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国家反感以色列!打赢了所有战争,为何却遭到全世界鄙视?
发布时间:2025-07-07 02:40 浏览量:5
以色列如今比建国以来的任何时候都更安全,更少受到威胁。然而,加沙战争以及对伊朗和黎巴嫩的军事行动,却让以色列在世界民主国家中的地位有所削弱。
在中东这片土地上,以色列这个面积与新泽西州相当的犹太小国,历经四分之三个世纪与敌对邻国的战争,几乎战胜了所有对手,包括黎巴嫩真主党、加沙地带的哈马斯、也门的胡塞武装,甚至连背后支持它们的伊朗也被其压制。
凭借强大的实力,以色列自 1948 年建国以来,首次拥有了基本不受直接威胁的未来。伊朗拥有核武器的风险已然降低,甚至可能不复存在。以色列与波斯湾阿拉伯国家的关系虽不稳定,但仍维持着一定局面。总理本雅明・内塔尼亚胡还巩固了与特朗普总统的伙伴关系。
以色列退役将军、前内塔尼亚胡高级助手雅科夫・阿米德罗尔曾表示,以色列如今的状况是,那些曾经饱受黎巴嫩、叙利亚或加沙持续威胁的地区,“将比曼哈顿更安全”。
但这一切的代价是什么呢?
2023 年 10 月 7 日,哈马斯发动的袭击,造成 1200 人死亡,250 人被劫持为人质。内塔尼亚胡政府对此采取了强硬的军事回应,毫不留情且毫无歉意。这一做法进一步坐实了以色列 “国际贱民” 的形象,其领导层被指控犯有种族灭绝罪和战争罪,遭到了一些世界领导人的鄙视。全球民意调查显示,大多数人对以色列持负面看法。
在加沙,与哈马斯的战争带来了毁灭性后果。数万人丧生,超百万人无家可归、忍饥挨饿,大片土地沦为废墟,贫困与绝望笼罩着这片地区。
同时,数百名以色列士兵在战争中丧生,据官员称,631 天后,仍有约 20 名人质被关押在哈马斯的隧道中。
以色列的军事行动,打破了美国两党在捍卫以色列问题上的共识。如今,是否支持以色列在国会成了极具争议的话题,在大学校园里也引发了激烈辩论和抗议,还导致美国乃至全球范围内反犹太事件增多。政治氛围变得极度两极分化,许多以色列支持者将任何批评都视为反犹太仇恨,而反对以色列政策的人则坚称,不会因这一不公平的标签而沉默。
在以色列国内,政府将军事胜利置于人质遣返之上的决定,深深伤害了许多民众。战争中的暴力事件也损害了以色列与盟友和邻国之间的友好关系。
不过,许多以色列人对未来前景仍持欢迎态度,他们认为自己不再被全副武装、企图伤害他们的敌人所包围,即便这意味着要被世界其他国家负面看待。1981 年,时任以色列总理的梅纳赫姆・贝京曾敦促以色列人 “永远不要停下来思考世界会怎么想或说什么”,他还对一群美国犹太人说:“世界未必喜欢战斗的犹太人,但世界必须重视他。”
然而,长达 20 个月的全面战斗还是产生了诸多后果。生活在占领区的巴勒斯坦新一代中,部分人变得激进,开始反抗以色列。以色列在全球引发了新的舆论浪潮,其行动目标和手段遭到广泛批评。许多以色列人虽然在国内感到更安全,但在国外却感受到了威胁。
近期,数千名亲巴勒斯坦的抗议者聚集在伦敦市中心的罗素广场,他们高呼 “结束种族灭绝”“停止武装以色列”“不让加沙陷入饥荒” 等口号。
此次集会由成立于 1982 年的巴勒斯坦团结运动组织举办。该组织负责人本・贾马尔表示,以色列的行动促使他们加大了将以色列与世界民主国家隔离的力度,试图通过抵制和呼吁撤资来迫使以色列改变行为。
在 10 月 7 日袭击事件发生前,该英国组织仅有 6.5 万名成员,如今已声称超过 30 万。两年前,其在英国各城镇的活跃分支机构有 65 个,现在已超过 100 个。
“人们看到了战争中的屠杀规模,” 贾马尔先生说,“还听到了种族灭绝的言论。以色列部长们说‘我们要摧毁一切,对付的都是人畜,什么都不会剩下’,而人们正目睹着这些言论带来的后果。”
以色列官员则强烈否认种族灭绝的指控,称他们是为了消除哈马斯的威胁,军方也已采取措施减少平民伤亡。
旨在孤立和谴责以色列的 “BDS”(抵制、撤资和制裁)运动已存在多年。战争为这场运动注入了新动力,英国最大的食品杂货连锁店之一 —— 英国合作社连锁店的运营公司,上周宣布停止从以色列采购商品,并将以色列列入流氓国家名单。
皮尤研究中心针对全球 24 个国家的调查显示,对以色列的负面看法大幅增加。在 20 个国家中,超半数民众对以色列持负面态度,在澳大利亚、希腊等 8 个国家,这一比例更是超过 75%。仅有尼日利亚和肯尼亚大多数人对以色列持赞同态度。
在波斯湾地区,以色列也感受到了连锁反应。10 月 7 日之前,沙特阿拉伯等国家似乎有意与以色列建立外交和经济关系,但随着加沙战争持续,这种希望大幅受挫。部分原因是海湾国家将外交关系正常化与解决巴勒斯坦问题挂钩,而如今巴勒斯坦问题的解决似乎更加遥遥无期。
在被占领的约旦河西岸,内塔尼亚胡政府鼓励以色列定居者侵占被视为未来巴勒斯坦国关键的土地,极端定居者针对巴勒斯坦平民的暴力行为增多。以色列军方对约旦河西岸武装分子展开了一代人以来最猛烈的镇压,破坏性突袭导致数百人死亡,数千人被捕。
不过,以色列在该地区的外交前景并非毫无希望。它正与叙利亚新政府就停火进行谈判,加沙战争结束后,与沙特阿拉伯关系正常化也有可能重新提上日程。贾马尔先生认为,内塔尼亚胡必须承担其军事行动的后果,“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确实成功了,但他得到了自己真正想要的结果吗?我不确定。”
25 岁的利奥尔・索哈林在以色列与黎巴嫩边境以南的纳哈里亚长大,从小就对导弹充满恐惧。当时,黎巴嫩真主党作为受伊朗支持的武装组织,经常向边界发射简易但危险的火箭弹,以色列也常以毁灭性打击回击。
如今,索哈林是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的学生,主修法律和经济学,他刚结束为期 280 天的以色列预备役服役。他说,真主党军事实力被削弱让他感到欣慰,但他并未觉得更安全。“哈马斯、真主党和伊朗,也许现在不再构成生存威胁,但 10 月 7 日之后,我们的自信和对以色列的安全感受到了极大冲击,而且很难恢复。”
民意调查显示,尽管以色列对伊朗的军事打击提升了内塔尼亚胡的支持率,但以色列民众内部仍存在严重分歧。一项调查显示,三分之二的以色列人希望通过达成协议结束加沙战争,让人质回家。
在以色列国内,战争加剧了政府与以色列阿拉伯少数民族之间的紧张关系,一些阿拉伯少数民族成员因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与战争相关的帖子而被捕。
妮拉・沙拉比的丈夫尤西・沙拉比在 10 月 7 日被绑架,关押在加沙地带 100 天后,在以色列空袭中丧生。虽然她将丈夫的死归咎于哈马斯,但她对未能解救剩余人质感到沮丧,并称这是内塔尼亚胡在加沙、黎巴嫩和伊朗采取行动的代价。“现在看来,他们正在付出代价,政府没在优先处理人质问题,而是在关注其他事情,无论怎么看,他们都在为此付出代价。”
索哈林也希望加沙战争结束,好让人质回家。他称战争对哈马斯的打击 “非常有效”,但也表示战争给世界各地的以色列人带来了严重后果。“以色列人喜欢去欧洲等地旅行,我觉得现在在欧洲说希伯来语很危险,可能会受伤。” 他还对一些人对以色列及其公民的暴行指控感到愤怒,“我们根本没做那些被指责的事,这太荒谬了。当然,有平民伤亡没人会高兴,但这就是战争,情况很糟糕,而且我们也不是战争的挑起者。”
最新的盖洛普民意调查显示,仅有 46% 的美国人表示支持以色列,这是该公司 25 年前开展此项调查以来的最低水平。三分之一的美国受访者表示同情巴勒斯坦人的处境,而 2003 年这一比例仅为 13%。
世界各地对以色列在加沙行动的愤怒,主要表现为要求结束战争的和平抗议,但也有对哈马斯袭击的赞扬,甚至出现了以反对以色列名义对犹太人的针对性袭击和杀害事件。
今年 5 月,两名以色列大使馆工作人员在华盛顿遭枪击身亡,官方认定这是仇恨犯罪和恐怖主义行为,枪手称 “我这么做是为了巴勒斯坦,为了加沙”。在科罗拉多州博尔德,一名男子向呼吁释放以色列人质的游行者投掷燃烧弹,导致一名妇女重伤死亡。此外,还发生了仇视伊斯兰教的袭击事件,10 月 7 日袭击事件后不久,芝加哥一名男子刺死了一名 6 岁的巴勒斯坦裔美国男孩,检察官称其动机是对穆斯林的仇恨。
和平示威有时会演变成暴力冲突,在美国一些知名大学校园引发了与警方的冲突。2024 年,哥伦比亚大学警方驱散 “加沙团结营地” 时,导致 100 多人被捕。
在上周末的英国格拉斯顿伯里音乐节上,朋克说唱组合鲍勃・维兰高呼 “以色列国防军去死”,随后美国官员拒绝为该乐队发放原定于 10 月开始的巡演签证。2024 年 10 月 7 日,哈马斯发动袭击一年后,曾在哥伦比亚大学组织学生露营的亲巴勒斯坦团体发表声明,呼吁 “采取一切必要手段,包括武装抵抗,实现解放”。
专家表示,这些言论立场极端,不代表大多数学生观点,但它们凸显了人们对以色列的看法发生了明显转变。许多调查发现,非犹太学生同情巴勒斯坦人,而校园里的犹太人则感到被排斥和孤立。
特朗普政府曾借此指责大学未应对反犹太主义。今年 5 月,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称哥伦比亚大学 “故意漠视犹太学生之间互相骚扰的行为”,但民主党议员表示特朗普是为了政治利益夸大其词。今年 4 月,五名犹太裔参议员致信总统,称其所谓打击反犹太主义的目标 “只是攻击我国大学的手段”。
早在 2023 年 10 月 7 日之前,以色列就已多次遭到国际社会的官方谴责,几十年来,联合国通过了数十项批评以色列的决议。随着国际组织和世界各国领导人不断呼吁以色列克制军事力量并结束加沙战争,谴责之声愈发强烈。2024 年,西班牙、挪威和爱尔兰正式承认巴勒斯坦国,这一举措虽主要具有象征意义,但意在向以色列施压,迫使其停战。法国总统埃马纽埃尔・马克龙也明确表示计划很快采取同样行动。
马克龙的立场和其他欧洲领导人的行动激怒了内塔尼亚胡政府成员,他们指责这位法国总统领导了 “一场针对犹太国家的十字军东征”。
然而,许多以色列人对此并不在意,如退役将军阿米德罗尔就认为:“以色列保卫自己和摆脱敌人的能力,比国际社会对以色列的看法重要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