御与成长、病理与健康之间的斗争是一场永恒的心灵斗争。
站在勇气、成长和健康的一边,也就意味着站在真理的一边。
二分法是导致思想病态化的主要原因。
与包容性、综合性和协同性的思维不同,二分法将本来结合在一起的事物分开。
胆量和谨慎可以是一分为二的,也可以是合二为一的。
第五章 预测人还是控制人
对大多数西方哲学家和宗教家来说,成为一个完美的人的方法就是控制和抑制低等动物的生物本性。
但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的自发性理论暗示了一种截然不同的模式。
最基本的冲动本身并不一定是邪恶或危险的,这些冲动的表达和满足问题本质上是战略问题,而不是对与错或善与恶的问题。
对需求表达和需求满足的“控制”现在已经变成了如何最好地满足、何时满足、在何处以及以何种方式满足的问题。
“控制”这个词对人本主义者有着不同的意义,一种是与冲动协同,而不是与冲动相矛盾。
这意味着自我认识的目的比压制性的自我控制更接近我们所说的自由。
可预测性往往是严重病态的一个标志。
受刺激约束意味着既可被预测又可被控制。
我们似乎希望人格的基本结构保持连贯性,但并不指望所有细节都一成不变。
第六章 经验知识与旁观者知识
语言在缺乏经验的人面前是无用的,在有经验的人之间交流是相当有效的。
经验知识是必要的,但不是充分的。
体验性知识先于语言概念性知识,但它们是层次性的整合,相互需要。
在知识可靠性的层次上,公共知识比个人和主观知识更可信和更稳定。
在逻辑上和心理上真正地了解自己比认识外部世界更重要。
经验知识先于旁观者知识。
一种不恰当的比喻,即常识与科学知识往往是对立的,例如,太阳绕地球转的说法已被科学所推翻。
客观的、可测量的、可记录的、可重复的运动或反应往往比主观观察更可靠、更可信。
归纳知识永远不能带来确定性,它只能产生更高的主观和客观概率。
经验知识在很大程度上是重要的,甚至是必要的,而旁观者知识只能在经验知识的基础上才能发挥有益的作用,绝不可能替代经验知识。
第七章 抽象与理论
在其他一切事物出现之前,先要用眼睛看到大自然,也就是说,要亲自去体验它。
在感知上存在个体差异,其他人可能以某种方式看待它,而你可能会以另一种方式看待它。
第八章 综合科学与单一科学
接受经验数据作为科学数据会产生问题,但如果我们同时接受这两个世界,那许多问题就会消失。
接受现实存在的东西,即使我们不能理解、不能解释、不能交流,也不要否认任何现实。
从本质上讲,经验理论对事实进行整理,而不是对事实的解释。
一个好的抽象理论强调的是科学的简化和整理功能。
科学家的首要职责是描述事实。
如果这些事实与一个“好系统”的要求相冲突,那么就取消这个系统,系统化和理论化是在事实之后进行的。
充分地享受一次体验是不会丢弃任何东西,而是吸收一切。
只要一个人有足够的理智,意识到生活在一个充满奇迹的世界里比生活在一个满是文件柜的世界要有趣得多,而且一个熟悉的奇迹仍然是一个奇迹,他能轻松地有这种新鲜而陌生的体验。
第九章 本真主义与抽象主义
一般来说,知识分子、哲学家和科学家对“意义”的定义是:它是整合、协调、分类并组织混乱、多元和无意义的多样性,它是一种完形的、整体的活动,是一个整体的创造。
“将经验组织成有意义的模式”意味着经验本身没有意义,组织者创造、传播或贡献意义,这种意义的给予是一个积极的过程,而不是一个接受的过程,它是一个认知者给另一个认知者的礼物。
理解一个事物就是体验这个事物本身的权利和本质。
例如,对一个人或一幅画的体验,可以变得更深、更丰富、更复杂,但也可以停留在一个人试图更好地理解的对象。
第十章 道家科学与控制科学
能够真正地、完全地、被动地、自谦地倾听——不预先假定、分类、改进、争论、评价、赞同或反对,不与所说的内容争论,不预先排练反驳,不自由联想到部分。
这种倾听是罕见的,孩子们比他们的父母更能全神贯注和无私地观察和倾听。
第十一章 作为科学典范的人际(我——你)知识
在融合的体验中,对他人的了解来自成为他人,也就是说,它从内部变成了经验知识。
如果真理不能激发探索者的热情奉献精神,我们还会有科学吗?
人们普遍认为情绪只会造成干扰,是真实感知和良好判断的敌人,站在睿智的对立面,并且是相互排斥的真理。
人文主义的科学观产生了一种不同的态度,即情感可以与认知协同作用,有助于发现真理。
当你不关心结果,当你不能认同或感到同情时,当你既不爱也不恨时,你很容易变得客观、公平、公正。
如果你喜欢事物本来的样子,你就不会改变它。
第十二章 无价值的科学
一个健康的人从他自己最深层的内在本性中所选择的、偏爱的和看重的东西,对他来说往往也是最有益的。
第十三章 知识的阶段、水平与程度
知识是一个程度的问题。
任何知识或可靠性的增加都比没有好。
许多科学领域的伟大实验者都描述了他们的想法,在很大程度上是由非分析的、有远见的感知决定的。
有些人倾向于把知识分为真或假、重要或不重要、可靠或不可靠,只需要稍微想一下就可以看出这是不明智的。
知识的可靠性是一个程度问题。
医学史一再证明——尤其是药理学史,认真对待原始部落的信仰是有好处的。
例如,相信某些草药或树皮治疗功效的人,即使他们的解释很奇怪或可能被证实是错误的,只有模糊理解的学习经验才有可能让我们看到真理的微光。
知识被视为更可靠或更不可靠,但只要它的概率大于机会,它仍然是知识。
第十四章 科学的去神圣化和再神圣化
笑(以正确的方式)是处理一个无法解决问题的好方法,同时也是保持力量继续工作的好方法。
幽默感可以很好地解决存在的问题,既保持谦虚,同时又保持骄傲、自大和坚强(足以完成伟大的任务)。
科学可以是一种与你所爱之物、与你所着迷之物、与你愿意与之共度一生的神秘之物相结合的方式。
最聪明的人总是最简单、最不傲慢、最“有趣”的人。
二、
本书作者:[美]亚伯拉罕·马斯洛(1908-1970)。
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第三代心理学的开创者,提出了融合精神分析心理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并于其中融合了其美学思想。
他的主要成就包括提出了人本主义心理学,提出了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等。
代表作品有《动机与人格》《存在心理学探索》《人性能达到的境界》《科学心理学》《人类价值的新知识》等等。
本书译者:纪尚晓。
现居杭州,专职翻译,主要领域为教育、心理,多次担任海外留学项目志愿者。
本书字数:13.5万字。
2023年2月第1版第1次印刷。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