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不过中国,饿垮中国行不行?西方媒体算了笔账,看得我大受震撼

发布时间:2025-08-06 15:15  浏览量:1

打不过中国,那饿垮中国行不行?西方媒体替我们算了笔账,看得我大受震撼。

这两天我上网的时候,在X上刷到了一张很有意思的图片,它的题目叫《世界上哪些国家最能养活自己?》。划分标准有7个大类:水果、蔬菜、豆类/坚果、淀粉类主食、肉类、鱼类和乳制品。每一个大类都以百分比来显示,等于100%就是自给自足,大于100%就是有富余可供出口,小于100%就是不够吃需要进口。

此次接受评估的国家共有186个,其中图上一共列举了50个上榜国家,7项标准中有4项合格就能上榜。能够跻身前10的国家则至少有5项合格,这10个国家中亚洲国家占据了七席,剩余三席南美洲、大洋洲和欧洲各占其一。

南美小国圭亚那是186个国家中唯一一个7项标准全部拿到合格分的,所以它在排行榜上高居第一。事实上,有资格跻进排行榜前50名的国家,绝大多数都是像圭亚那这样的小国,比如阿曼、瓦努阿图、老挝、菲律宾和拉脱维亚等。人口过亿的国家只有8个,两只手就能数得过来。

而在上榜的这50个国家之中,有一个非常特殊的异类,它是一个东方大国、一个文明古国、一个发展中国家,拥有超过14亿人口,国土面积在世界上位居前列。此次上榜的50个国家人口总规模约为34亿,其中仅它一家就占去了超过41%。

虽然人口众多,但这个国家的粮食自给率排名却高得不可思议,在50个上榜国家中排名第3,7项标准中有6项拿到了合格分,唯一不合格的是乳制品,自给率仅为29%,其余都在100%以上。其中,它的蔬菜自给率还是所有上榜国家之中最高的,高达356%。这也就是说,在满足了14亿人的日常饮食需求之外,它还有256%的蔬菜富余可供出口。

这个数字是个什么概念呢?差不多半个地球的人口(约40亿)一年的蔬菜消耗,仅它一家就能满足。

这个国家的名字在我们的舆论场上经常能够看到,大家都很熟悉。没错,它就是印度——的北方邻国,中国。

更低的起点,和印度相比,中国的粮食自给率真是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这张排行榜是由加拿大数字媒体公司“视觉资本”(Visual Capitalist),根据《自然·食品》期刊的最新研究数据制作出来的。“视觉资本”可不是随随便便的阿猫阿狗媒体,该机构被公认为西方领先的数字媒体公司,在X上拥有广泛的影响力。因为其数据来源多为权威机构,比如《自然·食品》期刊和世界自然基金会的“乐活饮食指南”等,所以其内容也常常被一些美西方的知名人士引用,比如马斯克。

考虑到“视觉资本”是一家加拿大公司的媒体公司,和我们八竿子打不着一块去,所以那张图表的可信度我觉得还是说得过去的。

“视觉资本”经研究分析发现,不同地区国家的粮食自给情况存在明显的结构性短板。欧洲国家普遍在水果和蔬菜生产上严重依赖进口,例如俄罗斯、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的国内水果自给率极低。唯独西班牙是个例外,果蔬产量远超国内需求。

与此相比,亚洲国家则普遍面临乳制品短缺的问题,即便是越南和中国这两个考到了第二和第三名的优等生,两国的乳制品自给率均不足30%。这主要受限于当地的气候条件、牧场规模以及饮食习惯等。东亚人,尤其是中国人很多都有不同程度的乳糖不耐,牛奶喝多了就容易拉肚子,所以中国对于提高乳制品自给率没有那么迫切的需求,故而其自给率只有29%,比起广大欧、非、大洋洲和中亚国家要低不少。

中国的乳制品人均消费远不及欧美,对于提高这块的自给率并没有太过迫切的要求

不过这个“低”也是相对而言的,我们和那些畜牧业发达、喝牛奶喝得比较狠的国家确实没法比,但是跟东亚、东南亚各国普遍只有10%出头,甚至干脆就是0的乳制品自给率相比,我们的29%已经是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值得一提的是,抛开中国不算,俄罗斯是五常之中唯一一个榜上有名的国家,但在上榜50国之中也仅排到了19位,水果(33%)和蔬菜(66%)的自给率不足拖了俄罗斯的后腿。

除此之外,美、法、英三国的粮食自给率都不太够看,排名最高的美国在7项评比标准中仅有4项合格,分别是豆类/坚果(1259%)、淀粉类主食(188%)、肉类(717%)和乳制品(乳制品409%)。而水果(70%)、蔬菜(61%)和鱼类(43%)则全部不合格。属于长板长得特别夸张,但同时短板又比较突出的典型。这就能解释为什么美国的新鲜蔬果会卖得比肉类和牛奶贵那么多了——因为他们肉奶的产量是真的大,而果蔬又是真的不够吃。

这张图表后来被一些美国网民转载到了X上,看得他们大受震撼。因为这样的统计结果完全出乎了他们的意料,很多美国人都觉得,美国长期贵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农产品出口国,拥有那么优渥的农业条件,在全球粮食自给率排名上理应获得高分才对,结果没想到,居然连前50名都没跻进去,反倒是像中国、越南和老挝这样的亚洲国家、发展中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在粮食自给率得分这块表现优异。

美国的农业虽然发达,但是偏科严重,大豆自给率那么多就是为了卖给中国的

尤其考虑到这些国家在很多美国人心目中还是属于“长期吃不饱”的那一茬,这种反差带来的三观震撼就更加强烈了:

“有没有搞错?美国居然连前50名都挤不进去?”

“其实美国的粮食自给率相对不高才是正常的,这虽然不符合直觉,但很符合预期。不光美国,其他主要依赖进口和消费的国家也一样。发达国家的粮食自给率普遍偏低,所以粮食自给率越低就越‘发达’。”

“中国、越南和老挝是怎么回事?这哥仨吃什么了这么猛?”

“可能是因为这三个都是社会主义国家的缘故吧。”

“身为一个德国人,我也震撼到了,怎么连德国都没上榜呢?我们几乎把所有空地都用来发展农业了啊,德国拥有世界上工业化程度最高的现代农业,我们向很多国家出口了很多农产品,其中也包括中国,而我们进口的农产品却很少,只有那些我们在欧洲种不了的东西。为什么德国都这样了还不能上榜呢?我不明白。”

“哥们,你是真的德国人吗?德国确实把地都用来发展农业了,但是德国发展的农业和你设想的不是一回事。德国的土地上种得最多的是玉米、小麦、土豆和油菜籽,拢共就这几样,品种非常少。德国的肉类产量倒是相当可观,猪、牛、鸡随处可见。你以为为什么德国菜里头就面包和香肠这几样东西出名?因为除了小麦和猪肉以外,德国它也不产别的玩意了。”

“我很好奇,为什么中国其他几项的得分那么高,唯独乳制品这一项不合格呢?从战略角度来看,中国明明拥有很多牧场啊,而乳制品又是替代卡路里来源的绝佳选择,中国不发展这个说不过去啊。”

“我想这可能是因为乳制品不是亚洲美食的主要原材料吧。亚洲人对乳制品不是很依赖。再说了,大多数亚洲人本来就有乳糖不耐症。”

“中国也许能解决乳制品自给率的问题,但是因为中国缺乏消费乳制品的文化传统,所以就不是很上心。这些数字是基于推荐营养摄入量得出的,但中国人根本不吃奶酪。我几乎没认识哪个中国人是喜欢奶酪的。中国人喜欢吃大米,我甚至看到过中国人带着电饭煲到欧洲的,因为这样他们就能在欧洲煮饭吃了。相比之下,欧洲人生活才离不开奶酪,但欧洲人对米饭就无感了。”

“我被中国的统计数据震撼到了,我没想到中国的肉类消费占比居然高达301%,而碳水化合物的占比却仅有170%,这和我的预期完全是反过来的。我知道中国养了很多鸡和猪,但我一直以为淀粉类主食,比如大米和山药等在中国人日常饮食中的消费量会更大才是。我之前听说中国曾经盖了座26层楼高的养猪场,当时我还以为是开玩笑,现在看来搞不好是真的。”

其实不光这些老外,我在看到这份图表的时候也觉得很震撼,那种感觉就好像被央视三农频道的当家主持郭站长用山药蛋子往脑袋上砸了一下,整个人都晕晕乎乎的。我知道这些年咱们国家在粮食自给这块相较以前有了很大进步,在很多领域的物产供应都是高居世界第一的。但我是真没想到,原来我们水果、蔬菜、豆类/坚果、淀粉类主食、肉类和鱼类这6大项都已经能自给自足了,唯一没达标的只有并不是特别要紧的乳制品。

和很多国家想象的不同,我们的肉类自给率其实并不低

不要以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和贴在我们南边的印度比一比,都是14亿人口,建国时间都差不多,论起点印度人当年甚至比我们还高一截,结果现在一晃眼70多年过去了,我们的粮食自给排名都已经来到世界前三了,而印度却依然连前50名都挤不进去。

这让我想起了《人间正道是沧桑》里,杨立华和董建昌在重庆喝小米粥的那场对手戏:

“哟!小米粥!有点延安的意思了。立华,说实话,我董建昌对共产党人,历来是佩服的。你就说陕北那么不毛之地,人家弄得那是红红火火啊。你对人家搞封锁,人家反手就来了个大生产。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就这一点就不得了。打天下、坐天下都行,这就很可怕了。他老蒋算是遇上了一生中真正的劲敌了。”

此时此刻,恰如彼时彼刻。

对于任何试图通过外部压力动摇中国根基的企图,这些数据都作出了最有力且不容置疑的回应。它昭示着,一个能够凭借自身力量养活14亿多人口、并在关键农产品领域拥有巨大盈余的国家,其文明韧性和战略纵深,远超所有人,包括我们很多中国人的想象。那些对中国不怀好意的国家,可以死了那条心了。中国在粮食安全上的坚实基础,是我们抵御任何外部风险的铜墙铁壁,不要说妄想打赢中国,任何妄图通过“饿垮”中国来达成险恶目的的想法,都注定是痴心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