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8种”锻炼方法,根本不适合老年人!医生:越练身体越差!
发布时间:2025-06-26 01:13 浏览量:5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
有些锻炼法,看起来热热闹闹,听着也挺“健康”的,但真要搁老年人身上,不仅没好处,反倒伤身。我看太多老人跟风锻炼,越练越累,越练毛病越多,自己还觉着是“排毒”——其实是在透支身体。
你说人上了年纪,本该是养精蓄锐、顺应自然,可偏偏有些人一看到别人练,就觉得自己也不练不行。我一直不理解,健身房里那种高强度拉伸、跳跃,腿脚都不利索了还非要坚持,是为谁练的?
我接诊过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大爷,他每天坚持练“深蹲跳”,说是年轻人教他的,说能“增强下肢力量”。结果不到三个月,膝盖肿得走不了路。我心里直犯嘀咕,您这是在锻炼,还是在拆自己这副骨架?
老年人的关节和肌肉,跟年轻人不一样,软组织的弹性下降,骨密度也降低,强行模仿年轻人的锻炼方式,迟早出问题。
比如那种“高抬腿快走”,在广场上特别流行。
动静大,看起来精神,可真不是谁都适合。腿一抬高,髋关节和腰椎受到的压力成倍增加,尤其是有骨质疏松、椎间盘突出的老年人,一旦闪了腰,后果比年轻人严重多了。
还有一种现在流行的“倒走锻炼”,很多老人觉得“走反了”可以锻炼平衡力。我跟你说,真摔起来,比正着走还危险。老年人反应慢,根本来不及调整姿势,一摔就是骨折。
我不反对走路,走得对当然好。但有些人走得太猛,走得太久,甚至还绑沙袋、负重背包,那跟折腾自己有什么区别?身体这东西,不是越用越好,而是得用得对。
再说说“单杠锻炼”。不少老年人看着年轻人吊单杠,自己也跃跃欲试,觉得可以“拉伸脊柱”。
其实呢,老年人的肩袖肌群早就没那么结实了,随便一吊,肩膀一拉伤,几个月都缓不过来。
还有那个“甩手操”,你知道吗?我见过不少人因为甩得太猛,把肩关节甩脱位的。尤其是有肩周炎、肩袖损伤的人,甩一甩,痛三天不止。
再一个是“踢腿拍打”。有的人信这个,说是“通经络”,但你把自己小腿外侧、肘窝、膝盖拍得通红,到底是通了气血,还是打坏了皮下组织?我看更多的是伤了微循环。老年人皮肤薄、毛细血管脆,这么拍,容易出血、淤青,恢复得还慢。
还有一种被过度神化的“打坐静修”。你别说,我也认为静坐能养心神,但一坐就是一两个小时,双腿盘得发麻,血液循环都被堵住了。血压高的人这么坐,很容易脑供血不足,站起来还晕得慌。
有的人还喜欢练“憋气走路”,说是“锻炼肺活量”。我真想说一句,您要是年轻人这么玩也就算了,老年人一憋气,血压瞬间上升,心脏本来就供血不足,容易出大事。
问题出在哪?出在一个“盲目”上。大家太容易被一些“热闹的说法”带偏了。看到朋友圈里说“练这个能防老年痴呆”,就开始模仿,根本不管适不适合自己。
我一直强调一个观点:老年人锻炼,不是练得多,而是练得巧,练得合适。
你想想,这把年纪了,身体就像一辆用了几十年的老车子,哪儿都得小心着点。你非得跟年轻人一样猛踩油门,不出问题才怪。我见过不少老人,锻炼前比锻炼后更精神。
人的身体是有“节律”的,尤其是进入老年之后,体力恢复慢,代谢减缓,稍微过度一点,就容易出现“运动后疲劳”——这不是锻炼带来的“不适”,是身体在报警。可很多人听不懂这个信号。
我经常劝病人,锻炼之后如果觉得特别累,睡不着、胃口差、头晕眼花,这不是好事,这是身体在“抗议”。
再说说饮食这块。我见过太多人,一边练得狠,一边吃得“清汤寡水”,说是“减脂排毒”。可实际上,老年人本来就容易营养不良,蛋白质摄入不足,肌肉量下降,你还吃得那么清淡,不是等着掉肌肉,就是等着骨头出毛病。
锻炼和吃饭,本来是要配合的。你练了,身体得有材料去修复;你不吃好,练得再多也白搭。
还有作息。你别看很多人早上五点钟就去跳广场舞,说是“晨练好”,我倒觉得那不是养生,是“抢命”。清晨气温低,血压波动大,又是心脑血管意外的高发时间,尤其是冬天,出门锻炼一不小心就出大事。
我建议老年人锻炼最好是上午九点以后,太阳出来了,气温上来了,身体也缓过来了,才是比较安全的时段。可惜很多人图“清静”,总是在最危险的时候去锻炼。
心理这块也不能忽视。我见过太多老人,一旦停止锻炼就焦虑,觉得自己“废了”。这其实是被“健康焦虑”绑架了。锻炼是为了让生活更好,不是为了当任务去完成。
锻炼不是比赛,也不是任务,更不是负担。真正适合老年人的锻炼,是不累、不伤、能坚持的。
比如缓慢的散步、轻柔的太极、节奏舒缓的八段锦,这些看起来不激烈,但对身体的调节作用非常温和、持续,对呼吸、心脏、关节的负担也最小。
我不反对锻炼,但我反对不分青红皂白地锻炼。
我一直觉得,到了老年,锻炼的目的不是“战胜身体”,而是“听懂身体”。你练完之后,该吃能吃、该睡能睡、走路不累、心情舒坦,那才是真正的好锻炼。
别再迷信那些看起来“很燃”的锻炼方式了,老年人练的是“长久”,不是“挑战”。越是低调、温和、顺着来的锻炼,越靠谱,越真实。
适合自己的锻炼方式,一定是让你舒服的,不是让你难受的;一定是让你越练越轻松的,不是越练越疲惫的。
你不需要练得惊天动地,只要每天动一动,舒服点、开心点、能坚持,这才是老年养生的根本。
我见得多了,也说得多了。现在想说的只有一句:别被“锻炼”这两个字吓住了,也别被它骗了。
只要你愿意听身体说话,它一直都在告诉你:该怎么动,该怎么静。
[1]王翠萍,张丽娜.中老年人运动方式与骨密度变化关系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24,39(02):189-193.
[2]李建国.老年人运动损伤的预防与管理[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23,42(10):1095-1100.
[3]张晓红,刘志强.不同锻炼方式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22,36(08):634-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