荨麻疹都是咋来的,调查发现:患荨麻疹的人,有这4大共性

发布时间:2025-08-23 21:44  浏览量:1

荨麻疹这东西,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很多人觉得就是皮肤痒一下,起个包,一会儿就没事了。

但有时候,它能缠你好几年,反反复复的。烦人的是,它来得快,却不好好走,有些人一天能起好几次,晚上痒得睡不着。

这么多年,很多人都不懂它到底怎么来的,是吃了什么,碰了什么,还是身体自身的问题?

说实话,现在一些医生也不敢轻易下结论,因为它真的太复杂了。不过,也不是完全没头绪,这些年研究多了,发现有那么一类人,就是更容易被它找上门。

首先要说清楚,荨麻疹不是简单的皮肤病,其实是身体里的免疫系统出了点小问题,算是一种过敏反应。

最常见的表现就是皮肤上突然冒出风团,红红的一块块,像蚊子咬了肿起来那样,但更大,更痒,形状也不规则,关键是过几个小时自己就消了。

问题是,它想来就来,想在哪儿就在哪儿,有时候全身都是,有时候就一小块地方。可能白天没事,一到晚上就犯病,让人很崩溃。

根据中国皮肤科协会的数据,荨麻疹在国内的发病率都快到10%了,也就是说,差不多十个人里就有一个被它烦过。

而且慢性荨麻疹里,有三分之一以上的人得病时间超过一年,甚至拖个五六年。这就说明,这病不是偶然发生的,是有些人特别容易碰上。那么,这些人有什么共同点呢?

看了很多病例后,发现第一个很明显的共同点是免疫功能不太好。

特别是那些免疫系统本来就不太稳定的人,比如经常感冒、容易过敏、有慢性炎症的,在荨麻疹患者里占了很大一部分。

因为荨麻疹说白了,就是身体里放出了太多组胺,这东西会让血管扩张,渗透性增加,然后皮肤就肿胀、发痒。

而这个释放的过程,很多时候和免疫系统的不正常反应有直接关系。

免疫系统本来是保护身体的,但它要是开始“误伤”自己,对普通的食物、温度变化、甚至心情不好都产生反应,那就容易得荨麻疹。

特别是有些人查过免疫指标,发现免疫球蛋白E特别高,这个数值一高,就容易引发各种过敏反应,荨麻疹就是其中一种。

第二个常见的原因是生活不规律,压力太大。现在很多年轻人经常熬夜、加班,吃饭也不定时,有些人还长期睡不够,这对身体的免疫系统打击很大。

调查显示,在18到35岁的慢性荨麻疹患者里,超过六成都有作息不规律、精神紧张或者长期心理压力大的问题。

更有意思的是,有些人本来控制得挺好的,只要情绪稍微波动大一点,或者工作特别忙,荨麻疹马上就又来了。

说明这个病和心理状态的关系,比很多人想的要紧密。而且这个问题在大城市特别明显,节奏快、压力大、生活没规律,几乎成了慢性荨麻疹患者的“标配”。

第三个容易被忽略的原因是肠胃不好。别看是皮肤出问题,其实很多人是从肠道“着火”的。

特别是那些有慢性胃炎、肠易激综合征或者消化不良的人,他们得荨麻疹的概率也比较高。这是因为肠道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身体对外界物质的反应能力,还参与免疫调节。

有研究发现,一些荨麻疹患者在病情反复的时候,肠道里的细菌也会失去平衡,坏细菌多了,好细菌少了,很常见。

而且有些人一吃刺激性食物,比如火锅、烧烤或者海鲜,马上就犯病,都不用做过敏检测,自己就知道哪些东西不能碰。这就说明肠道出了问题,吃进去的东西本来应该正常代谢的,现在反而成了引发过敏的“导火索”。

第四个原因,说起来有点无奈,就是之前用过的药比较杂。有不少荨麻疹患者,在发病前用过一些抗生素、止痛药或者中药来调理身体。

这并不是说这些药不好,而是有些人身体比较特殊,对某些药物里的成分会过敏,或者身体里的代谢酶系统不太稳定,吃完药后没及时排出去,就可能引起免疫系统紊乱。

特别是慢性荨麻疹患者里,很多人都有过“吃完药后全身发红发痒”的经历,说明身体的解毒和排异功能不太好。

再加上有些人习惯自己乱吃药,稍微不舒服就买点药吃,结果反而刺激了身体里的敏感机制,时间长了问题就更严重了。

不过,也要承认,不是所有荨麻疹都能找到明确的原因。临床上还有不少被归为“特发性”的,就是说暂时找不到具体原因。

这种情况其实更麻烦,因为不知道是吃了什么还是碰了什么,只能慢慢排查,然后调整生活习惯来控制。

好在现在很多医院可以做过敏原筛查,能查出几十种甚至上百种常见的过敏原因。对于那些老是反复发作的患者来说,早点查清楚,至少能避开那些“危险区域”。

总而言之,荨麻疹这病看着是皮肤问题,但其实和整个身体的状态都有关系。免疫功能不好、肠道有问题、压力太大、作息不规律、药物刺激等等,都可能引起它爆发。

而且很多时候不是单一因素,而是很多因素加在一起,让身体到了“过敏的临界点”,然后一下子就爆发出来了。这也是为什么有些人一到换季、加班多、吃东西杂的时候,病情就特别容易反复。

所以说,治疗荨麻疹,光吃药肯定不够,更重要的是从生活上进行调整。比如好好休息,规律饮食,少吃刺激性食物,注意调节情绪。

特别是那些老是反复发作的患者,更应该考虑去查查肠道、免疫系统、过敏原,而不是一发病就猛涂药膏、吃抗组胺药。时间长了,药效会越来越差,身体反而越来越不耐受。

现在很多皮肤科医生也在说,慢性荨麻疹应该被当成一种全身性的疾病来管理,不能只停留在“止痒”这个层面。

特别是那些发病超过六个星期还在发作的,一定要好好治疗,不要总想着“熬一熬就过去了”。

有些患者就是一开始没当回事,结果越拖越久,最后发展成慢性荨麻疹,还可能引起其他免疫疾病,到时候再治就更麻烦了。

换句话说,荨麻疹不是没法治,而是要看怎么治。如果只是盲目地对症下药,只会越治越累。

真正有效的方法是了解自己身体的特点,从根本上调整和预防,特别是要弄清楚自己是不是属于那种容易发病的人群。

如果能早点注意到这些问题,或许就能少被它折腾好几年。生活已经够烦了,真没必要再让这事儿来添堵。

[1]张金卫.慢性荨麻疹的诊断与预防[J].家庭医学(下半月),2025,(0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