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再三强调:患上糖尿病,这3种元素要补充,预防肾病找上门

发布时间:2025-06-28 16:16  浏览量:2

声明:本文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为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识,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

“我的血糖控制得挺稳,为什么医生还说我有肾病风险?”一位56岁的退休工程师在复诊时这么问。

很多糖尿病患者都以为只要控制血糖,其他事情就可以不用太管了,可对糖尿病来说,真正危险的,往往不是血糖本身,而是血糖长期作用下对全身代谢的干扰,尤其是肾脏的慢性损伤。

糖尿病会影响肾脏,这是共识,但为什么有的人得病几十年也没发展出肾病,有的人五年内就出现了肾功能变化?

答案不只是控糖做得怎么样,还在于身体有没有充足的能力去“对抗”血糖带来的代谢负担,这时候一些微量营养素就变得非常关键。

它们并不直接降糖,也不是血压药那样立竿见影,却对保护肾脏、维持细胞代谢稳定起着决定性作用。

最容易被忽视的是镁,镁不是热门保健品成分,也不是哪种广告主推的“功能营养”,但它却在血糖代谢里扮演了底层支持角色。

镁是胰岛素受体正常工作的必要因子,没有足够的镁,胰岛素就算分泌得再多,细胞响应也会下降。

这时候身体只好分泌更多胰岛素,结果就是“高胰岛素状态”长期存在,这种状态会伤害血管内皮,而肾小球恰恰是微血管最密集的地方。

肾脏对血流极度敏感,高胰岛素会让血管收缩功能紊乱,进而让肾脏微循环变得不稳定,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中镁缺乏的比例超过一半,而且和微量蛋白尿的出现有关。

摄入足量镁不仅有助于胰岛素敏感性,也能减轻血管壁的炎症反应,让肾脏维持在一个稳定的过滤状态。

问题是,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自己缺镁,饮食也不可能靠一天两天就补回来,尤其是那些不爱吃绿叶蔬菜、粗粮、坚果的人,镁的摄入普遍偏低。

另一个关键元素是维生素D,大部分人一听维生素D,想到的是骨头、钙吸收,却很少把它和血糖、肾功能联系起来。

事实上,维生素D的调节功能远超出大众的认知,它不仅参与免疫调节、抗炎反应、胰岛素调控,还对肾脏有着直接的保护作用。

糖尿病患者一旦出现慢性炎症,肾小管细胞最容易受到破坏,而维生素D恰好能调节这种局部的免疫反应,减缓炎症进展。

很多糖尿病人都有晒太阳少、不运动、长期室内久坐的问题,这些习惯本身就让维生素D缺乏变得很普遍。

而更尴尬的是,一旦肾功能开始下滑,身体活化维生素D的能力会变差,变成一种“缺上加缺”的恶性循环,这个时候外源补充就显得特别必要。

维生素D还能调控钙磷代谢,帮助稳定心血管系统,一旦缺乏,不只是肾脏,整个代谢系统都会受影响,对糖尿病人来说,这种隐形的缺失比血糖高一点还危险。

还有一个被严重低估的营养素是硒,硒在很多地区天然含量就偏低,而且大部分现代加工食品也缺乏这种元素,但它的作用却非常独特。

硒是体内重要的抗氧化物质合成所需成分,它帮助合成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这种酶是肾脏细胞清除氧化产物的关键,糖尿病状态下,身体会产生大量氧化压力,这些自由基攻击肾脏细胞,会造成慢性损伤。

缺硒的时候,抗氧化能力不足,氧化应激水平上升,肾脏负担自然也更重,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如果长期缺硒,肾功能下降速度明显比补充人群快得多。

而且硒还有助于维持免疫系统平衡,避免慢性感染对肾脏的次级打击。

很多糖尿病人不是直接被血糖拖垮,而是被反复的轻微炎症慢慢“耗掉”的,这种低烈度的炎症,就是靠硒参与的酶系统来对抗。

这些元素都不是靠吃两顿饭就能补充起来的,它们需要的是稳定的摄入渠道,而大多数人的饮食习惯、地域差异和生活节奏注定让补充变得困难。

不少糖尿病人控制饮食的时候一味追求低脂低糖,结果把微量营养素也一块砍掉了,吃得越来越单一,反倒把身体调节系统搞乱。

医生很多时候关注的是血糖、血压、血脂这几个大指标,普通人也只看得懂这些,但微量元素缺失对身体的影响,往往不是立刻能看出来的。

它是那种“潜移默化”的风险累积,不痛不痒地影响着每一条代谢通路,直到有一天查出蛋白尿,才回头去想到底哪一步出了问题。

这时候再补,很多功能已经下降,真正合理的策略是,从确诊那天开始,就把这些补充计划列入基础治疗,不光是饮食补一点,而是定期检测这些元素的水平,有目标、有计划地调整。

如果能在糖尿病前期就开始重视,肾病的风险会低一大截,这才是真正的“早干预”,而不是等出现肾损伤才去加大药量。

当然,并不是所有糖尿病人都需要立刻吃营养补剂,但要根据个人体质、饮食习惯和监测结果做出决定。

有些人本身饮食非常均衡、日照充足、身体吸收功能好,那补得少一点也没事,但多数人都做不到这几条全中,这个时候就不能用传统观念去看待补充微量元素这件事。

如果一位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得非常好,生活也算规律,但并没有刻意补充这些元素,他是否就能避开肾病的风险?

答案是:不一定,因为糖尿病带来的风险不仅是血糖高,而是身体调节系统的完整性,如果这个系统在慢慢丢失保护能力,不管血糖多漂亮,也可能一步步走向失控。

真正的健康,是看全局,而不是某个数值的好坏,这点,很多人到后期才明白。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身体不适,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

关于糖尿病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1]赵荣瑶.糖尿病病人用药依从性管理策略的研究进展,循证护理 ,2024-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