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长征创立者张胜利:老子不是通过概念逻辑推演自己思想的

发布时间:2025-06-10 17:18  浏览量:9

世界中医日创立者张胜利近照

老子在《道德经》第二十三章以惊雷般的笔触写道:"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而在第七章却又以珠玑般的文字宣称:"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这两段看似矛盾的论述,犹如阴阳两极,在辩证的张力中展现出老子思想的深邃。这种表面上的自相矛盾,恰似江河奔流时激起的漩涡,实则是原始思维向哲学思维过渡期的独特印记。

原石道家太虚真君像

细究其理,老子的思维模式仍带有浓厚的神话思维特征。这种思维犹如晨曦中的薄雾,既朦胧又富有诗意,它以具象的物象为载体,通过隐喻象征来表达抽象概念。就像用葫芦象征"道",既是对母体崇拜的延续,也是对宇宙本源的具象化表达。老子的"道"概念,实则脱胎于对太阳循环运行的观察——那每日东升西落的金色轨迹,在原始先民眼中既是神秘力量的显现,又是永恒规律的具象。这种思维特征,使老子的哲学如同青铜器上的饕餮纹,既保留着原始宗教的神秘色彩,又蕴含着理性思维的萌芽。

世界中医日创立者张胜利书法作品

在认识论层面,老子展现出独特的辩证智慧。他既强调"致虚极,守静笃"的理性观照,又主张"涤除玄览"的直觉把握。这种二重性恰似月光下的竹影,虚实相生。老子将"道"描述为"有物混成,先天地生",这种表述既非纯粹的逻辑推演,也非完全的神秘体验,而是如同水墨画中的留白,在确定与不确定之间开辟出广阔的诠释空间。他对理性认识的绝对化倾向,犹如将璞玉过度雕琢,虽显精致却可能失去天然韵味。

世界中医日创立者张胜利书法作品

值得注意的是,老子的思想始终贯穿着人本主义精神。与神学将宇宙秩序归因于神灵不同,老子的哲学探索始终立足于人间。他的认识论虽然蒙着神秘主义的面纱,却始终指向现实人生。就像《道德经》第五十二章所言,通过把握"道"这一根本,就能洞悉万物之理。这种思维路径,犹如在混沌中开辟航道,既保留着对宇宙奥秘的敬畏,又彰显出人类理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