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岁夺嫡成功,却因批奏章累到猝死,史官都不敢细说他的真实死因
发布时间:2025-07-11 20:09 浏览量:2
"十三年来忧国事,不曾一日不焦心"
雍正,这个在清朝历史上被严重低估的皇帝,我每次读他的故事都有种说不出的复杂情绪。四十五岁才登基,十三年后就猝死在御案前,这中间的故事,可不是现在的宫斗剧演的那样。
雍正帝画像
雍正皇帝,本名爱新觉罗·胤禛,清朝的第五位皇帝,入关定都北京后的第三位皇帝,年号雍正,庙号清世宗。康熙帝的第四子,生母为孝恭仁皇后,就是电视剧中的德妃乌雅氏,从小由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抚养长大。
胤禛这个人,我是越琢磨越觉得了不起。康熙有二十四个儿子,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可最后偏偏是这个看起来最不起眼的四阿哥笑到了最后。
少年胤禛行乐图
当时的形势是什么样的?太子胤礽被废了两次,八阿哥胤禩被称为"八贤王",十四阿哥胤禵手握重兵在西北平叛,连康熙都说他"才德双全"。在这种情况下,四十五岁的胤禛凭什么?
我觉得最关键的是,别人都在争,他在做。
胤禛这个人有个特点,就是特别能忍,特别能干活。别的阿哥忙着结党营私、拉帮结派的时候,他在认认真真地替康熙分忧。户部的事,河务的事,但凡康熙交给他的,他都办得明明白白。
康熙临终前那个传位诏书的真假,史学界争论了三百年都没个结果。但我觉得,如果康熙真的要传位给别人,他不会让胤禛掌管畅春园,不会让他负责自己的丧事安排。这些都是只有最信任的人才能做的事。
雍正登基后的十三年,我只能说两个字:拼命。
这个皇帝有多拼?现在保存下来的雍正朱批奏折有四万多件,平均下来一天要批十几件。但这还不是最要命的,最要命的是他批得有多仔细。
别的皇帝批奏折,可能就是"知道了"、"准奏"这种套话。雍正不是,他是真的在一字一句地看,一条一条地分析,甚至还要教这些大臣怎么做人做事。
有个叫田文镜的河南巡抚,雍正给他写的批语能写好几百字,从怎么治河到怎么做官,事无巨细。还有个更夸张的,雍正给年羹尧的一封信,自己写了四千多字,比现在的硕士论文还长。
我就想问,有几个皇帝能做到这个程度?
但雍正这个人性格确实有问题,就是太较真,太好强。摊丁入亩、火耗归公、废除贱籍,哪一个不是得罪既得利益集团的事?正常皇帝可能会慢慢来,或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雍正不,他就是要一步到位,就是要彻底改革。
这种性格注定了他这十三年过得不轻松。
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三日,雍正在圆明园猝死,年仅五十八岁。
官方的说法是"偶感违和,龙驭上宾",说白了就是突然病了,然后就没了。但这个说法,我觉得谁信谁傻。
一个五十八岁的壮年皇帝,前一天还在正常批奏折,第二天就突然死了?而且死得这么蹊跷,连个像样的病情描述都没有?
我查阅了相关资料,在张廷玉的私人记录中,有这么一句描述,说当时他看见雍正帝七窍流血,令他惊骇欲绝。而且正史说的是前一天雍正在圆明园病重,第二天下午就病危,急召大臣前往,再交代完所有事项,当晚即死,至于暴毙原因更是没有任何记载。
史官为什么不敢细说?因为雍正的死因涉及的东西太敏感了。
有人说是累死的,这个我倒觉得有可能。雍正这十三年的工作强度,放在现在估计早就过劳死了。每天批奏折到深夜,处理各种改革阻力,还要防着那些被他得罪的势力搞小动作,这种精神压力谁受得了?
也有人说是被吕四娘刺杀的,这个听起来像演义小说。还有人说是被炼丹毒死的,雍正确实亲近道教,也确实有炼丹的记录,这个说法也是现在大部分人所接受的。
但我觉得最可能的还是急性心脑血管疾病。雍正这个人本来就性格急躁,加上长期高强度工作,高血压、冠心病这些毛病肯定有。突然发个心梗、脑梗什么的,在那个医疗条件下,死亡率几乎是百分之百。
史官不敢细说,是因为如果说皇帝是累死的,那就等于承认了当时的政治环境有问题,承认了改革的阻力太大。这种话,哪个史官敢写?
雍正这个皇帝,在历史上的名声一直不太好。电视剧里演他阴险毒辣,野史里说他篡位夺权,就连正史也对他的评价比较冷淡。
其实这个问题结合雍正接手的是什么样的烂摊子来看。
康熙末年,国库空虚,贪污成风,八旗子弟好吃懒做,汉族读书人被歧视,农民负担沉重。这些问题,康熙知道吗?知道。但康熙老了,没精力搞大动作了,只能维持现状。
雍正不一样,他一上台就开始动真格的。查抄贪官,八旗子弟也不放过;摊丁入亩,让农民负担更公平;火耗归公,杜绝地方官吃拿卡要;废除贱籍,给最底层的人一个翻身机会。
这些改革,哪一个不是得罪人的事?但雍正就是要做,因为他知道不做的话,大清迟早要完蛋。
可惜的是,十三年太短了。雍正刚把改革的框架搭起来,人就没了。如果他能再活十年,中国历史可能就是另一个样子。
雍正死后,乾隆继位,立刻就开始纠正父亲的"激进"政策。很多改革措施被削弱了,很多被雍正处理的权贵又重新得势了。这就是为什么乾隆能活到八十九岁,而雍正只活了五十八岁的原因。
有时候我在想,如果雍正不是那么较真,不是那么拼命,他会不会活得更久一些?但如果那样的话,他还是雍正吗?
这个四十五岁才当皇帝的男人,用十三年的时间证明了什么叫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的死因或许永远是个谜,但他为清朝做的一切,可以说为清朝续了一百年的命。
"朕就是这样汉子,就是这样秉性,就是这样皇帝" ——这是雍正自己说的话,也是对他一生最好的总结。
参考资料: 冯尔康.《雍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