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岁大姐确诊胰腺癌,回家后接着喝酒看剧,拒绝去医院:不治了
发布时间:2025-07-08 00:30 浏览量:6
62岁这个年纪,不算年轻了,也不算老到需要人全天看护。很多人退休刚开始享受生活,跳舞、旅游、带娃、追剧,精气神不比年轻人差。
可一旦确诊胰腺癌,很多人就像从山顶瞬间跌进谷底,心理上承受不了,身体也跟着垮下去。前阵子门诊来了一位大姐,62岁,确诊后回家直接说不治了,天天喝点小酒,看剧,谁劝都不听。
家人急得团团转,但她自己说得很轻松,反正治了也治不好,不如快活过几天。看似洒脱,其实背后的无力和恐惧,做医生的太明白了。
胰腺癌为什么让人闻之色变?不是因为名字听着吓人,而是它真的“太安静”,等你发现它的时候,往往已经不是早期。
我们在临床上常说胰腺癌是“沉默的杀手”,不是为了夸张,而是确有其事。它的位置很深,长在胃后面,周围被一大堆器官包围着,出了问题也不容易察觉。
很多人前期只是觉得胃胀、没胃口、腰背酸,有的还以为是老胃病、胆囊问题,吃点药顶一顶,结果一查,已经是晚期。
从机制上讲,胰腺癌的恶性程度高,是因为它的细胞分裂特别快,而且很容易“溜出去”,侵入血管、淋巴,甚至肝脏。
2024年一项发表于《中国肿瘤临床》的数据指出,超过80%的胰腺癌患者在确诊时已经处于不可手术的阶段。也就是说,大多数人连“开刀切掉”这个基本治疗方式都没机会。这不是医生不努力,是病太狡猾。
从症状来看,很多人最初都是食欲差、体重下降,尤其是短时间内突然瘦十几斤,这不是正常衰老,是代谢紊乱的信号。
有的还会出现黄疸,眼白黄、皮肤黄,但没有发烧也不痛,这种“无痛性黄疸”常常是胰头癌压迫胆管造成的。还有的病人会出现夜里腰背疼,吃止痛药也不见好,其实是肿瘤压迫神经引起的。
很多时候这些症状被当成小毛病拖过去,等到真正疼得受不了、吃不下饭、开始呕吐,才来医院,已经是进展期。
有时候家属不理解,为什么明明是做胃镜、肠镜都正常的人,突然查出来胰腺癌?这就要说到它的“隐蔽性”。
胰腺不像胃肠可以直接看到,检查起来难度也大。常规的B超、CT有时候都看不清,需要增强CT或磁共振,甚至做EUS(超声胃镜)才能发现早期病灶。
2023年《中华消化杂志》一项研究显示,近60%的胰腺癌患者在发病前半年曾就诊于消化科,但只有不到15%被及时诊断。这说明连医生都容易被它“骗”过去,更别说患者自己了。
那是不是确诊了晚期胰腺癌,就真的“一点办法也没有”?也不是。现在的治疗手段比以前多了,包括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局部放疗、甚至靶向治疗。
虽然治愈率不高,但延长生存期、缓解症状是可以做到的。一项发表于《新医学》的2023年研究指出,晚期胰腺癌患者在接受FOLFIRINOX方案治疗后,中位生存期从原来的6个月提升到11.1个月。
这听着好像没多少,但对一个家庭来说,多出来的几个月可以安排后事、说完遗愿、陪伴家人,意义远超数字本身。
很多患者像这位大姐一样,听到“胰腺癌”三个字就觉得这病比死还痛苦,不如早早放弃。但作为医生我们真的想说一句,不是所有的治疗都是为了治愈,有时候是为了活得更有尊严。
现代医学讲究的是“整体管理”,不仅仅是打针吃药,而是包括营养支持、疼痛控制、心理疏导、家属教育等综合措施。
比如我们现在常用的吗啡贴片,可以让病人在不昏睡的状态下有效止痛,不影响正常生活。再比如营养补充,不一定要插胃管、打营养液,合理调整饮食、使用酶制剂,有时候也能缓解吸收不良的问题。
还有一点特别重要,就是糖尿病和胰腺癌的关系。很多人不知道,其实胰腺是调节血糖的器官,胰岛素就是它分泌的。
有些人是长期糖尿病,后来发展成胰腺癌;也有的人是突然血糖升高,反而是胰腺出了问题。
2024年南京医科大学的一项临床观察发现,新发糖尿病患者中约有1.5%在一年内被诊断为胰腺癌,尤其是50岁以上、体重突然下降者更要警惕。所以中老年人突然血糖控制不住,不要光想着换药,要查查胰腺。
从医生的角度看,我们最怕看到的不是病情重,而是病人彻底放弃。像这位大姐,不愿化疗不强求,但至少可以做疼痛管理、营养支持、心理疏导,不能什么都不做。
这跟我们小时候感冒不看医生硬扛不是一回事,这是一场需要科学应对的慢战。哪怕只剩三个月,也要活得像三个月,不是像三天。
有些病人坚持治疗后,还能带孙子、旅行、写回忆录,生活质量很高。不是每个人都能逆转病情,但每个人都可以选择有尊严地面对。
家属的支持也非常关键。很多时候患者说“我不治了”,其实是想试探家人的态度。如果大家都跟着叹气、沉默,他就真的放弃了。
但如果有人握着他的手说:“别怕,我们一步一步来”,他可能就会多一份力量。我们见过太多因为一句“你别动了,躺着吧”而从此不起床的病人,也见过因为一句“你今天能走到阳台,真棒”的人挺过了好几轮化疗。语言的力量,在治疗中比药物有时还强。
现在的医学已经不是单一靠医生,而是病人、家属、医生、营养师、心理师一块儿努力。这个“团队战”,谁松懈都不行。
尤其是胰腺癌这样的病,不能指望一招制胜,而是要稳扎稳打。有时候我们会建议病人参加临床研究,不是拿他们当试验品,而是有些新药正在验证效果,可能给他们多一线生机。
这些选择都需要病人本人的意愿和配合,不是谁逼得了谁。
写到这里,只想对那位大姐说一句话:不治疗可以理解,不面对不行。你可以不化疗、不住院,但请至少让医生帮你缓解疼痛、改善生活质量。
你不欠任何人一个奇迹,但你欠自己一个交代。活着,不一定是为了希望,但一定是为了尊严。
参考文献:
1. 《中华消化杂志》2023年第43卷第6期,胰腺癌早期诊断研究进展
2. 《中国肿瘤临床》2024年第51卷第4期,晚期胰腺癌治疗策略优化
3. 《新医学》2023年第54卷第9期,FOLFIRINOX方案在胰腺癌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 上一篇:为什么修仙会成为近年来网文和游戏的T0叙事?
- 下一篇:速看!滁州一公司破产清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