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人数激增?医生提醒:高温天宁喝点凉水,也要远离这5事!

发布时间:2025-07-09 23:18  浏览量:2

你是不是也有这样的习惯?天一热,就猛灌冰镇饮料、冲到空调底下吹个痛快,甚至觉得出点汗就“排毒”?但你可能不知道,这些“解暑”方式,反而正在把自己慢慢逼向中暑的边缘。

今年入夏以来,全国多地持续高温,中暑人数大幅上升,部分医院急诊室甚至出现了“高温爆棚”现象。看似日常的小动作,背后隐藏的健康风险,远比我们想象得更严重。

这不是危言耸听。就在上周,我门诊里接诊了一位67岁的老先生,上午还在小区健身器材上“挥汗如雨”,中午就因头晕呕吐、意识模糊,被家人紧急送来。

检查结果显示为典型的热射病前期症状。其实,他做错的事,很多人每天都在做——在高温天外出运动、喝冰水降温、穿厚衣服怕“空调病”……听起来似乎没毛病,但在医学上却是“雷区”。

高温天里,最怕的不是热,而是对“热”的轻视。很多人以为中暑只是“小事”,吃点藿香正气水就好。但其实,中暑按严重程度分为轻度中暑、热痉挛、热衰竭、热射病。

其中热射病死亡率高达50%以上,尤其对中老年人、儿童、慢性病患者极为危险。一旦出现持续高烧、意识模糊、皮肤干燥无汗等症状,应立即就医,切勿拖延。

那到底该怎么预防中暑?很多人第一反应是:多喝水!没错,补水很关键。但你知道吗?高温天“宁喝点常温水,也别贪凉快喝冰水”

从西医角度看,冰水会快速收缩胃肠道血管,影响消化;从中医理论讲,冰凉之物属寒,易伤脾阳、阻碍气机运行,尤其对脾胃虚寒的中老年人来说,容易引发腹泻、胃胀、甚至诱发心脑血管事件。

我们在临床中常见到这样的案例:天热口渴,一口气喝下一瓶冰可乐,结果胃痉挛、头晕、甚至诱发心绞痛。

中医讲“寒则凝,凝则滞,滞则痛”,意思是寒气入体,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出现各种病症。所以,哪怕外面热得像火炉,也要记住一句话:“热在外,寒在内,不可乱调。”

除了喝冰水,以下这5件事,也是在高温天里最容易“踩雷”的,务必要避开:

第一,空腹外出运动。很多老年人喜欢早起在太阳还没完全升起时去公园锻炼,认为“趁早凉快”。

但实际上,晨间人体血糖较低、血液黏稠度高,若此时剧烈运动,反而容易出现低血糖昏厥、心脑血管事件。建议早晨先吃些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再适度运动。

第二,长时间待在密闭空调房。空调虽好,但“空调病”确实存在。长时间处于低温、封闭环境中,容易导致血液循环减缓、关节僵硬,甚至诱发呼吸道感染。

中医讲“寒邪入里,闭而不通”,就是这个道理。建议空调温度控制在26℃左右,并定时通风换气,每隔1小时活动一次。

第三,穿衣太单薄或太厚。有些人为了“凉快”,夏天穿得像“清凉一夏”,但皮肤大面积暴露在强烈阳光下,容易被晒伤、甚至诱发皮肤癌。

反之,有些老年人怕“空调风”,在高温天里反而穿得密不透风,导致体温无法正常调节,易诱发中暑。夏天应选择宽松、透气、浅色衣物,避免阳光直射。

第四,夜间不注意补水。很多人白天补水较多,晚上觉得“睡觉不口渴”就不喝水。殊不知,夜间汗液蒸发量大,若缺乏水分,会加重血液浓度,增加心脑血管负担。建议临睡前喝半杯常温水,既不增加夜间排尿负担,又能保持体液平衡。

第五,忽视中医“养心安神”的建议。夏季属火,火主心,心易烦躁,情绪波动大,尤其是老年人本就气血不足、心神易扰。

中医讲“心静自然凉”,建议夏季午后适当午休、听些舒缓音乐、练练太极或静坐养神。保持心情平和,也是防暑的重要法宝。

那么,高温季节到底该如何科学应对?从中西医结合的角度来看,我们建议如下:

第一,饮食清淡为主,忌辛辣油腻。西医认为高脂食物增加代谢负担,而中医则讲“暑湿伤脾”,重口味饮食会加重脾胃负担。建议多吃绿豆汤、苦瓜、冬瓜、莲子、百合等清热祛暑、健脾养心的食物。

第二,适度运动,避开高温时段。建议选择清晨或傍晚气温较低时进行散步、广场舞、太极等温和运动,切忌在11点至16点高温时段外出锻炼。

第三,合理作息,顺应“夏养长”的节律。中医认为“夏三月,此谓蕃秀”,应顺应自然阳气上升的特点,早睡早起,中午适当午休,保持充沛精力。

第四,关注儿童与老年人健康。这两个群体体温调节能力较弱,是中暑高发人群。务必确保他们在通风、温度适宜的环境中,及时补水、合理饮食、避免过度劳累。

第五,家中常备防暑药物。如藿香正气水、十滴水、风油精等,但切记不可滥用,尤其是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慢性病人群,使用药物前应咨询医生。

作为一名临床医生,我常说:“中暑不是病,严重起来却要命。”它就像一场看不见的火,把人“烧”得不知不觉。

真正的防暑之道,不是拼命降温,而是顺应自然、合理生活。中医讲“天人合一”,西医强调“生理平衡”,两者结合,才是我们在高温中自保的智慧。

写到这里,我希望每一位读者都能从中找到自己或家人的影子——也许是晨练的大爷,也许是不肯喝水的孩子,也许是整天吹空调的你。但无论你是谁,只要记住:高温不是敌人,忽视才是。愿你在这个灼热夏天里,清凉一夏,健康一生。

参考文献:

[3]李长青, 张敏, 黄晓玲. 中医“心静自然凉”理念在夏季养生中的应用[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3, 38(7): 1490-1493.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