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人数激增?天气再热也别做这6件事!喝冰水都比它们安全!

发布时间:2025-07-09 19:11  浏览量:5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

35℃高温天,北京急诊室一小时内接诊7位中暑患者!

这样的新闻你最近是不是也看到了?不是危言耸听,是真的有不少人一个不留神,直接被送进了医院。

天气热得像蒸笼,很多人第一反应是“喝点冰水凉快凉快”,可你知道吗?

相比之下,喝冰水反而没那么可怕,真正伤身的是那6件你以为“没事”的行为!

你是不是也做过这些事:户外跑步、空调猛吹、猛吃冷饮、喝酒消暑、穿得太紧、晒太阳“补钙”?看似无害,其实正是导致中暑的“幕后黑手”。

“我每天都喝冰水,怎么还比别人中暑少?”这不是笑话,而是现实。

今天就跟你聊聊,为什么冰水没你想象的那么危险,而一些看似正常的生活习惯,才是让你中暑的元凶。

一定要看到别让这些“夏日陋习”毁了你的健康。

我在门诊碰到过不少人,年年都中暑,年年都说自己“注意了”。可真问起来,生活里总有一两个“坑”没躲开。说到底,中暑不是天气的错,是你没防住!

中暑其实分几种,轻的叫先兆中暑,重的可能发展成热射病,甚至危及生命。而真正的“杀手”,不是太阳,而是你对身体的误判。

有位70岁的爷爷来复诊,说自己每天早上坚持快走,风雨无阻。可最近一次走完,突然头晕恶心,一测体温39℃,还说是“走多了排毒”!

我只能摇头:不是走得太多,是你没选对时间。

早上8点以后,地表温度已经快速升高,特别是在城市里,热岛效应明显,大量水泥地面储热强,这时候运动,等于往热锅里跳。

老年人本身排汗能力减弱,再加上多数人有基础病,一中暑就是大事。

第一件该避免的事,就是在日头高的时候出门运动。

很多人图清净,选中午去锻炼,殊不知这是“玩命”!锻炼可以延年益寿,但选错时间,可能反过来要命。

第二件事,是空调温度调太低、风口直吹。

你是不是夏天一回家就把空调开到20℃?再对着风口坐一下午?表面上凉快了,其实身体还没适应,体温调节系统就被打乱了。

尤其是老人和孩子,体温调节功能较差,长时间暴露在过低的温度下,容易引起血管收缩,头痛、腹泻、甚至中暑反跳。

这个反差听起来像笑话,其实是真事:吹空调吹成中暑的病人,我见过不止一个。

第三件事,是猛吃冷饮、冰西瓜、冰镇啤酒。

这一点大家都懂,但却总是忍不住。尤其在室外晒了半天,一回家就抱着冰西瓜猛吃,那叫一个“爽”!

可身体是热的,胃肠血管是扩张的,这时候骤然遇冷,容易造成胃肠痉挛、腹泻,甚至诱发心脑血管意外。

有位50岁的叔叔,户外施工完喝了一瓶冰啤,结果不久后晕倒了,送到医院诊断是急性胃肠型中暑,伴有脱水。

冰水可以喝,但要慢慢喝,不能猛灌,尤其是已有慢病基础的人。

第四件事,是夏天喝酒“解暑”。

很多人以为,喝点酒能让身体出汗,从而降温,其实这是一种误解。酒精会扩张血管、加重脱水,还会影响中枢神经调节体温的能力。

尤其是白酒,哪怕只是一两,也可能在高温下造成血压波动、心率异常,引发中暑甚至猝死。

第五件事,是穿得太紧、不透气。

夏天图好看,很多年轻人穿牛仔裤、紧身衣,结果捂得一身汗。汗排不出去,体内热量无法及时释放,就像蒸笼里包了个塑料袋。

尤其是老年人,皮肤汗腺功能下降,本就不容易排汗,加上衣服不透气,更容易引发湿热困体、体温升高。

穿衣服不是为了时髦,是为了散热。宽松、浅色、棉质,才是夏天最好的选择。

第六件事,是在太阳下“补钙”。

很多人听说晒太阳能促进维生素D合成,有助于钙吸收,可你知道吗?晒太阳不是暴晒,更不是正午晒。

最佳晒太阳时间是上午9点前或下午4点后,晒15-30分钟即可。

而且要避开头部、脸部,晒手臂、小腿就可以了。否则,不仅没补到钙,还可能中暑、晒伤、引发皮肤病。

中暑不是一瞬间的事,是一点点积累的。

你以为自己“扛得住”,身体却已经在报警了。尤其是老人、孩子、慢病患者,一旦中暑,恢复起来要更久。

很多人问:那我到底能不能喝冰水?

我的回答是:可以,但要适量、慢喝、别空腹、别刚出汗就喝。

比起冰水,真正该警惕的,是你生活中那些“习以为常”的错误行为。它们才是高温天里,让你猝不及防倒下的真正“幕后黑手”。

记住一句话:中暑不是天气惹的祸,是你忽视了身体的需要。

生活中有些事,看起来“凉快”,实则是“热毒”。真正聪明的人,懂得顺应身体,而不是挑战它的极限。

一句话总结:宁喝点冰水,也别做那6件“热命”操作。

夏天还长,气温还会往上走。躲开那些中暑陷阱,才是真正的避暑“高手”。

别让一口凉快,变成一场病痛。

你今天避暑了吗?

参考文献:

1. 胡晓梅,张金涛.高温环境下中暑的防治研究进展[J].中国急救医学,2023,43(4):321-325.

2. 王芳,李志强.高温作业人员中暑预防与管理对策分析[J].中国职业医学,2022,49(2):115-118.

3. 刘娜,赵丽.夏季高温中暑的发病机制及防治措施探讨[J].中国社区医师,2021,37(6):8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