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去世的人越来越多!张文宏苦劝:日常牢记“5不做6不吃”

发布时间:2025-08-08 14:21  浏览量:1

糖尿病不是新病,可怕的是它越来越“新”。新在哪里?新在发病人群越来越年轻,新在并发症越来越凶险,新在你以为你没事,其实病已经悄悄撕开了口子。

张文宏说得直白:“糖尿病不是饿出来的,是吃出来的。”但更精准的说法应该是——糖尿病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一点点“惯”出来的。

糖尿病正在逐渐成为中国人最熟悉的陌生人。熟悉,是因为几乎每个家庭都绕不开;陌生,是因为我们对它的轻视和误解,远比你想象得严重。

你以为它是“老年病”,你以为控糖就是少吃甜,你以为不胖就安全。可现实一次次打脸。

死亡数字不会说谎。据《中国糖尿病防治现状》报告,全国18岁以上人群糖尿病患病率已接近12%。

更扎心的是,大多数糖尿病患者在被确诊前,已经悄悄出现了血管、视网膜甚至肾脏的损伤。等你发现不对劲,往往已经“火烧眉毛”。

但问题来了——为什么明明已经科普了这么多年,糖尿病相关死亡人数却越来越多?到底是大家不听,还是我们讲错了重点?

最致命的不是糖,而是“惯性”

很多人以为糖尿病就是“吃糖太多”,于是戒掉了糖,但没戒掉夜宵、饮料、久坐、熬夜、暴躁这些“元凶”。真正让糖尿病“发疯”的,是生活方式的惯性。

就像你每天睡前刷手机到两点,嘴上说“明天早点睡”,身体却已经习惯了晚睡带来的应激激素波动;你以为“我不吃糖啦”,但每天喝三杯奶茶、吃重口味外卖、靠碳水续命,胰岛素早就累趴了。

很多人不是被糖尿病吓死的,是被“侥幸心理”拖垮的。他们总觉得自己还年轻、身体还扛得住,可身体的账本不会撒谎。

“5不做”:糖尿病最怕你坚持的坏习惯

张文宏医生提出过“5不做”,可惜很多人只听了个热闹,根本没当回事。这五件事,几乎每个城市打工人都在犯。

第一,不熬夜。熬夜是血糖控制的第一杀手,褪黑素紊乱会抑制胰岛素分泌,而且每晚睡眠少于6小时,糖尿病风险几乎翻倍。

第二,不久坐。哪怕你不胖,但每天坐8小时以上,胰岛素敏感性会明显下降,血糖就像没刹车的汽车一样往上冲。

第三,不情绪内耗。长期焦虑、抑郁、情绪压抑的人,体内应激激素升高,直接影响血糖稳定。压抑情绪比吃糖还危险。

第四,不暴饮暴食。尤其是节假日、大餐局、深夜外卖,这种剧烈波动的饮食方式,会让胰腺疲于奔命,胰岛β细胞逐渐衰竭。

第五,不天天外食。外卖、快餐、重口味菜品中隐藏糖、脂肪、精制碳水比例极高,就算你点的是“健康沙拉”,酱料里也可能藏着你想不到的糖。

“6不吃”:糖尿病不怕你管嘴,就怕你嘴硬

糖尿病不怕你忌口,怕的是你“嘴硬”——嘴上说控制饮食,身体却从不拒绝诱惑。“6不吃”不只是说说而已,是真正要落实的生活红线。

首先,不吃高糖饮料。果汁、奶茶、碳酸饮料,哪怕打上“低糖”标签,升糖指数依然爆表,喝一口血糖飙三层楼。

其次,不吃精制主食。白米、白面、白馒头、蛋糕、甜点,这些都是“看似无害”的血糖炸弹,升糖速度快、饱腹时间短、胰岛素消耗大。

再者,不吃加工肉制品。火腿肠、香肠、腊肉,含有大量亚硝酸盐、糖分和防腐剂,对胰岛素代谢极不友好。

还有,不吃油炸食品。油条、炸鸡、薯条,不但含有反式脂肪酸,还容易引起胰岛素抵抗,对糖尿病人而言是地雷。

不吃高盐腌制品。糖尿病人本身就容易合并高血压,高盐饮食加快肾损伤风险,直接加重病情。

最后,不吃高脂零食。花生酱、奶油蛋糕、薯片、爆米花,这类“嘴巴一时爽”的食物,会让你血糖、血脂双爆表。

真正的糖尿病防线,不在医院,在厨房和客厅

作为一线医生,我见过太多“后悔”的眼神。有人30多岁查出糖尿病肾病,有人50岁就靠胰岛素维持生命,全家人围着血糖转。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早期没当回事。

糖尿病最怕的不是病情恶化,而是你一直不重视生活方式的积累。每天吃什么、动多少、睡多久、情绪怎样,这些才是真正决定你是否“靠近糖尿病”的开关。

日常生活中的“控糖利器”其实很多:苦瓜、南瓜、西兰花、洋葱、燕麦、魔芋,这些食物既低升糖又营养丰富,还能帮助胰岛素更好地发挥作用。

每天一碗粗粮粥,一盘绿叶菜,一点点运动,胜过千言万语的科普。

你离糖尿病,其实只差一个“懒”字

很多人问我:“医生,我不胖,怎么也得了糖尿病?”这话我听得太多了。但糖尿病的“剧情”早就变了,它变得越来越偏爱‘亚健康’人群。

你不胖,但你缺乏运动;你没吃甜,但你顿顿高碳高油;你不焦虑,但你天天晚睡刷剧。这些看似“无伤大雅”的习惯,就是糖尿病的温床。

真正的糖尿病,不是突然“袭击”,而是悄悄“潜伏”。它藏在你每一次加班后叫的外卖里,藏在你每一个不愿起身的午后,藏在你每一次“明天再运动”的借口中。

不做“等确诊才后悔”的那个人

我要说句重话了:糖尿病,不是怕你知道它,而是怕你“认命”。

很多人一查出糖尿病,就觉得“完了,我这辈子只能吃青菜了”。还有人觉得,反正都得了,干脆“躺平”。但真正聪明的人知道——糖尿病不是绝症,但它需要绝对的自律。

你不需要顿顿吃苦瓜,但你要记得,每一个合理的选择,都是在帮你的胰腺“喘口气”。别等到血糖飙高、眼睛模糊、脚开始麻了,才惊觉“原来我早就错过了防线”。

参考文献:

[1] 贺雪,丁四清. 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睡眠质量及疗效的影响[J]. 当代护士(上旬刊),2016(4):129-130,131.

[2] 李小亚. 老年糖尿病日常饮食和自我保健指南[J]. 家庭生活指南,2024,40(3):107-108.

[3]李志强,胡蓉,孙建军. 糖尿病生活方式干预研究进展[J]. 中华糖尿病杂志,2025,13(02):8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