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祖宗智慧:哀莫大于心死,心不受力,能量自生
发布时间:2025-05-17 20:51 浏览量:3
庄子曾说:“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简而言之就是,人最大的悲哀是精神上的麻木和内耗,而肉体的死亡倒还是其次。
庄子在这里强调,心灵的活力和感知能力是人生存的重要部分,心灵的死亡比肉体的死亡更令人悲哀。
心不受力,是一个人无论外境怎么变化,心中始终是一种如如不动的精神状。
正如六祖慧能大师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是仁者心动。”
不管风动还是幡动,我此心不动,亦复何言。心若不动,风又奈何。
《六祖坛经》中云:“外若著相,内心即乱;外若离相,心即不乱。”
就是面对一切外境人事物,能离开一切相,而不是被深深地裹挟,这就是禅定。
这个离,不是指人离开,而是心离开,如果心能离开,就能不乱,就是定。
所以,民间有句谚语说:“八风吹不动,一屁过江南。”
说的就是苏东坡与佛印大师之间的一段禅宗对话的故事。
有一天,苏轼静坐后若有所悟,觉得自己已经心如磐石,稳如泰山。
于是写了一首诗偈,派人送给佛印大师印证:
“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
苏轼认为自己已经达到,不为外界一切所动摇的境界。
佛印大师看后,回眸一笑,只批注了两个字:“放屁”。
随后让苏轼的书童带回,苏轼看到批语后拍案而起,勃然大怒,大发雷霆,立即连夜乘船过江找佛印理论。
佛印大师笑着对他说:“从诗偈中看,你的修养已经很高,既然八风吹不动,怎么又一屁打过江?
苏轼听后,顿时醒悟,意识到自己虽然自认为达到了八风吹不动的境界,但其实还是被外界的刺激所动摇,惭愧不已。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内心强大,不是口头上说说,而是要在实际生活中做到不为外界所动,不被外界的赞誉或任何人批评所左右。
弘一法师曾说:“人一定要修炼一种能力,叫做如如不动,外在的一切风云变幻都影响不到你,深入红尘,身心合一,天人合一,和其光,同其尘。”
无论外界如何变化,你自岿然不动,始终是一种不陷入也不被控制的状态。
要允许一切发生,一切发生皆有利于你,都是来丰富你的意识,都是来丰富圆满成就你的。
卡尔·荣格说:“有些人到最后才明白,真正的强大,并不是从外界得到认可,而是从内心的绝望中汲取力量。”
心力稳定的人,有自己深刻的认知和独特的见解。因为胸有成竹,所以不卑不亢。丰富自己,远比取悦他人要有意义多了。
《道德经》中云:“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
人只有静下来,保持平稳的内核,才不会受外界干扰,别人的言论、看法、眼光,都是别人的生活,你无需耗费心力内耗。
正如《清静经》中言:“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
宇宙万物都在滋养你,你本自具足。如果能做到清净独处,内求其心,天地的力量就会注入你的生命里。
因此,古人说:“万物无足以铙心者,故静也。”
心是万物的主宰,当心灵平静且坚定,不为外物所动摇时,人本身所具备的智慧便会显露出来,从而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行动。
记住一句话: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当你不再依赖外界的认可,内心的能量就会自然生长。
你会发现,原来自己早已拥有足够的力量,去面对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