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债后怕连累妻儿?这 3 件事千万别做!第 2 件 90% 的人都踩过坑!
发布时间:2025-08-17 07:47 浏览量:3
“动用孩子的银行卡向债主转账 5000 元,是否会使他受到牵连?”身负债务之后,试图保护家人本是人之常情。然而,若采用了错误的方法,反倒可能将他们一同拖入困境。今日,便为诸位详细阐明:负债之后,有三件事绝对不可为之,尤其是第二件,许多人在不经意间便已踏入陷阱。
第一件:切勿急于离婚,盲目折腾只是徒劳无功。
上周,有一位粉丝向我发来消息,称自己瞒着妻子办理了离婚手续,并将房产与车辆悉数给予对方,心想如此一来债主便不会再骚扰家人。然而,没过多久,法院传票依旧寄至前妻手中——缘由在于当初贷款时夫妻二人皆签署了名字。此乃典型的“盲目离婚”之举。负债之后匆忙离婚,九成皆是白费力气,原因主要有二:
其一,夫妻共同签字的债务,不会因离婚而消解。只要是夫妻双方共同签署的贷款协议,无论离婚协议中如何约定“债务归一方承担”,债主提起诉讼时,依旧能够将夫妻二人一同告上法庭。去年上海曾有一案例,丈夫离婚后独自承担所有债务,可债主依旧将前妻告上法庭,法院最终判决二人共同偿还贷款,只因贷款合同上有双方的签字。
其二,未进行析产公证,等同于未离婚。倘若确实需要离婚,必须前往法院进行“离婚析产”,或者前往公证处对离婚协议进行公证,明确债务的归属,并获得债主的认可。曾有一对夫妻离婚时未进行公证,男方所欠的 10 万元被认定为“婚内共同债务”,女方名下的工资卡遭冻结,最终耗费两年时间才通过诉讼厘清责任。
实际上,真正能够保护家人的并非离婚,而是明晰债务的性质:婚前的个人债务应由自己承担,婚后的共同债务才需夫妻双方共同偿还。与其匆忙分道扬镳,不如先收集相关证据(例如贷款用途证明),以证实债务与家人无关。
第二件:切不可使用妻儿的账户进行还款,此举无异于为他们“挖坑”。
“我用妻子的银行卡偿还了 3 期贷款,如今她的银行卡已被冻结。”这是粉丝老李的亲身遭遇。他未曾料到,这一操作直接使妻子沦为了“共同债务人”。其中的陷阱,诸多人均未察觉:倘若你使用家人的账户进行还款,债主与法院会认定他们“知晓并追认了债务”。即便贷款时家人全然不知情,一旦存在还款记录,债主便能够申请将他们列为共同被执行人。更为棘手的是,你很难证明“家人是被迫帮忙还款”。去年广州有一案例,丈夫偷偷使用妻子的支付宝还款 5000 元,法院认定妻子“对债务知情”,并判决她承担连带责任。
正确的做法是:使用自己的账户进行还款,并妥善保留所有的转账记录。若家人有意帮忙,可让他们将款项转至你的账户,并备注“借款”,而非直接代你偿还。如此一来,既能避免纠纷,又能明晰资金的来源。
第三件:资金匮乏时切勿急于协商,二次逾期后果更为严重。
“逾期仅 3 天便被催收人员逼迫协商,我应允每月还款 2000 元,结果第二个月便无力偿还。”这乃是众多负债者的通病。
负债后第一要务不是协商,而是赚钱存钱。原因很简单:你连下个月的生活费都没着落,怎么保证协商后能按时还款?
正确的步骤应该是:
1.先存一笔“应急金”(至少够 3 个月生活费),保证家人基本生活;
1.再攒一笔“协商资金”,作为谈判筹码;
1.最后找平台协商,要么减免罚息,要么拉长分期期限。
记住:手里有钱,协商时才有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