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再次劝告:若你有这7种疾病,不管酒瘾多大,也千万别再喝了
发布时间:2025-07-05 19:48 浏览量:4
人到中年,饭桌上的话题总绕不开“喝点”的事。可别小看这一口酒,它对身体的伤害,比你想象得深。今天这话只说一遍:如果你正好有以下这7种病,无论你多喜欢喝酒,也必须管住自己。
不是危言耸听,是真真切切的提醒。不少人就是因为“喝一口没事”,最后喝出一身病。有些伤害是可以逆转的,但有些,一旦犯错,终身难补。今天就聊聊,那些你不能再忽视的“酒精禁区”。
酒精本身就是一种毒素,乙醇代谢在肝脏中完成,产物乙醛对身体的破坏力极强。而某些疾病本身就已经让身体负担沉重,再加上酒精的刺激,无异于“雪上加霜”。
比如有慢性肝病的人,肝脏本就脆弱,再喝酒就是逼它加速“关门”;有高血压的人,酒精会让血管扩张、收缩变乱,血压波动,危险随时可能发生;甚至一些胃病患者,哪怕是小口小酌,也可能引发大出血。
很多人以为“我喝得少”,或者“喝点低度的”就没事。但问题是,没有安全剂量。特别是当你已经患病,哪怕是啤酒、红酒这种被吹得“健康”的,也可能是压垮身体的最后一根稻草。
一说到酒,大家总容易想起肝。确实,酒精性肝炎、脂肪肝、肝硬化、甚至肝癌,都和长期饮酒分不开。但你知道吗?除了肝,还有六个器官也在“无声抗议”。
比如胰腺,一旦诱发急性胰腺炎,疼到人爬不起来。心脏也受不了酒精的干扰,长期饮酒可导致心肌病,心律失常随时可能猝死。再比如胃,胃炎、胃出血、溃疡穿孔,患者喝酒等于往伤口上撒盐。
更严重的是,很多人本就患有糖尿病,却以为酒跟糖无关。其实,酒精代谢后会影响胰岛素的分泌,导致血糖剧烈波动,甚至诱发低血糖昏迷。
还有些人有高尿酸血症或痛风,酒精一喝,尿酸飙升,疼得夜里直哼。这些病,在临床上都不罕见。很多人都是喝着喝着,喝进了急诊室,甚至永远没能出来。
过去常有人说,红酒养颜、啤酒润肺、白酒活血,甚至还有“少量饮酒可预防心血管病”的说法。但近年来的研究已经明确指出:酒精没有所谓的“健康剂量”,尤其是对患病人群。
酒精对人体的伤害,是累积性的毒害。哪怕你每天只喝一小杯,长期下来,它对血压、脂质代谢、神经系统的破坏仍在持续进行。
更别说,有些人天生就缺乏乙醛脱氢酶,喝酒脸红,其实是代谢异常,癌变风险更高。而那些口口声声说“我喝酒解闷”的人,其实是在用酒精掩盖情绪问题。真正的健康,绝不是靠酒精维持的情绪稳定。
如果你已经被医生确诊为肝病、胰腺炎、胃溃疡、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痛风这七种之一,那就请一定记住:酒精不再是朋友,而是“催命符”。
尤其是肝病患者,哪怕是轻度脂肪肝,也不能再碰酒。不少人就是从“我就喝一次”开始,几年后查出肝硬化甚至肝癌,悔之晚矣。
而糖尿病人更要注意,酒精会干扰胰岛素的正常作用,甚至掩盖低血糖症状,导致昏迷乃至死亡。
再说痛风患者,酒精会导致乳酸堆积,抑制尿酸排出,一喝酒,第二天脚趾肿得像馒头,疼得直掉眼泪。
心血管病人更不用说,酒精使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心跳不规律,严重时直接猝死。这些后果,每年都真实地发生在身边的人身上。别等到医生下病危通知书,才想起来戒酒这回事。
戒酒不容易,尤其是对那些习惯了“饭后一杯”的人。但你要明白,真正的健康感,是早上醒来不口干、不头疼、身体轻松的状态,而不是醉意朦胧带来的短暂快感。
如果你已经患病,那酒精对你来说就是“毒药”。不喝,是对自己身体最起码的尊重。想想你花了多少钱看病、吃药,花了多少时间调理身体,仅仅为了“喝一杯”就让一切前功尽弃,真的值得吗?
有人说戒酒太难,那你有没有想过,你已经撑过了那些打针输液的日子,为什么反而过不了自己这一关?
生活里可以有快乐,但不一定要靠喝酒。你可以靠规律作息、适度运动来提高多巴胺,可以靠读书、音乐、陪伴家人来调节情绪。最重要的是,你得相信:有些快乐,是清醒时才能体验的。
1.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编写组. 中国营养学会.科学出版社. 2022年版
2. 王贵玉等. 酒精相关疾病的临床诊治要点. 《中华内科杂志》. 2021, 60(7): 613-618
3. 邓小明. 饮酒与慢性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中国健康教育》. 2020, 36(1): 68-72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