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批违法违规涉军自媒体账号被处置,军人家庭更需保密自觉

发布时间:2025-08-14 20:15  浏览量:2

近期,自媒体账号“杨阳阳”因发布部队家属院短视频,详细展示训练设备并标注定位,被军地职能部门依法处置。这起事件是近期集中清理违法违规涉军自媒体账号行动的典型案例之一,它不仅揭示了部分自媒体为博取流量而罔顾国家安全的乱象,更深刻地将一个被忽视的群体——军人家属——推到了军事信息安全的前沿。

这并非简单的违规,而是对国家安全防线的无意侵蚀。当军嫂们出于分享生活、寻求认同或缓解压力的心理需求,在社交媒体上发布日常点滴时,看似无害的家属院场景、训练设备细节,甚至地理定位,都可能被境外情报机构利用。通过大数据汇聚与关联分析,这些碎片化的信息足以拼凑出完整的军事秘密,直接威胁到部队安全和国家利益。此次处置行动,正是为了遏制此类风险,维护清朗涉军网络环境,确保国防安全不因细微疏忽而受损。

军嫂们在社交媒体上的分享,往往承载着深层次的心理需求。长期分居、独自承担家庭重担,使得她们渴望通过网络平台寻找情感支持与身份认同。这种对群体归属感的强烈需求,有时会促使她们分享更多“内部”信息,以证明自身的特殊性。然而,保密教育的“盲区”和对网络风险的认知偏差,使得她们难以分辨何为真正的军事敏感信息。她们可能认为,只要不直接提及涉密内容,或对军人形象进行简单处理,便是安全的。但正如《保守国家秘密法》所强调,无论故意或过失,泄露国家秘密并造成危害,都将承担法律责任,从行政处罚到刑事追究,均有明确的法律依据。这提醒我们,保密责任并非仅限于军人本身,其家属同样是国家安全链条上的重要一环,其行为可能触及《刑法》中关于为境外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的罪名。

面对日益复杂的网络窃密手段,筑牢军属保密防线刻不容缓。这需要多方协同,而非仅仅依靠事后惩戒。首先,军队和相关部门应将保密教育的触角延伸至军属群体,创新教育形式,通过生动案例而非生硬条文,让军属们直观理解信息泄露的危害性,并明确分享边界。其次,社会应构建更多安全、健康的军嫂交流平台,满足其情感和社交需求,减少其在公开网络平台寻求慰藉的潜在风险。同时,军嫂自身也需提升网络素养,审慎对待每一次点击、每一张图片、每一段视频,时刻绷紧保密这根弦。

国家安全无小事,细节之处见真章。军装是军人的荣耀,军属身份亦是光荣的象征,绝非引流的工具。守护军事秘密,就是守护万家灯火,这是军人军属共同的使命,也是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让保密意识成为融入血脉的自觉,共同铸就国家安全的钢铁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