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家风】李玲:父亲是我人生最好的老师
发布时间:2025-07-09 00:37 浏览量:6
时光的长河缓缓流淌,岁月在记忆的沙滩上留下深浅不一的足迹。回望成长之路,父亲的身影始终清晰而坚定,他用最质朴的言行,教我为人处世,给我直面生活的勇气。
我的父亲李政平
父亲是个“教书匠”
如果说人生只为一件大事来,当个“教书匠”是父亲唯一的“执念”。父亲曾经是私塾老师。日寇侵华战争爆发后,一腔热血的他毅然加入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后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八路军。随队伍开拔前,他还对家乡亲人说,赶走小日本,我还回来当“教书匠”。
革命胜利了,新中国如初升的太阳升起在世界东方。父亲的教师梦也实现了——但不是回家当“教书匠”,而是在我军最高学府高等军事学院战略教研室当上了一名高级军事教官,从此效力于我军的国防教育事业。
“大人办公,小孩不能捣乱”——最早被父亲根植于心的事业心
1964年,我上小学四年级。晚饭后,我们五个姊妹商量好,要让父亲给我们讲打仗的故事。我们蹑手蹑脚来到父母寝室前,弟弟捅捅我的腰,我壮着胆拉开门。
随着“嘎吱”的开门声,坐在桌前正写着什么(后来知道是教案)的父亲摘下老花镜,把头扭向我们,“噢,是你们几个!有事吗?”奇怪,父亲的声音里怎么含着嗔怪的味道,常挂在嘴角边的微笑也不见了。
“没看见爸爸在办公吗?大人办公,小孩不能捣乱。懂不懂?”“爸爸办完公再和你们玩,去吧!”“噢——”好像听到了“释放令”,我们撒丫子往外跑。
那是我第一次知道“办公”在大人世界里有多么重的分量,连最爱的孩子都不能让他“分心”。参加工作后,很多同事说我是个“工作狂”,太投入,太追求完美。我知道,这是父亲的真传。
“中国老军人也是有战斗力的!”——最早被父亲根植于心的民族自豪感
被父亲拒绝后的一个周末,父亲果然兑现诺言,和妈妈一起带我们五个孩子去颐和园游玩。夏日的颐和园真美啊,我拉着父亲的手,兴趣盎然地说着一路的见闻。
走啊,说啊,走啊……突然,父亲放开我的手,挺起胸脯,迈着大步朝前走去。灿烂的阳光下,满头银发的父亲气宇轩昂,鲜亮的绿军装与红领章、红帽徽相映成辉,一看就是久经沙场的老将军!
正纳闷,就见几个外国军官迎面走来。实话实说,他们的军装质地甚好,笔挺,有范儿,可他们不约而同地盯着父亲看了好一会儿,眉宇间流露出钦佩的神情。
等外国军官走远了,爸爸对我说:“孩子,你看见那几个外国军官了吧?我是想让他们看看,中国的老军人也是有战斗力的!”父亲无时无刻不在的军人本色和民族自豪感,洪钟般撞击我的心,让我从此记住,身为中国人、中国军人,什么是最不能输掉的!
从军11载,也让我牢牢记住了军人的天职,那就是“人在阵地在”。当兵时,机房是我的阵地;当检察官时,公诉席是我的阵地;退休后创建了银河悦读中文网,又成了我现在的阵地。人在阵地在,是承诺,更是责任。
“孩子,你们从小就要看《红岩》这样的书!”——最早被父亲根植于心的红色基因
大约上小学六年级的时候,下班的爸爸,把一本崭新的《红岩》递到我手上,一脸严肃地对我说:“孩子,你们从小就要看《红岩》这样的书,长大才能做对国家有用的人!”父亲的语气里带着不容置疑的命令式口吻。
从此,英雄主义的种子开始植入心田。
江姐,许云峰……一批宁死不屈的共产党人走入我的内心世界,他们为了信仰从容就义的革命精神,成为人生的精神坐标,而叛徒甫志高也成为最被蔑视的人,那时最狠的骂人话莫过于“你这个甫志高!”
“没有劳动人民的感情,怎么会有无产阶级的立场?”——最早被父亲根植于心的劳动观念
不到16岁,我参军了,花季在军营绽放。有一次写信告诉父亲,我就要去农场劳动了。父亲很快回信,写了长长两页纸的回信。
他在信中写道:“不懂得劳动,就不懂劳动人民,亦就不懂剥削可耻、劳动光荣的道理,更不懂得为什么毛主席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历史发展动力的道理,亦就更不会懂历史唯物主义的真谛......”父亲的教诲,满满真理的味道。
从此,无论喂猪做饭还是下农场插秧,我都乐呵呵地投入其中,哪怕小腿被蚂蟥叮出血,头发里长满虮子,战友们闻到我身上的猪粪味儿捂上鼻子,晚上捂着被子偷偷落泪,第二天还是不管不顾跳进猪圈起粪,嘴里还哼着跑调的小曲,只为爸爸说的——“劳动光荣”!
“死,不过是革命到底”——最早被父亲根植于心的生死观
1965年,我上小学五年级。有一天,刚一回到家,就被满脸泪水的妈妈抱住:“小玲啊,你爸爸不行了……”我懵了,只觉得天旋地转,天要塌了。
原来,爸爸突患心肌梗死,已报病危!
翌日,掉了魂的我和妈妈一起去医院看父亲。父亲安静地躺在病床上,依然是我熟悉的笑容。我不相信这是“不行了”的父亲!
母亲一进病房,就不顾一切大哭起来。父亲笑着说:“哭什么呀?我这不是挺好么?大不了就是一死,也算是‘革命到底’了!”妈妈哭得更厉害了。
“死”——一个多么可怕的字眼!可在父亲口中,它似乎跟“吃饭、睡觉”没啥区别。
“小玲,过来呀!”父亲把我的小手放进他的大手掌,轻轻抚摸着,仿佛有一股巨大的力量缓缓输入我的全身……
三天过去了,父亲并没有“革命到底”。医生对妈妈说,父亲能闯过“鬼门关”,一是因为自身抵抗力强,二是因为乐观!
从那时起,我便知道,死,并不可怕,只要一生都在干革命,不过是“革命到底”了。
一个好老师,或许能影响孩子三五年或更长时间,但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却是终生的。
父亲虽然不在了,但他从小给我植入的人生理想,一如璀璨阳光,照亮我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