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人数激增?医生提醒:高温天宁吃根冰棍,也要远离这几事!

发布时间:2025-07-09 00:43  浏览量:4

一整天仿佛都在蒸笼里,走两步汗就像拧开的水龙头,不少人一边喊热,一边忍不住冲进便利店买根冰棍压压火。

但这几天,急诊科的中暑病例却是一个劲儿地往上蹿,连医院走廊都开始备上补液床了。很多人以为吃点冰的就能“降火”,其实正中暑的元凶往往不是你吃了什么,而是你忽略了什么

高温天里,吃根冰棍没错,能让你短暂爽一下,降温的心理安慰也确实有效。但问题是,很多人把“清凉”理解错了,以为凉快一下就能抵御高温伤害,殊不知,有些看似日常的小动作,恰恰是把自己一步步推向中暑的陷阱。

现在不少城市的气温已经直逼40度,体感温度更是突破了人体耐受的极限边界。中暑不是虚惊一场,它从“先兆”到“重度”,是一条不归路。尤其是老年人、孩子和心脑血管病人,往往等不到送医,就已经出现不可逆的器官损伤。

所以医生常说,高温天,宁可多吃一根冰棍,也不能做几件事,否则,后悔都来不及。

比如,有人喜欢在大中午跑步锻炼,觉得出汗就是“排毒”;也有人在户外做工不舍得喝水,怕跑厕所耽误活儿;还有人空调开太低,室内外温差大得像南北极穿越……这些行为,比吃冰棍还要“凉”,凉的是身体,伤的是命。

高温天最容易被忽视的一件事就是:身体的散热机制本身就已经在超负荷运转。当外界温度高到接近甚至超过体温时,靠出汗降温的效率会大打折扣。尤其是湿度高的时候,汗出不去,蒸发不了,热气就在体内越积越多,就像压力锅快要爆炸

这时候,如果人还在暴晒下运动、喝水不足、穿着不透气的衣服,身体根本就来不及调节,中暑就是分分钟的事

而且中暑不是一上来就晕倒那么简单,它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最开始是头晕、心慌、疲乏无力,很多人以为自己是没睡好、低血糖,不当回事。接着就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皮肤发烫,再严重就是高热、意识模糊,甚至多器官衰竭。这不是吓唬人,是真实发生在急诊病房的事情。

很多人对中暑的严重性没有概念,觉得就是热着了,歇歇就行。其实,重度中暑的死亡率可高达50%以上,尤其是热射病,一旦延误救治,死亡几率非常高。而且它的进展速度惊人,可能短短一个小时内,从还能走路说话变成意识不清。

再说回“冰棍”这事儿,很多人都会问,吃冰的到底有没有用?从医学角度讲,适量摄入低温食物,确实可以在短时间内带来一定的降温体验,尤其能调节口腔和咽喉温度,缓解燥热情绪。

但它只是“局部降温”,对核心体温的调节作用非常有限。如果人在高温环境下持续暴露、补水不足,单靠吃冰棍并不能阻止中暑发生。

而且有些人本身就有胃肠敏感、心血管基础病,吃太凉的东西反而会刺激血管收缩,引发胃痉挛、腹泻、甚至诱发心绞痛。所以医生的建议是,冰棍可以吃,但别指望它能给你“防暑降温”的全套保障,更不能用来掩盖那些正在酝酿的身体危机

真正需要警惕的,是那些高温天里最容易“踩雷”的行为。比如:

第一,户外运动不能硬撑。不少人习惯早上或傍晚锻炼,但一到假期就想着中午也能跑一跑,觉得“晒晒太阳有助增强体质”。

其实中午11点到下午3点,是一天中紫外线最强、地表温度最高的时段,很多地砖表面温度能达到将近60度。人在这种环境里运动,不光中暑风险高,皮肤也容易出现晒伤甚至灼伤

第二,衣着不得当也容易中招。高温天穿深色、紧身或不透气的衣物,就像给身体套了个保温层,汗出不去,热也散不掉,还容易引发皮肤问题。建议选择浅色、宽松、棉质的衣服,有助于身体通风降温。

第三,空调使用方式不当。很多人进屋就把空调温度调到最低,觉得越冷越爽。但室内外温差过大,会让身体调节功能紊乱,尤其是从高温环境中突然进入低温环境,容易引发血压波动、头痛、腹泻等“空调病”。建议温差控制在5到8度之间,既凉快又不伤身。

第四,喝水太少或补错水。高温出汗多,水分和电解质都在流失,单纯喝白开水并不能完全补充。特别是一些老年人和孩子,口渴反应不敏感,更容易脱水。建议在大量出汗后适当补充含钠钾的电解质饮品,帮助维持体内水电平衡。

第五,忽视早期信号,耽误处理时机。很多人当身体出现轻微不适时,第一反应是忍一忍、歇一歇,等实在撑不住了才送医。

其实中暑的处理讲究“早识别、早干预”,一旦出现持续头晕、皮肤干热不出汗、口渴但无尿等症状,就要警惕可能是热射病前兆,应立即脱离高温环境、补水降温,必要时及时就医。

所以说,高温天里,吃根冰棍当然没问题,但千万别以为吃了它你就能抵御所有酷暑的威胁。真正要做的,是远离那些看似无害、实则危险的行为,给身体争取一个喘息的机会。

医生都知道,一场中暑来的时候,救命的不是空调,不是冰棍,而是你有没有在关键时刻做对选择。那些热到不行还坚持户外作业的人,那些因为节约而不开空调的老人,还有那些以为“年轻抗热”就随便暴晒的年轻人,都是我们最担心的群体。

每年中暑的高峰期,急诊室几乎从早到晚都被挤爆。医生们最怕看到的不是病人多,而是病人来得太晚。

所以再热的天,宁可多吃根冰棍让自己舒服点,也别再犯那些“高温大忌”。一个人的身体能不能扛住酷暑,关键不在于吃了什么,而在于有没有避开那些不该做的事。

本文为科普内容整理,旨在传播健康知识,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或诊断方案,如有症状请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资料:

1. 《热射病临床诊治专家共识》,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20年

2. 《高温作业对人体健康影响及防护对策》,中国职业医学,2021年

3. 《中暑相关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与预防建议》,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2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