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航航班乘客冲突事件:地上降不住的妖精,都有一个天上的老子

发布时间:2025-08-14 21:29  浏览量:1

看到新京报的一篇报道。

在深圳飞往大连的南航CZ6164航班上,飞行过程中一男孩一直踢踹前排女乘客的椅背。

女生多次警告无效后,责骂了那个男孩。

男孩心有不爽,借路过故意去撞前排女生,导致女生耳机掉落不见了。

就这样,矛盾彻底激化。

飞机落地后,双方发生肢体冲突。

女孩要报警,男孩妈妈情急之下说出了那句经典的话:他还是个孩子,你就不能体谅他吗?

关于这起事件,警方已介入调查,我就不再赘述细节。

然而,他是孩子,可父母是大人,孩子不懂事,难道父母也不懂事吗?

如果孩子第一次犯错时,父母能够及时制止并管教,问题也就止步于此了。

可孩子犯错后为什么还敢肆意妄为,就是因为父母不作为,才让孩子有了继续犯错的底气。

说到底,每一个任性妄为的孩子背后,都站着一个“护犊子”的大人。

正如有句老话所说:地上降不住的妖精,都有一个天上的老子。

01

每个无法无天的熊孩子背后,都站着一对装睡的父母。

生活中,相信不少人跟我一样,也怕遇到熊孩子。

关于熊孩子我有三大怕:坐车坐飞机遇到熊孩子,看电影遇到熊孩子,熊孩子到家里来玩。

看着熊孩子鬼哭狼嚎、上蹿下跳,任谁都要头疼不已。

但随着时间推移,我渐渐意识到,比起熊孩子本身,我最难以忍受的是熊孩子父母不分青红皂白的偏袒和护短。

这些年,我愈发坚信一个观点:熊孩子是世袭制的。

“熊”这种基因,也是会遗传的。

高铁上,一个小孩子一直吵闹,同车厢的一名女乘客实在受不了,上前进行劝阻。

万万没想到,小孩的母亲非但不去管教孩子,反而回怼女乘客:

“你有本事你来管,我反正控制不了他!你这辈子别生孩子了,生出来都会被你带死。”

北京的一家餐厅里,六岁男孩强行打开女厕所的门,对着里面的女子瞪眼嬉笑。

女子找男孩家长理论,希望对方给自己道歉,对方不但没有歉意反而疯狂辱骂女子:

“你跟六岁孩子较什么劲!就你金贵怕被人看!”

一个孩子在书店的自习区里大声念书,工作人员提醒男孩小声点后,遭到了男孩子指着鼻子呵斥:“你管我,你信不信我抽你!”

男孩妈妈见状,把孩子护在身后,对着书店工作人员说:他还只是一个孩子…

类似的故事,不胜枚举。

以前遇见熊孩子我也会非常愤怒,但深入了解后我发现:遇见一个行为不正常的孩子,这个孩子可能是全家问题最轻的。

很多闹剧,表面上看似是孩子的问题,实则是家庭教育的缺位。

如果说熊孩子的不良行为是一汪污水,那么熊家长就是毋庸置疑的污水源。

每一个肆无忌惮的熊孩子背后,一定站着蛮不讲理装睡的熊大人。

事实上,溺爱不是爱,而是愚蠢和短见。

家长的“护短”与“纵容”,只会让孩子在错误的路上越走越远。

02

你舍不得教育孩子,社会会替你狠狠教育他。

教育部部长怀进鹏说过:

“校园之外没有温室,长大之后没有儿戏。外面的世界,不会轻易原谅那些无法无天的孩子。”

孩子在应该受管教的时候,如果你选择了放纵,总有人会替你狠狠地教育他。

自媒体作者@鱼爸分享过一个故事。

一位母亲带着儿子到餐厅吃饭,孩子在大堂跑来跑去,多次碰撞到邻桌客人的座椅。

邻桌的客人提醒母亲约束一下孩子的行为,可孩子的母亲却对此置若罔闻。

无人管束的孩子越发肆无忌惮,竟直接伸手去抓邻桌客人餐盘里的螃蟹。

被冒犯的客人本能地拍开了孩子的手,没想到恼羞成怒的男孩居然抬手就要打对方。

这一举动彻底激怒了对方,毫不犹豫反手给了熊孩子一记响亮的耳光。

一个没有教养的孩子,父母可以纵容他,但别人不会由着他,社会更不会惯着他。

你今天不教会孩子边界,明天总有人让他碰得头破血流。

作家浅若住的小区有个熊孩子,每天早晨起床后,不仅大声尖叫,还把东西弄得叮当响,吵得整个楼道的人都睡不好觉。

大家怨声载道,多次投诉,但家长放任不管。

有父母撑腰的熊孩子在学校也变得无法无天,因为一件很小的事情,居然动手把班上的一个女生打伤住院了。

父母非但不教训孩子,还赖账不赔偿。

女孩的哥哥气不过,在熊孩子回家的路上,把他拦住,打了一个轻微脑震荡。

孩子缺失的教养,总有一天会反噬在自己身上。

父母会惯着孩子,但是社会不是孩子爹妈,不会惯着他的臭毛病。

当他有一天走出家门,走上社会,再做出一些熊行为的时候,没有人会对他再宽容。

今天,你纵容孩子的“恶”,总有一天,孩子会尝到社会的“恶”。

与其等待孩子将来被社会敲打得头破血流,不如从小教孩子有所敬畏,敬畏生命,敬畏规则。

03

爱与规矩并行,才是最好的家庭教育。

心理学家戈尔丁说,人性有三层:

第一层,生物性,偏向恶;第二层,社会性,善恶兼有;第三层,精神性,偏向善。

他发现,一个孩子,如果犯错后得不到及时的教育和制止,在没有约束的情况下,他生物性里面的恶就会被激发。

在孩子开始有行动力的时候,父母就要告诉他们对错善恶,并立好规矩。

当孩子第一次犯错的时候,要出面制止,及时纠正,把恶的种子扼杀在摇篮里。

网上一位妈妈分享说,她的儿子恶作剧,将邻居的新自行车弄到完全报废。

邻居因此找上门。

面对儿子犯的错,妈妈让儿子当着邻居的面道歉赔偿,并且实施了如下惩罚:

1. 用他的零花钱支付修车损失;

2. 禁足两周,期间他必须每天完成五件家务,做不好,重做;做得特别好,提前结束惩罚。

妈妈说,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儿子以后再做类似事情前三思,这么做会带来什么后果。

小错不改,必酿大祸;小过不惩,必为大患。

好的教育不是纵容,不是冷漠轻视,而是要让孩子明白做错事要付出代价。

李玫瑾教授也说过:

“人的成长过程中,要形成一些东西,除了爱之外,还要有敬畏。

惩罚实际上是一种保护,让他知道怕,知道后悔,以后再也不敢了,真的让他不敢了才是保护他。”

一个7岁男孩,总喜欢用石头扔人。家长多次教导,男孩当耳旁风,屡教不改。

实在没辙的家长捡起一块大石头,罚他抱着走回家。

男孩一边吃力地抱着石头走,一边哭着喊道:“我永远都不会再犯这样的错误了”

陕西某小区,男孩经常独自乘坐电梯时,在电梯角落里撒尿。

物业开始找这是谁家的熊孩子。

还没找到,男孩的妈妈先一步知道了,她主动在小区业主群里道歉。

男孩在爸爸的监督下,老老实实在电梯里拖地、擦厢壁,打扫了一个月的电梯卫生。

一句“孩子还小”,是多少父母不管教的借口?又是多少孩子免受惩罚的挡箭牌?

父母一次次兜底,孩子势必一次次突破底线。

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说:孩子毕竟不是成年人,孩子必须管教、必须惩戒。

惩罚不是目的,目的是让孩子知敬畏、守规矩。

好孩子是管出来的,熊孩子是惯出来的,不管不骂不罚,培养不出优秀的孩子。

有管,有教,有罚,有爱,才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在一次采访中,有人问俞敏洪如何看待:穷养儿富养女。

俞敏洪说,穷养富养,都不如有教养。

什么是有教养?

就是当他走进人群中,他的行为是恰当得体的,让人感到礼貌和愉悦,不惹人厌,不招人恨。

让孩子明白“公共场所需轻声细语”,不是压抑天性,而是涵养品格;

让孩子懂得“做错事就要付出代价”,不是颜面扫地,而是彰显担当。

这个世界,一定会奖励那些有教养的孩子。

培养一个有教养的孩子,也是父母一生之幸。

点个赞吧,与所有父母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