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弼时一生光明磊落,去世时,毛主席为他覆盖上党旗

发布时间:2025-07-07 05:33  浏览量:4

任弼时给毛主席制造过麻烦,但毛主席却给了他身后最高的荣誉!

熟读毛主席故事的人都知道,战争时有一段时间毛主席受到排斥,被剥夺了指挥权,只得在家待着。

那首《清平乐·会昌》就是此时的作品: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

任弼时,毛主席,周总理

被排斥在外的日子。毛主席很孤独,就一个人上山看风景。

给毛主席制造这个麻烦的人是任弼时。

1927年9月,毛主席领导秋收起义,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创建了第一个革命根据地井冈山。

通俗一点说,等于是毛主席给中国共产党建立了一个栖身之地——家。

有了这个家,朱德,陈毅,彭德怀,滕代远,黄公略等革命者纷纷来到了这个家里,大家一起干革命。

有了这样一个可以安身的地盘儿,大家聚在一起就感觉很安全。

刘振起将军说,以毛主席的资历影响和功劳,他应该得到充分认可和受到很好的尊敬。

但是当时在上海的中央却不看好,指责毛主席这样做不符合马列主义,不符合俄国人的道路。

农村包围城市与中央的基调不一致,于是上边就来人了。

在中央苏区设立中央局和革命委员会,以达到限制毛主席。

先是派项英来做代理书记、军事委员会主席,可是项英能力不行,左右不了毛主席。

很快又派来了三个人,这三个人为首的就是任弼时,另两位是王稼祥和顾作霖。

这三个人本事挺大的。

属任弼时时年龄大,27岁,王家祥25岁,顾作霖23岁。

任弼时

他们正是血气方刚的年龄,有初生牛犊不怕死的来头,做事自然轰轰烈烈,不计后果。

他们认为自己受过高等教育,有学历,在苏联留过学,对马列主义学的最多。

在苏联他们也得到了共产国际的器重,所以他们认为土生土长的毛主席没见过世面。

一来到苏区就开了个赣南会议,把毛主席批的体无完肤。说是狭隘的经验主义富农路线,极严重的右倾机会主义。

他们取消了红一方面军总司令和总政委总前委书记的位置,剥夺了毛主席的苏区最高领导人的地位。

其实毛主席不出国留学是因为他知道,光留洋学那些洋知识是不行的。必须把自己国家的真实情况摸清楚,才能够打胜仗,才能够带领共产党翻身解放全中国。

虽然毛主席一直待在国内,但他一刻也没有闲着。不是读书寻找经验教训,就是身体力行去农村搞调查研究。

毛主席在一步一步脚踏实地的干革命,运筹帷幄,才能决胜千里。

尽管毛主席带领大家打了一场场的胜仗,但是教条主义,本本主义太厉害了。

斯大林那会儿根本不看好毛主席,他们认为要依靠工人才行。

对毛主席的农村包围城市,他们认为是荒谬的。

因此他们就用暴力手段干预毛主席的革命方略。

一拳难敌四手。

抗议无效的情况下,毛主席接受了被孤立的时运。

这件事情任弼时对毛主席非常不客气。

被孤立的毛主席离开了他一手创建的红军部队,陷入了极为艰难的处境,连他的亲人都受到了打击。

贺子珍,毛泽覃,贺敏学,贺怡等亲属都遭到了批判和不公对待。

这个麻烦可不算小,牵连的人多,不只是毛主席一个人。

当时任弼时是听中央的,他相信共产国际的一套理论,也认为毛主席是错的。

我们常说一句古话: 时运不好的时候,喝凉水都塞牙。

这个时候的毛主席情绪是非常低落的,但他坚韧的性格并没有因为遭到批判而丧失理想信念。

在孤独的日子里,他仍然在看报读书,看地图,为革命寻找出路。

任弼时也是毛主席的学生,1920年,他加入了毛主席开办的俄罗斯研究会,在毛主席组织下学习研究。

人有时候是容易犯浑的。

后来第5次反围剿的失败任弼时知道中央错了。红军、革命根据地、白区党组织损失惨重。

在对比中他认识到了毛主席是正确的。

任弼时也不愧是个英雄好汉。

当他知道自己错误时,立刻全力支持毛主席,尤其是到共产国际汇报时,他实事求是的为毛主席辩护,坚定的站在毛主席的一边。

这是多么的难能可贵呀!

1950年10月27日,当任弼时突发脑溢血与世长辞,毛主席十分悲痛。

他来到任弼石的住所,看着任弼时的遗体入殓,给任弼时的遗体覆盖上党旗,写下题词:

任弼时同志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毛主席有扶灵柩为其送葬。

毛主席给曾经犯过错误的任弼时,给了这种最高的荣誉。足以见到毛主席的宽宏大量,从来不计较个人恩怨。

毛主席的人格魅力也是之最,无人能比肩。

任弼时同志不会人前一套背后一套,而是光明磊落,堂堂正正。这样的同志即使有错误也是可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