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句话捧杀关羽,一把火烧垮刘备!他的职场生涯堪比宫斗

发布时间:2025-07-08 22:24  浏览量:5

还有谁,在这中华大陆上,我不信有人看到”三国爱国将领陆逊 “,不肯送上一束鲜花,不肯留下一颗爱心,不肯对他说一句“致敬民族脊梁,钢铁意志”。

在三国那会儿,东吴有个牛人,叫陆逊。他不是那种舞大刀、扛大斧的猛汉,更像是个“读书人打仗”的狠角色,玩的是脑子。但就这么个聪明人,最后愣是被自己的大老板孙权给活活气死了,你说冤不冤?

陆逊出身可不简单,老家是现在苏州那块儿,祖上是江东响当当的大家族“陆家”,算是标准的“富二代”。可惜啊,命不好,小时候家里就摊上大事了。

十岁没了爹,跟着爷爷在庐江当官,结果碰上打仗,爷爷也战死了。家族一下子倒了血霉,正是孙策在江东打天下的时候,对这些本地大家族也不太客气。

这要是一般少爷,可能就废了。但陆逊不一般,小小年纪就显出能耐来了。他帮着堂弟管家,把家里里外外收拾得挺明白。等到二十一岁,他做出了一个关键决定:主动去投奔当时江东的新老板——孙权!

为啥说关键?因为陆家之前跟孙家还有点过节呢(孙策收拾过他们)。陆逊这一投奔,相当于主动递了橄榄枝,成了本地大家族和孙老板和解的桥梁。孙权一看,小伙子懂事,收下了!

陆逊刚上班,也没想着一步登天。他从基层干起,管过地方上的屯田、救灾。闹旱灾了,他二话不说开粮仓救济老百姓,亲自带着大家种地,百姓都念他的好。

碰上南边山里的少数民族(山越)闹事,他也不硬拼,想出个绝招:把闹事的青壮年收编当兵,老弱病残就安排去种地搞生产。这下好了,既平定了地方,还给孙权扩充了好几万兵源!这能力,让当时的大将吕蒙都竖大拇指,夸他是能扛大梁的料。

智取荆州,忽悠关羽

陆逊真正的成名作,是打仗!而且打的就是名震天下的大佬。他打仗贼有耐心,爱玩“扮猪吃老虎”。

荆州那会儿在关羽手里,关羽多猛啊,威震华夏。孙权眼馋荆州,想拿回来。大将吕蒙想了个主意:装病!让年轻的陆逊顶替他的位置。

陆逊多精啊,他知道关羽这人本事大但脾气傲。上任就给关羽写了封信,那叫一个肉麻加卑微:“关将军您太厉害了!之前您瞅准机会动手,轻轻松松就大胜,这气概,简直顶天立地啊!”(原文更文绉绉一点,但意思就是狂拍马屁)。

关羽一看,一个毛头小子这么崇拜自己,尾巴翘上天了,放松警惕,把荆州大部分兵调去打樊城的曹仁了。

结果呢?陆逊跟“装病”的吕蒙联手,趁荆州空虚,兵不血刃就把这块宝地给拿下了!关羽大意失荆州,最后兵败被杀。这把“火”,烧得无声无息,靠的全是算计人心。

夷陵大火烧垮刘备

荆州丢了,兄弟关羽死了,刘备能忍?刘备带着倾国之兵,杀气腾腾就奔东吴来了!大军连营七百多里,那架势,看着就吓人。

东吴这边老将不少,但孙权这次偏偏大胆用了年轻的陆逊当总指挥(大都督)。老将们不服啊:“这黄毛小子懂啥?

肯定不敢打!”陆逊真就“不敢打”——他下令死守!任凭刘备怎么挑衅、辱骂,就是不出战。这一耗就是大半年,从冬天耗到酷暑。

刘备的兵在深山老林里扎营,热得不行,士气低落。陆逊觉得机会来了!他派出一队精兵,每人带一把火种,夜里悄悄摸到蜀营边上。

你猜怎么着?一把火下去,点着了刘备四十多座连营!火光冲天,映红了半边天,刘备大军瞬间崩溃,死伤无数,粮草辎重烧个精光!刘备自己狼狈逃跑,只带了少数人躲进白帝城,没多久就气病交加死了。

这就是著名的“火烧连营”!这把大火,直接把蜀汉烧得元气大伤,也让三国鼎立的局面彻底稳住了。陆逊一战封神!

石亭伏兵,气死曹休

后来曹魏那边也不消停,大将曹休带着十万大军又打过来了。陆逊再次出马。他利用曹休这人骄傲轻敌的毛病,先派个人去假装投降,把曹休的大军骗进一个叫石亭的山谷里。

等曹休大军钻进来,陆逊亲率主力“咔嚓”一下,把魏军退路给堵死了!关门打狗!这一仗打得魏军屁滚尿流,死伤上万,缴获的牛马车辆堆成山。

曹休自己又羞又气,回去没多久就挂了。这把“火”烧得魏国心有余悸,再也不敢大规模进攻东吴了。

立下这么多大功,孙权对陆逊那是信任得不得了。直接让他当了大将军,掌管全国军事,还当上了丞相(相当于总理),管着荆州、豫章这些核心地盘的军务。

陆逊成了东吴名副其实的“二把手”,权力仅次于孙权本人,甚至被孙权比作古代的大贤人伊尹、姜子牙!

陆逊不光会打仗,搞内政也是一把好手。他在荆州当官时,就提倡少收点税,少折腾老百姓,鼓励大家开荒种地,让战乱后的地方很快恢复生机。

在朝廷上,他主张减轻刑罚,反对孙权为了面子去远征辽东(东北那会儿叫辽东)。大家都说,陆逊是真正的“出将入相”,能文能武,比周瑜、鲁肃、吕蒙这些前辈都更全面!他简直就是东吴的“定海神针”。

可惜啊,为东吴操劳了大半辈子的陆逊,结局却是个大悲剧。问题出在孙权家里闹家务——选接班人的“二宫之争”。

孙权立了大儿子孙和当太子,但又特别宠爱小儿子鲁王孙霸。这下好了,两个儿子拉帮结派,斗得你死我活。陆逊作为太子的老师(太子太傅),觉得立长立幼是天经地义,支持太子孙和。他多次给孙权写信,讲道理,劝老板别偏心,赶紧把事定下来。

可晚年的孙权变了,变得非常多疑。陆逊越是劝,孙权越觉得他是在结党营私,想干预他的家事!更可恨的是,孙权身边有小人(比如杨竺),为了巴结鲁王,竟然编造了二十条罪状诬告陆逊!

孙权信了这些鬼话,一次又一次派人去责骂陆逊,话说得很难听。想想看,一个为公司打拼几十年、立下盖世功劳的老臣,被自己最信任的老板这样猜忌、羞辱,心里是什么滋味?

陆逊真的是又冤屈又愤怒,又憋屈又伤心。这位东吴的顶梁柱,最终在赤乌八年(公元245年)二月,被孙权派来的人活活气死了!享年六十三岁。

更讽刺的是,陆逊死了,孙权才发现,这偌大的东吴,竟然找不到一个人能同时接替陆逊当丞相、管荆州、统领武昌军事这些重担!最后只能把权力分给好几个人。这恰恰证明了陆逊的不可替代。

陆逊死了,但陆家的荣耀没断。他儿子陆抗后来成了东吴后期的顶梁柱大将,孙子陆机是西晋的大文豪,写文章还特别怀念爷爷的功绩。

后人评价陆逊,都说他“智勇双全”、“忠心耿耿”。他靠智慧和耐心,打赢了决定三国命运的关键战役;他尽心尽力,支撑了东吴几十年。可悲的是,功劳太大,位置太高,最终还是没能躲过“功高震主”的魔咒。

陆逊的故事,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三国乱世里英雄的起伏命运,也照出了古代君臣之间那种深刻又脆弱的信任关系。他聪明绝顶,能一把火改写历史,却终究没能烧掉那个时代套在他身上的枷锁。

他的忍辱负重值得学习,但他被猜忌而死的悲剧,更值得我们深思和叹息。江东柱石陆伯言,这一生的智勇与悲歌,让人永远难忘。

长歌颂伯言

江东自古多英豪,有子伯言书卷抱。
白袍儒冠人轻笑,谁识胸中藏龙豹?
荆州危局燃眉急,忍辱负重挂征袍。
一纸谦辞轻似羽,暗藏机锋胜宝刀。
捧得关羽骄纵起,虎符落处吴疆牢!
莫道书生只弄笔,运筹帷幄第一招。

蜀主复仇倾国兵,夷陵蔽日卷雷霆。
连营七百势吞吴,老将忧心胆气惊。
书生拜帅掌令旗,静如山岳待天时。
任凭刘主百般激,铁壁铜关自巍巍。
炎夏苦暑营盘燥,枯藤朽木助风高。
忽见白袍挥令处,指间星火腾山坳!
一把燎原惊神鬼,赤焰怒号裂云霄。
焚尽百里虎狼寨,烟灭灰飞蜀兵嚎。
皇叔仓皇奔白帝,英魂霸业一炬销。
烽烟散尽天西缺,狂澜只手挽吴潮!

再战石亭谋更奇,设下口袋诱曹丕。
伏兵四起关隘锁,魏甲如山顷刻糜。
三把天火定乾坤,焚尽强虏挽沉陆。
文武双全撑社稷,名将加身拜相国。
轻徭缓刑安百姓,直言敢谏稳疆轴。
江东赖有擎天柱,风雨飘摇立不伏!

功高或招君王忌,宫廷风波空自罹。
赤胆忠心付流水,可叹柱石竟悲凄。
一身才略写青史,千年烽烟证神机。
谁言书生不英豪?白帝城头月皎皎!
笔下谋略胜千军,火光映彻三国小。
纵使浮沉随浪去,智勇双全颂歌高。
浩荡长江东流水,犹唱伯言沧海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