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岁大叔雷打不动喝茶20余年,最终含泪吃下“教训”,医生很无奈
发布时间:2025-07-07 17:46 浏览量:5
“喝茶养生”,在中国几乎是老年人群体的共识。但你知道吗?喝不对,反而要命。
他是个典型的退休干部,65岁,身体硬朗,走路带风,邻居们都叫他“老茶仙”。每天早上六点钟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泡上一壶浓茶,坐在阳台上看报纸,一坐就是一上午。这一喝,就是二十多年。
可谁也没想到,就是这看似健康的生活习惯,竟然成了他“含泪吃下教训”的导火索。
我是在门诊见到他的。他一脸不服气地指着腹部对我说:“医生,我就这儿老是胀,吃什么都觉得堵得慌,最近还头晕心慌,怎么回事?”
检查结果一出,我倒吸了一口凉气——严重贫血,血红蛋白只有87克每升,还伴有慢性胃炎和轻度肾功能异常。
他一下子懵了:“我一直吃得好、动得勤,哪来的毛病?”我问他平时的饮食习惯,他得意地说自己滴酒不沾、不抽烟,每天喝三大壶浓茶,尤其喜欢空腹喝绿茶。
我这才知道,问题就出在他这“雷打不动”的茶壶上。
在中国,喝茶几乎等同于养生。绿茶抗氧化、普洱降脂、乌龙养胃……这些说法你是不是也熟得不能再熟了?
但问题是,任何东西过量或方式不当,都会适得其反。
根据《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23年一项关于老年人饮茶习惯与健康关系的研究指出,每天饮用浓茶超过1000毫升、尤其是空腹饮用,会显著增加胃部刺激性病变的风险。
绿茶虽然富含抗氧化物质茶多酚,但它的刺激性也最强,尤其是空腹时,容易导致胃酸分泌增多,引发慢性胃炎、胃黏膜糜烂甚至胃溃疡。
更关键的是,茶叶中含有较多的鞣酸和草酸,这两种成分会与食物中的铁元素结合,形成不易吸收的复合物,长期下来就会导致缺铁性贫血。
老大叔的贫血正是这么“喝”出来的。
这是老大叔后来反复和我争辩的一句话。
我有个朋友,老李,退休后成了“茶艺达人”,家里茶具一应俱全,红茶绿茶白茶轮着喝。他也曾和我说过:“医生,茶喝多了不是更养生吗?”
直到有一天,他因为结石性肾病住进了医院。检查发现,他体内草酸钙浓度异常增高,就是因为长期大量饮用浓茶、再加上水分摄入不足,导致肾脏负担加重。
研究显示,草酸摄入超过每日50毫克时,肾结石风险明显上升(来源: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22年第43期)。茶叶尤其是红茶、绿茶中含有较多草酸,如果不注意饮水和饮茶方式,久而久之就为结石“种下祸根”。
“别人没事,我也不会有事”这句话,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误区。
很多人不知道,喝茶,是要讲“时辰”的。
空腹不能喝:早上起来第一口喝浓茶,会刺激胃酸分泌,鞣酸影响铁的吸收,尤其是中老年人,空腹喝茶长期下来,轻则胃不舒服,重则贫血胃炎齐发。
睡前不能喝:茶里的咖啡因会导致神经兴奋,尤其是绿茶、铁观音等,睡前喝一杯,小心半夜数绵羊。
饭后立刻不能喝:饭后喝茶会干扰铁元素吸收,建议至少间隔1小时以上再喝。
不要喝隔夜茶:茶叶在空气中容易氧化,产生亚硝酸盐等有害成分,尤其对肝肾功能较差的老年人来说,长期喝隔夜茶可能增加肝肾负担。
很多人图方便,把茶叶一泡就是一上午,反复加水。其实你不知道,茶叶中的鞣酸、咖啡因、氟元素等,浸泡时间越长,释放越多。
国家营养学会的数据显示:每克茶叶中含氟0.5~1毫克,若长期饮用高氟浓茶,有引发氟骨症的风险。
尤其是老年人本身肾功能逐年下降,不能及时排出多余的氟,容易引起骨关节疼痛、骨质疏松、甚至肌肉痉挛。
正确做法是:头道茶不要喝,冲洗一次;泡茶时间控制在3分钟以内;避免反复冲泡超过3次。
这里说几个关键点,记住了,才能把茶喝出健康来:
一天喝茶别超过1000毫升,也就是两大杯,尤其是中老年人,浓茶更要少碰。
避免空腹喝茶,特别是绿茶。可以选择饭后一小时再喝,减少对胃的刺激。
首选发酵类茶叶,如红茶、普洱等,相对温和,不易刺激胃黏膜,适合老年人。
适当加点“料”改善吸收,比如加几片干枣、枸杞,能中和茶的寒性,同时补气养血,减少对铁元素的干扰。
不要把茶当水喝,水是水,茶是茶。尤其是肾功能不全的人群,饮茶要适度。
说句心里话,我不怕病人多,怕的是病人不听。
老大叔最后吃下的“教训”,是因为他住院后需要长期服用补铁剂和胃黏膜保护药物,而这些药物也因为茶的干扰而效果打折。
我告诉他:“你现在不怕茶的副作用,就怕药都白吃。”
他点点头,叹了口气说:“我这二十年,可能真是喝错了。”
我们医生最怕的不是病,而是“错的坚持”。喝茶但别让它变成一种慢性自残。
你是不是也有这样的习惯:一坐下就泡茶,一聊天就添水,一整天都离不开茶壶?
那你可真得注意了。茶不是万能药,它也不是水。
我们不能因为听说“喝茶养生”就盲目跟风,更不能把别人“喝了一辈子都没事”当成自己的养生经。
真正的健康,是建立在科学、适度、个体化的基础上的。就像中医讲的“辨证施治”,喝茶也要“量体裁衣”。
喝茶这件事,就像开车一样——技术不对、方向不对,越开越远,越走越偏。
老大叔的例子不是个案。我们医生见过太多把“好习惯”变成“慢性杀手”的人。
你喝的不是茶,是惯性;你坚持的不是养生,是误区。
养生不是坚持错的习惯,而是及时调整方向。
现在问题来了,你每天都在喝茶,可你真的喝对了吗?你有没有空腹喝?有没有泡太久?有没有把茶当水喝?有没有在药前药后不避茶?
你以为是养生,其实可能是慢性伤身。
你有没有想过你家老爸老妈也可能正在犯这些错?
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或你家人的喝茶习惯,也许一句话,就能帮别人避免一个大坑。
参考文献:
[1]张建民,李英,黄俊.老年人饮茶习惯与慢性病关系研究[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23,42(04):456-460.
[2]王雪松,刘志军.茶叶中草酸含量及其对肾结石形成的影响[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22,43(08):612-617.
[3]刘玉兰,赵静.茶叶成分对铁吸收影响的研究进展[J].中国食物与营养,2022,28(10):55-59.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