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提醒:糖尿病人夏天宁可不动,也别犯这4个错

发布时间:2025-07-12 00:41  浏览量:2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

高温天里,糖尿病人最危险的不是血糖高,而是“硬扛着不喝水”很多人以为,糖尿病就管住嘴、多运动就行。真相是,夏天一不小心就会“自毁血糖”。尤其这4个习惯,不改,控糖越控越糟。

天气一热,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来瓶冰可乐,吃根雪糕。糖尿病人也不例外,觉得“就吃一点,没事”。可实际上,冷饮里的糖吸收更快,进入血液几乎不需要消化。

血糖飙升速度比热饮还快,身体根本来不及反应《2020年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明确指出,含糖饮料是2型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每天只要喝一杯,患病风险就会提升18%。

不仅是饮料,西瓜、哈密瓜、冰粉、甜豆浆这些“夏季标配”,糖含量也不低。糖尿病人一旦控制不严,轻则头晕乏力,重则诱发酮症酸中毒。别以为“吃得少”就安全,糖尿病面对的是“总量”和“速度”的双重挑战。

热天不想动?血糖更容易“卡壳”在高位。很多老人夏天一热就窝在家里,空调一开,能不动就不动。确实,糖尿病人怕中暑、怕脱水,但每天不动,问题更大。糖尿病人最大的问题是胰岛素“用不起来”

运动正是打开这把“钥匙”的最好方式。国家卫健委发布的《糖尿病患者运动指导建议》提到,规律运动能显著改善胰岛素敏感性,降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水平。

不运动,糖分就堆在血液里转圈,越积越多。尤其夏天食欲差、喝水多,血糖上不来,很多人误以为“控制得不错”,其实是假低血糖,一旦恢复饮食,就像弹簧反弹,暴涨更凶宁可每天坚持在家里走2000步,也别整天瘫着不动。

高温加空调,很多人夏天晚上不是睡不着,就是睡不好。你可能不知道,睡眠质量直接影响血糖稳定性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指出,糖尿病患者的睡眠障碍发生率高达50%以上。长期睡眠不佳,会让胰岛素抵抗加重,早晨血糖比晚上还高。

有人以为是晚饭吃多了,其实是睡觉时身体应激反应导致肾上腺素升高,刺激肝脏释放糖原更严重的是,睡不好还会让食欲激素失调,第二天更想吃甜食、吃零食,形成恶性循环。

白天控得再好,晚上睡不好,一觉醒来血糖就“打回原形”。不想喝水?最容易中暑、脱水、诱发酮症酸中。糖尿病人夏天最怕的,不是吃多了,而是喝得少了

高温天气出汗多,本该多补水。但很多人怕跑厕所,干脆少喝水,结果血液变浓,血糖更难降。糖尿病人本身就容易脱水,高温下水分流失加快,一旦水分不足,血糖浓度升高,可能诱发高渗性高血糖状态,严重可致昏迷。

尤其老年糖尿病人,口渴感减弱,常常等到头晕乏力才想起喝水,已经晚了。国家卫健委建议,糖尿病人夏天每天饮水不少于1500-2000毫升,少量多次,不渴也要喝。宁可多跑几次厕所,也别让血糖“浓缩成精”。

很多人把糖尿病当成“吃出来的”,于是夏天一热,就开始节食、断主食、不吃不喝,指望饿一饿把血糖降下来。这招最危险。

糖尿病人的胰岛功能已经受损,靠饿血糖下降的时间短、幅度小,反而让身体进入“饥饿应激”状态,更容易反弹。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指南》强调,糖尿病人每日碳水化合物摄入比例应控制在总能量的45%-60%,绝不能完全断碳水。

越饿,越想吃;越饿,血糖越不稳。长时间饥饿还会导致肌肉流失,基础代谢下降,体重不降反升。控糖靠平稳,吃得对比吃得少更重要。

血糖控制的关键,不在药,而在每一个细节。糖尿病人夏天控糖,拼的不是药有多贵,而是水有没有喝够、饭有没有吃对、觉有没有睡好、身体有没有动。

这4个看似小事的习惯,恰恰是决定血糖控制好坏的关键。别再硬撑、不动、不喝水、不睡觉。宁可少活动,也不能乱吃乱饿。夏天是糖尿病反复的高发季,不是靠“忍”,而是靠“稳”。

①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J].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21, 13(4): 315-409.
②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 中国营养学会编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