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培行业一直在招聘,为什么有的人毕业无法就业也不进教培行业

发布时间:2025-07-12 09:29  浏览量:2

打开求职软件,你会发现,给你发起沟通邀请的主要来自两个行业,一个是保险公司,一个是教培行业。

不断在招人,只有两种可能:一是流动性极高,二是市场在扩张。

但教培行业在政策影响下和行业规范化的一系列变化,发展势头明显不如前两年,所以扩张的可能性偏低,那只能说明行业的流动性高。

教培行业的流动性高,可能存在哪些影响因素?

能力强的老师单干了

这种现象主要存在于一些头部的学科类机构。头部机构因运营成本更高,老师的单位课时费被压榨得严重,到手往往会小于学生所交费用的20%。另外碍于各种的管理规则,老师的工作内容非常繁琐,既要日常备课,还要承担续费或销售的KPI,遇到客诉时还可能存在部门间的权责不清等问题。所以对于有能力的老师来讲,在机构教学,性价比不高。

在“独立老师”市场崛起的推动下,不少老师脱离机构,成立个人工作室。这样既能获得更高的课时费,还能在教学质量上得到更多的保证。

性价比越来越低

在教培行业工作的朋友应该都知道,好像约定俗成地遵守离岗不离责的工作状态。虽然固定上班时间,但在非工作时间里遇到家长有疑问,老板有安排,都需要及时回应,甚至需要马上解决问题,如果按照时薪计算,工作性价比极低。

或许这不只是教培行业,是整个社会都在内卷内耗,都在盲目追求人效。但这两年,教培行业发展进入疲态,越来越多的时间付出,并没有带来收入的增长,性价比变得越来越低,这也使得一些教培人离开教培行业,从而形成用人缺口。

劳务纠纷频发

打算再次进入教培行业的打工人变聪明了,他们去机构面试之前,都会提前查一下机构曾经有没有出现劳务纠纷,或者看看某书上有没有相关的“避雷”信息。

在市场下行及管理者经营行为的短期主义影响下,不少机构出现了拖欠工资或者不发工资的问题。拖欠工资,员工离职,但机构不倒闭,这也会造成用人缺口,要维持发展,机构不断招人也是常态。有的比较不道德的老板,经历过劳务纠纷后,会在劳动合同中加入一些不合理的协议条款,例如“满一年才能提出离职申请,不足一年则需要赔偿公司2万元的损失”。这样会导致机构招人越来越困难。

行业变化快

除了头部,教培机构的生命周期普遍不长,在这种快速变化的环境中,有机构衰败,有机构初立,这也会在招聘市场中形成一种人员流动的现象。

在这个用人市场快速变化的环境中,高校已经出现部分专业跟不上社会发展的需要了,所以有的专业学生出来社会后发现专业无用武之地。这种结构性错配是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

但现实是,在社会工作中,很多打工人从事的工作并不对口,所以这种结构性错配并不能成为毕业无法就业的借口。

在我看来,现在很多的毕业生无法就业其实是心态上的问题。过长的受教育周期,让学生脱离了真实社会;单一的教育内卷,让学生丧失大部分的生存技能,当真面临就业问题时无所适从。一味以成绩作为成就感的重要来源,在社会求职时屡屡碰壁会让他们没有自信面对失败结果,从而放弃求职。

教培行业用人缺口这么明显,为什么他们也不考虑进入教培行业?

求职信心不足

本来他们是曾经历过教育内卷,对教育内容最有发言权的群体,但他们在非专业出身的前提,对自身能力的自信心不足,导致无法从事相关工作。另外,或许曾经是教育内卷受害者,他们对教育本身缺乏热情和认同,既不敢肯定自己适合当老师,也不想让学生重走他们痛苦的来路。

教培行业的工作时间跟预期不符

刚毕业的阶段,很多学生还是以同学圈子为主,如果从事教培行业,平时休息时间是周中,就很难跟原有的圈子同学玩到一起。大家可以看到很多应届生从教培行业离开后选择工作的首要条件是周末休息。

另外,日常上班时间是中午或者下午开始,晚上比较晚才下班,很多空闲时间跟朋友们的圈子错开了。

薪资待遇问题

我们可以发现,那些拖欠工资的机构,能够及早抽身离开的人群里,大多数是毕业生。新人本身工资不高,还要被拖欠工资,他们会比机构老人更没有忍耐性,所以他们遇到类似问题,会第一个离职。这样的不良印象会成为他们对教培行业的重要评价,所以他们离开教培后一般也不会再找教培的工作。

相互选择的问题

最近倒闭或者出问题的机构不少,可以理解为,又有不少教培人重新流入用人市场,而机构出于成本控制,它们更喜欢用一些有教培经验的教培人而非毕业生,所以教培行业即使在不断招人,但它们有相应的准入门槛。

综上,有的毕业生是压根不想进教培,而有的是在教培碰过壁而选择不再接触教培,无论是哪种,都是行业和求职群体的一种相互选择的结果而已。

个人想法

现在教培行业鱼龙混杂,有能耐的已经当起“独立老师”,而少点能耐的依旧在教培机构里苟着,他就会形成机构里的“死海”。

现在选择进入教培行业,很大概率会进入教培的“死海”。新员工既不能在里面学到比较有用的技能,还可能被老员工视为对立面。对初出社会的毕业生,个人不建议进入教培。

另外,对于一直在招人的教培机构,如果它们没有扩张的态势,那我们也要对其内部的管理和用人的能力有自己的判断。

教培行业即使不会凋零,但行业处在调整的关键节点,对于求稳的毕业生来讲,或许不是一个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