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近视三大谣言,科学护眼从认知开始
发布时间:2025-08-27 17:59 浏览量:1
作者:赖丽平 广西医学科学院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
审核:李 卫 广西医学科学院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 主任医师
在数字浪潮席卷的今天,近视悄然成为一场视力界的“流行感冒”,是一个备受关注的全球性公共健康问题。面对网络上流传的各种“护眼偏方”和长辈的经验之谈,我们该如何辨别真假?今天,让我们用科学利剑斩断三大经典谣言。
谣言一:近视是“护身符”,老了不用戴老花镜
“年轻时近视,老了就不会得老花眼。”——这句“过来人”的口头禅,是不是常在你耳边响起?
真相:近视的朋友,老了也会得老花眼。
近视的主要原因是眼球的眼轴过长。这使得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进入眼睛后,焦点(清晰成像的位置)落在了视网膜(相当于相机底片的感光层)的前方,从而导致视物模糊。
老花眼的形成主要因晶状体逐渐硬化、弹性下降,以及睫状肌调节能力减弱,使光线进入眼睛后,近处物体的焦点落在视网膜后方,导致阅读、看手机等近距离视物模糊,需将物体移远或借助老花镜(凸透镜)辅助聚焦。
然而,近视无法阻止老花的发生!几乎所有人(包括近视者)会在45岁后出现老花,这是眼球衰老的必然结果。当近视者出现老花时,可能出现部分场景下无需戴镜的情况,但本质是度数叠加的暂时平衡,而非老花消失。举个例子您就明白了!
一位60岁左右有老花眼的老人,一般看33cm远的东西时需要戴300度的老花镜;但看1米远的东西时,就只需要戴100度的老花镜了。要是这个老人本来就有轻度近视(如300度),那他看33cm远的东西时,老花度数刚好把近视度数抵消掉(300-300=0),这时候就不用戴眼镜了,给人一种近视不会得“老花眼”的错觉。但他如果看1米远的东西,就还需要200(300-100=200)度的近视镜来帮忙看清。
谣言二:近视可以治愈
关于近视治疗的广告层出不穷、五花八门,什么近视贴、近视治疗仪、近视药数不胜数!某宝或某音甚至吹得神乎其神:“800度近视,一贴就好、一贴就没。”看得人心痒痒,跃跃欲试。但这些东西,真的靠谱吗?
真相:真性近视一旦形成就无法逆转,无论西医还是中医都尚无有效的治愈方法,但真性近视可防可控。目前,防控近视确实有效的方法包括佩戴周边离焦镜、OK镜,使用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等。此外,中医疗法如针刺或经皮穴位电刺激、推拿、耳穴贴压和揿针等或许也会有些许作用。青少年患真性近视后,应去正规医院矫正视力,勿信虚假广告,否则可能发展成高度近视,引发视网膜脱离、黄斑出血等致盲性并发症。
谣言三:戴眼镜会加速度数上升
“戴上眼镜就摘不下来,而且越戴度数越高!”这种担心让很多人拒绝眼镜。事实真是如此吗? 真相:如果孩子近视了却不矫正,或者矫正得不彻底,都会加重眼部调节负担,从而让近视度数涨得更快。
一般情况下,新生儿的眼球呈远视状态,随着生长发育,眼轴不断增长,远视度数逐渐降低并向近视进展,一般到15岁左右发育为正视眼。因此,已真性近视的学龄儿童,戴不戴眼镜近视都会随生长发育加深,并非戴眼镜而使近视加深。此外,户外活动少、近距离用眼过多、遗传因素均会加速近视进展,而前面提到的防控方法(如佩戴周边离焦镜、OK镜,使用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等)可减缓近视加深速度。
近视儿童定期复查(至少每半年一次)、及时更换合适度数的眼镜,才是真正的护眼之道。
总而言之,近视防控是一场持久战,对于近视的流言蜚语,我们应当拿起科学的利剑,去伪存真,切勿盲目跟从道听途说的办法,搞不好会适得其反。让我们共同守护明眸“视”界!
参考文献
[1]慕璟玉,王雁,杨依宁,等.近视的流行病学、病因学与发病机制研究现状[J].眼科新进展,2021,41(11):1089-1096.
[2]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华医学会.儿童青少年近视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J].中华眼科杂志,2024,60(1): 13-34.
[3]中华预防医学会公共卫生眼科分会.中国学龄儿童眼球远视储备、眼轴长度、角膜曲率参考区间及相关遗传因素专家共识(2022年)[J].中华眼科杂志,2022,58(2):96-102.
文章来源:科普中国