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医院一天接诊3名重症热射病患者,医生重要提醒需注意
发布时间:2025-07-16 21:35 浏览量:2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这天真是热得要命,真不是说着玩。前几天,咱市中心医院一天之内收了仨热射病重症,ICU都快塞满了,医生的脸色比天还黑。
你说这是巧合?不是巧,是命悬一线的警钟。
一说热射病,很多人不当回事,觉得“就是中暑嘛,喝点水、吹空调就好了呗”。错!大错特错!
热射病不是你想的那种“头晕出汗”,它是真正能把人送走的病,发病快如闪电,凶险堪比心梗脑卒中。一个小时内不处理,可能就回不来了。
为什么现在老有人中招?为啥重症越来越多?是谁把命丢在了高温底下?这背后到底是天太热,还是人太傻?
慢慢看,咱们今天就把这事儿捋个明白。
话得从这仨病人说起。今年七月初,南方某三甲医院,一天内接诊了三名热射病患者。一个是送快递的哥,骑着电瓶车在太阳底下跑了七八个小时;一个是工地上干活的大哥,头上裹着毛巾以为能挡太阳;还有一个是家里没空调的大爷,连喝水都舍不得多喝。
三个人来的时候情况都不妙,体温一个比一个高,最高的烧到了42.3℃,人已经陷入意识模糊,皮肤干热、无汗、心跳狂飙。
医生说得直白:“热射病,抢救就是跟死神掰手腕。得快,得狠,得准。”
但问题是,大多数人根本就不晓得“热射病”是啥。以为出汗、头晕、乏力就是热到了,休息下就好。
错了,这不是普通的中暑,它有个专属名号——热射病,是中暑的最严重阶段,再往上就没“上”了,直接往下送了。
咱讲点专业的,但你别怕,听我说得明白点。
热射病,学名叫“中暑性高热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听着吓人吧?就是因为它是真吓人。
它分两种:劳力型热射病和非劳力型热射病。
劳力型的,多见于年轻人,尤其是体力劳动者,比如送外卖、跑步锻炼、干重活的。一边出汗一边高温,身体热量排不出去,等到“排热系统”崩了,体温就飞起来了。
非劳力型的,多发于老人、小孩、慢性病患者。这些人本身就调节能力弱,一闷一热,身体就容易出问题。
关键点在哪?它是“高热无汗”!
这就跟普通中暑不一样。普通中暑你还能出汗,身体还在“挣扎”;到了热射病,皮肤干了,汗停了,说明身体已经放弃挣扎了。这时候你还以为“歇一会儿就好”,那就真歇过去了。
说到这儿,你可能想问:这不是天热的问题嘛,我们以前怎么没这么多热射病?
这才是最吓人的事!
根据《中国气象局2025年7月报告》,今年全国平均气温创下历史新高,多个城市连续高温40℃以上,热浪持续时间延长、湿度增加、夜间也不降温。
这就造成了“热积累”——人体根本来不及散热,白天热,晚上也热,热上加热,热成内伤。
再加上现代人生活习惯的问题,很多人不爱喝水、熬夜、吃重口味、天天空调房一坐十几个小时,身体循环系统早就虚了。
中医讲:阳热外逼,气阴两伤,汗出而不解,热入营血。这就是说热邪入体,气机紊乱,伤了阴液,人就容易陷入“阳亢阴竭”的状态。
再结合西医的说法:当体温超过40℃,细胞会发生蛋白变性,器官功能紊乱,最常见的就是肾衰、肝损、脑水肿、凝血功能障碍。
你以为是中暑,其实是多器官衰竭的前奏。通俗点说——烧坏了。
那是不是只有在外面干活的才会得?
再错!热射病不挑人,也不挑地儿。
家里没空调,屋里闷热如蒸笼,照样中招。2024年南京一位89岁的老太太,在没有空调的房间里午睡,下午被家人发现意识不清,送医确诊热射病,最终不治。
还有健身房里跑步的年轻人,空调关了,跑两小时,结果直接昏倒心跳骤停,热射病。
最离谱的是北京有个小伙子,打游戏太入迷,房门紧闭不开窗,连喝水都忘了,结果坐着坐着热射病了。
你说离谱吗?不,热射病就是这么离你近。
那到底咋办?怎么才能防住这“鬼门关”?
中医有句老话:“夏宜清补,忌躁动。”
说白了,就是该躲就躲,别硬扛;该喝水就喝,别憋着;该清淡就清淡,别大鱼大肉。
首先,别等渴了才喝水。人一渴,说明身体已经缺水了。建议每小时都得补水,哪怕一小口,也别断。
但也别猛灌冰水,那容易刺激肠胃。中医讲寒凉伤脾,尤其夏天湿气重,一凉一湿,脾胃先倒台。
最好喝点温水,或者淡盐水,或者自制点绿豆汤、薏米水、莲子茶,清热又祛湿。
再一个,出门时间要选好。上午十点到下午四点这段时间,太阳最毒,能不出门就不出门。
要是必须得出去,戴帽子、穿浅色衣服、带水、注意休息。身上湿了要及时擦干,别让汗湿衣服贴着皮肤,不然容易堵汗孔,热散不出去,反而更危险。
晚上回家别立马冲凉水澡。大汗淋漓的时候冲冷水,容易引发寒邪入体,打个喷嚏不算啥,一冷一热就可能中招。
这时候可以泡泡脚、擦身、喝点温水,慢慢降温。
其实老祖宗早就告诉我们:“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夏天,是阳气最盛的时候。人要顺应天时,不能逆着来。
你白天不活动,晚上瞎折腾;你不吃早饭,三顿烧烤加啤酒;你整天吹空调,结果阳气困在体内,出不来,等哪天一热,身体就炸锅了。
中医“汗为心之液”,汗液排不出,心火内盛,神志不清,昏迷抽搐,岂不正中热射病的下怀?
说到底,热射病不是天灾,是人祸。是你对身体的忽视,是你对高温的轻视,是你以为自己“挺得住”的自负。
你以为自己年轻,其实你早就虚了;你以为自己能扛,其实你快倒了。
命这玩意儿,真不是你以为能管得住的。
最后,说几句掏心窝子的。
别拿命赌天气,别拿“扛一扛”当本事。
热浪不是玩笑,热射病不是传说。它就在你身边,在每一个你以为“还好”的瞬间。
多喝水、少暴晒、顺节气、懂身体,才是真正的养生。
别等ICU的门口再想起今天这篇文章。
点个赞,留个言,转发给你关心的人。这个夏天,我们一起避开那把“看不见的火”。
参考文献:
[1]李光伟,刘红,赵春芳,等. 热射病的临床特点与救治策略研究[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23,32(10):1125-1130.
[2]中国气象局. 2025年全国气候趋势分析报告[R]. 北京: 中国气象局,2025.
[3]王志强,陈晓云,李俊. 中暑与热射病的中西医结合研究进展[J]. 中国中医急症,2024,33(04):656-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