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鸡不成蚀把米:许荔莎想搞许凯,结果自己翻了车
发布时间:2025-08-26 15:10 浏览量:1
娱乐圈的瓜太多了,爆得快,翻得更快。很多人一看热搜榜就来了热情,点进去十分钟热血沸腾,半小时后就开始冷静看笑话,一天之后连当事人名字都懒得提。
但这个事,我后来越看越觉得不是单纯八卦。不是你情我愿,也不是渣男恋爱史。
它就像你在路边看到俩人打架,结果一问才发现:一个人本来想栽赃,结果自己被反手锤到墙角去了。
主角是谁?许凯和许荔莎。一个是正在爆红的男主角,一个是刚刚从配角熬出来的准“新女星”。
事情是这样,许荔莎突然发了一些照片,说不说名的人,说不说清的故事,一副“你们自己懂”的架势。配图呢,是她和许凯的合照,还有聊天记录模样的截图,看着就像情侣之间的聊天。还带了点文字,情绪有点哀怨,有点控诉,有点“我是受害者你们快来看”的意味。
大家一看这热度来了。毕竟许凯最近正在《子夜归》里火得不行,迪士尼都把海外版权买了,资源正当头。这时候爆点什么绯闻,杀伤力不能说没——他要是没反应好,至少塌半边。
但问题是,这招现在不好使了。观众已经不是三年前那拨人了。
许凯这边反应很快,第二天工作室就发声明,说得干干净净:照片是真,但背景是公司聚会。两人早没联系了,爆料全是无中生有。
然后赵晴也下场了,说她从没插足任何感情,言外之意:别把我当小三拉出来泼脏水,我不背这个锅。
本来以为两边就此对峙,舆论开始选边,饭圈开撕。没想到这次网友很清醒:没有接着骂许凯,反手开始扒许荔莎。
结果一扒不得了。
原来这位姑娘早年就在平台上说过自己是香氛品牌“观夏”的联合创始人,说得挺自豪,还搭配着一堆产品图,营造出一个“演员不只是演员,我还是创业女性代表”的姿态。
不少人信了,甚至有自媒体给她写过人物稿,标题都是“从配角到品牌主理人,许荔莎的破圈之路”。
但是她忘了现在是2025年了,网友动动手指就能把你扒干净。
一查公司信息——观夏成立于2017年,三位持股人名字里没有她;她自己说品牌是2018年创立的,前后时间对不上。然后更狠的是,观夏官方直接发公告:从未授权任何人以联合创始人身份从事商业活动。
这一下,全塌了。
人设塌、信任塌、舆论塌,连带着原本想用的“恋情爆料”也变成了“转移视线”。
这件事要是只看到这里,你可能觉得不过就是一个翻车的八卦。但我更在意的是这个现象:为什么现在的某些演员,一边演戏一边想靠爆料翻红?
说白了,她不是没演技。你回去看她在《卿卿日常》里那个角色,确实有眼神、有表达、有分寸。但她的问题是:没等到真正被市场承认,就先急着给自己装上聚光灯了。
她不是第一个。
这几年你看多少人这么搞?
演得一般,但“情史丰富”,于是开始做饭发刀片、深夜发长文、开麦讲心路;
资源不够,就把品牌身份搬出来,说自己是主理人、是创始人、是幕后老板娘;
实绩撑不起热度,就靠“我受伤了,我付出了,我被背叛了”这套悲情感情牌,试图唤起观众的保护欲。
可现在的问题是,观众不傻了,保护欲被你消费太多次,它就没了。
过去你拿几张照片,一段“我们曾经”,大家信。现在你得拿出合同、时间轴、信息源,观众才愿意听你讲两句。
许荔莎最致命的,是她在错误的时间用错了方式。
许凯这个时候,正是剧方押宝的主力选手,背后不是一个人、一个团队,而是整个项目、平台、品牌联动。他要是被你这么一搞,光是代言方那边就能直接让他解约、让剧被骂。但偏偏现在他不慌,团队稳,甚至观众还反手觉得他是“被蹭热度”的那一方——这就是差距。
你许荔莎如果真有东西,干嘛不等《青青狐吟》上线的时候凭作品说话?演得好,哪怕是配角,你也能靠“剧抛脸”出圈;
你要是真有品牌身份,那就晒营业执照、合作协议,谁敢说你虚假宣传?
但你啥也没晒,就在那儿模模糊糊地讲个半截故事,还配几张“你懂的”照片,以为观众还吃这一套。
真不吃了。吃腻了。
说到底,这件事像极了一种现象:实力还没磨稳,就先着急自我包装;人设还没坐实,就开始想搞人设反转;没有真刀真枪的作品,就寄希望于“信息操控”来搞定观众。
不好意思,这个时代已经过去了。
现在观众只看一件事:你值不值。我点进来,你有没有本事让我看完。
许凯这边靠的是一部剧,一个角色,一堆平台给他投票。你许荔莎这边靠的是“之前聚会亲了一口”的旧事和一份自己都站不住的身份设定。
这不是博热度,这是自我爆破。
而最让人感慨的是:她其实有机会的。真的有机会。她演技不差,长相有辨识度,也不是那种没头脑的网红型艺人。
但她急了,乱了,走偏了。
她选择用“拉别人下水”的方式抬自己上岸,结果谁也没淹死,她自己先沉了。
这件事,不是什么“毁三观”的大事。但它是个提醒——在这个时代,爆料不是武器了,它是赌命。你要是拿它当牌打,那你得想好,如果观众不信,你准备好摊牌了吗?
就像那句老话说的:你想翻盘,也得有张底牌。
否则最后你得到的,不是热搜,是一脸讽刺的嘘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